幸获荷月姐姐的散文集,手捧沉甸甸的文字,真是满心欢喜。散文集的封面,和老师人一样,优雅,大方,纯净,这份纯净优雅给这个炎炎夏日里燥热的空气注入了一份简宁和清幽。 荷月老师的文字,最大的特点就一个“真”。她以自己最真的情感记录生活的真实,点点滴滴,洋洋洒洒,数十万字,每个字都是真情流露。她深情款款地用文字与身边的人、事、物进行对话。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向我们走来:譬如乐观新潮的老爸,譬如顽皮机灵的小哥,譬如憨厚朴实的李三娃,还有任劳任怨的里运河清洁工……印象最深的是《清明,写给天堂的母亲》一文中的母亲。这位了不起的女性,既是孩子们勤劳善良的好母亲,又是孝敬公婆的好儿媳,还是支持丈夫工作、深明大义的好妻子,三重身份完美演绎。而在《母亲的故事》里,我又看到了一个智慧的,韧性十足的母亲,完全不懂英语,听一句划一笔,整整九百个笔画,一百八十个正字,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聪明、最有爱的举动。每一画都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满满的爱,深深的情。我想,正因为有这样的母亲,才有如此优秀的荷月老师。
当然,书中人物远不止这些,家国情怀、校园花絮、畅想未来等,每一辑里人物都鲜活有型,他们各呈其貌,各具脾性,各有生活,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熟悉的人。但我们常常因为熟悉而忽略,而荷月老师具有敏锐地抓取生活的能力,她像捡宝贝一样把身边的人一个个捡起来,认真的审视,用心地描摹。
记得龚正主席在运河文化漫谈讲座中说过,我们对这座城市的熟悉程度,要像对自己掌纹一样熟悉,再把这份熟悉化作一个个动词来表达。我想荷月老师是把这份熟悉化作了爱,化作了情,还把这份情传递给了我们。
荷月老师以真情写真人,叙真事。譬如《运河情缘》里夏
夜纳凉的故事系列,捉蛐蛐,斗蚊子,爬门,一个接一个娓娓而来,不知不觉中拨动了我们心中那一根天真烂漫的弦,于是我们都被带回了童年,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仿佛自己也正扒着草丛搜寻蛐蛐。荷月老师以文字引领我们去感受世界,跟随角色之心去体会世界,这种极强的代入感,源于一个“真”字。 书中的人,事,物,或熟悉或陌生,或曾经或当下,都与这座城市、与这条运河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缘。所以,可以说《荷月散文集》是在为我们绘制一幅跨越时空的运河人物谱、记载一部真挚深沉的城市情缘录。
一条运河,荡涤着半部华夏史。清江浦,这座运河的中部城市,是因运河而生的,里运河,见证着清江浦的整个发展历程。今天,我们何其有幸,穿过午后的阳光,在里运河边相聚,一起欣赏运河的女儿——荷月老师的精彩作品,也期待老师的童话集早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