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四O、厄运当头
2000年未,面对赊欠成风、欠帐不还的状况,继续经营己举步维艰,不经营就会造成停业。在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关键时刻,祸不单行,县社系统退离休人员被停发了三个月的养老金,原因是劳动局说县社系统拖欠养老保险金。国家在养老金发放管理方面,本应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不该停发离退休人员工资,但县委、政府不堪离退休人员发不出养老金的压力,亲自运筹,将县社整体办公大楼折价1300万元抵给了劳动局,成了劳动局的财产。在办理抵转手续过程中,时任县社党委书记拒绝签字以示抗议,县委、政府强行施政,让时任棉麻公司经理签了字,将县社大楼硬是给了劳动局。劳动局接手县社大楼后,张玉清局长让我继续经营宾馆,签于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我谢绝了张局长的好意,结束了五年多的贝州宾馆管理工作。回到县社机关后,一边上班,一边讨要宾馆经营过程中的外欠帐,经半年时间的讨要,共造成七万多元的瞎帐、死帐没有要回来。其中包括地税局在宾馆的会议培训费、饭费两万多元。
2001年7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文件中指出:要切实减轻棉花企业的历史负担,棉花购销、加工彻底与供销社分开,各级联社不得干预棉花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供销社在棉花企业的出资所得收益,实行专帐管理,由同级财政部门监督,用于偿还所欠银行贷款本息,补充企业发展资金和为农服务,严禁挤占挪用。在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基础上,县联社所需经费由同级政府严格核定。
历史上,县社下属的棉厂,是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筹建经营发展起来的企业,在发展棉花加工企业过程中,以县联社的名誉在银行贷了很多款尚未还清。棉厂经营产生的部分经济收益承担县社机关人员的工资和费用。棉花加工企业从县社分离出去以后,就不向县社交纳费用了,减轻了棉花加工企业的负担,所获收益只还银行贷款利息。也就象老百姓分家一样,老人为孩子盖了房子置办了家业,孩子要分家自已过,不管老人了,那么失去经济来源的老人生活怎么办?文件中做了明确规定:县联社所需经费由同级政府严格核定。也就是说棉麻公司分离出去以后,县社所需经费由县政府财政承担。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县政府为贯彻国务院文件,将棉麻公司分离了出去,县社断了经费来源,政府却不过问县社的经费问题了,失去经费来源的县社工作人员,自2003年起停发了一年多的工资。
整体单位工作人员长期不发工资,造成个人和家庭的艰难困境。为了谋取生路,县社财务科科长王玉生家属没有工作,是单职工,家中两个孩子,生活本来就不富裕,停发工资后,靠向亲朋借债生活,后将我废弃了的烤地瓜炉修复好,干起了烤地瓜的买卖。基层科科长、中专毕业分配的干部吳宝斌拉家带口,停发工资后,因家中生活困难,为家务锁事与妻子生气,思想压力过大,喝了农药敌敌畏想寻短见,多亏妻子发现的早,送到医院洗胃救治才幸免于难。面对县社干部职工的生活状况,退居二线的干部郭其成、郑华泉等多人向县有关领导反映问题,但都得不到合理解决。
历史上对于党的政策、红头文件是宣传到位,家喻户晓,在执行落实过程中接受群众的监督。而在党风、政风不正常时期,一般干部职工是看不到国务院及上级文件的,地方执政者玩弄的是愚民权术。我们只知道单位开不开工资是因棉麻公司与县社分离造成的,不知道是县府执行国务院政策不全面造成的。当时因全国企业破产、拍卖行为,职工下岗失业己屡见不鲜、习以为常。在大气侯影响下,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时,只能自认倒晦,默默忍受。因见不到国务院文件,不知道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就考虑到了县社干部职工的生活问题,在文件中已经规定了:“县联社所需经费由同级政府严格核定”这句话。国务院政策是面面俱到考虑慎密、公平合理的,只是地方政府在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断章取义,只将棉麻公司从县社分离了出去,忽略了县社干部的生存问题。
2005年春节前11月份的一天,县社原党委书记,己内退的杨荣华同志找到我说:“东标,面临春节,咱们长期不发工资怎么办啊?”我说:“这有什么办法?全国工人下岗,吃不上饭的多了,咱只能自谋生路呗。”杨书记说:“咱们冤枉,咱们不同于职工下岗,国务院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文件中,对咱的工资来源是有明文规定的,你看看这个文件。”我仔细地看了文件,顿时气愤不已,对杨书记说:“这个文件你怎么不早让大家知道?”杨说:“我也是托人才在棉麻公司弄到的,这个文件咱县社根本就没有。”我说:“不可能,与棉麻分家时你还任职,这么大的事你能见不到国务院的文件吗?”杨书记说:“你不是不知道,咱与棉麻已经是第三次分家了,分了合,合了分,没什么财产争议了,这次分家只是分管的高县长在会上通报了一下,并没有详细下发国务院文件,现在咱已到了没饭吃的地步,所以我才想法弄到这个文件仔细看了看,没想到咱们县社这些干部职工是真冤!”我说:“棉麻公司与县社分家是执行国务院的红头文件,县里总不能一个文件落实一半吧,分家后造成咱们吃不上饭,政府的父母官们能不管吗?”杨书记说:“依你看咱怎么办?”我说:“民不告官不究,咱连饭都吃不上了能不找吗?因为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务院红头文件过程中,断章取意,违背了国家政策,造成我们一年多不能发工资,中断了生活来源,谁受的了?我们应按国家上访条例进行申诉。”杨书记说:“咱们都是党员,共产党员告政府,合适吗?”我说:“正因为咱是共产党员,才有申诉的权力。”杨书记说:“在职的年青干部有所顾及,我将内退人员都召集起来,商量一下怎么办”。
县社机关在册工作人员共六十八人,其中内退人员十四人,下午内退人员全部到齐,小会议室里大家轮流看着国务院文件,看完文件后大家都忿忿不平、议论纷纷,有的说:经是好的,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有的说:政府是英明的,政策是好的,执行者对我们有诚见偏向棉麻公司,不管我们死活;有的说:权在人家手里,找有用吗?我说:“大家即然都看了文件,心里都明亮了,我们应依据国务院红头文件,按照上访条例向县领导进行申诉冤情,有理说理,谁也不能带情绪,逐级向政府反映问题,要求解决工资的问题”。大家一致赞同我的意见,看到了希望所在,走上了上访之路。
正是:
人生坎坷路不平,
酸甜苦辣记心中。
山穷水尽已无路,
依靠政策去拼挣。
待续……
下节请看:艰难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