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三八、社会乱象
据《中国统计年签》的资料,我国原有国有企业的职工是1.1亿人,1998年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则为5200万人,而原为4000万人的集体企业职工,更锐减为1000万人,这减少的7000万原有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除一部分直接转到非公有制企业外,大部分人都有或长或短的下岗和失业的经历。以一家三口人计算,受到直接影响的人群超过2.1亿,间接受到影响的人就更多。下岗工人如何处置?国企改制过程中有所谓“三转”之说,即:政府转让产权、职工转换身份、企业转换机制。“三转”之核心是“政府转换产权”,另“两转”是为此转配套服务的。说白了,“转让产权”即把企业卖掉或送掉,“转换身份”就是把职工遣散,实际上,身份是由国企职工转换为失业人员。文革中曾提过“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党章中也曾引用过“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语句,“工人是国家主人”,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近代史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三转”,从理论上讲实际转换了工人阶级的位置,国家主人成为无业游民,丧失了对国家管理和领导的权力。
“转换职工身份”通过所谓的“买断工龄”方式来实现,即政府用国企转让产权之所得的一部分,按照职工工龄的长短,分别支付给职工一笔经济补偿金,而职工永远丧失了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1995年至2002年国家以深化改革为手段,各地政府强制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出现亏损的国有中小型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行“破产“”解体”,没有亏损的企业实行转制,从根本上解体了公有制,完全实现了私有制体制,同时造就了上千万的失业大军,工人象一盘散沙,失去了凝聚力,各自为寻求生存忙碌着,再也没有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从而摧毁了社会主义经济大厦的根基,一路畅通地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企业破产解体时,各地均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1998年10号文)执行,下岗职工被迫先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书》,然后领取上年当地平均工资的三倍(1一2万元)做为安置费。也就是说,国家发给下岗职工三年工资,将下岗工人推向社会,三年后职工是死是活,概与国家无关。购买到破产企业的老板和国有企业转制后的董事长们,脚踏改革步阀,窃取国有资产,一跃成为社会的权贵,顺理成章地对新兴打工族的雇佣和剝削,开始了新的资本积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新的社会矛盾日趋加剧。
垂死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下岗工人为了谋求生存,想尽千方百计,头脑灵活有经商意识的,做起了小本生意;能吃苦耐劳的去了私人企业打工;旧社会笑贫不笑娼思想广泛盛行,放荡不羁的女人做起了皮肉生意;无视法律规则的,则挺而走险,走向犯罪道路;思想脆弱,个别走投无路悲观失望的选择了上吊、服毒自杀。
很多下岗职工为了生活,去农村给农民打工,并非常羡慕农民拥有土地的现状,起码能保证有饭吃,但不知农民有农民的难处,农民的生活更加辛酸。虽然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计酬责任制,但“农业税”和“提留”压的农民喘不过气来。何为农业税?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所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为何叫“公粮”呢?因为中国是封建历史非常漫长的国家,封建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农耕的文化历史,而农业税,一直就是历朝历代建国和发展的根本。“摊丁入亩”等制度,就是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措施。实行土地承包后,自然将农业税分摊给承包土地的农民,旧社会叫“皇粮国税”,社会主义制度时期叫“爱国粮”。什么是“提留”呢?80~90年代,农民除了交农业税,还要再交纳支撑地方政府收入的费款,这部分费款因在农业税中扣出留下,所以叫“提留”,顾名思义,是地方政府分离出来,自已留用的那部分财费。“提留”和“农业税”是两种概念,但每年都合并在一起收取。改革后,老百姓将爱国粮和提留部分统称为“提留”,“提留”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着实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社会主义制度时,人民群众湧跃交纳爱国粮,改革后,农民不堪重负,对交“提留”产生了抵触情绪。伴随深化改革,政府号召农村上项目发展经济,因资金不足,多元化发展,让农民集资参予入股,产生效益赚钱后再分红受益。一时村村上项目,老百姓戏称“十人九商”。但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因欠缺经验,有的村办企业在经营中赔钱亏损,有的虽然经营成功,在经济利益面前,经不住村干部利欲熏心,利用职权弄虚做假,想尽歪门邪道将企业所得贪为已有,到头来,投资的老百姓是猪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分红却背了帐,使广大群众怨声载道。当收“提留”时,老百姓就此说事,要求乡镇干部解决存在的问题。乡镇干部与村干部官官相护,哪里能解决了这些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老百姓就以此理由不交“提留”。为了解决老百姓不交“提留”的问题,各乡镇不是疏导解决问题根本所在,而是派脱产干部逐村催交,对一些老百姓坚决不交“提留”的老大难村,让乡镇派出所出动警车前去威逼恐吓,对不交“提留”的户,牵老姓的牛、羊,抢夺群众财物。面对乡镇干部强征“提留”的强暴措施,各村群众采取了不同方式的抵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老武城范庄村,面对催交恐吓的警车,愤怒聚集起的群众将警车推翻。史官屯村一见催交“提留”的乡镇干部到来,锣声四起,听到锣响,各家的老人、孩子风拥而至,与乡镇干部软磨硬泡诉说难处,苦苦哀求共产党高抬贵手,弄得乡镇干部无从下手。有一个朋友当谈起他们村拣“提留”的事时,他说:“每当交提留时,我们村就没有了村干部,村干部外出的外出,辞职的辞职,对下村来催交“提留”的乡镇干部来个狗吃肤子不见面,没有了村干部就没人带领乡镇干部挨家去栋“提留”了,有才的人编出了顺口溜说:要想富,去支部,去了支部等于上个好项目”。虽然此话有些不妥,但非常诙谐形象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拣“提留”不满。拣“提留”过程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反映了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过去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是渔水关係,而今演变成了消极与对抗的关係。
社会乱象环生,危机四伏,在大气侯的影响下,我们县社单位的厄运即将来临。
正是:
深化改革势必行,
险象环生事发生。
工人打破铁饭碗,
农民负重悲怨鸣。
待续……
下节请看:吃喝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