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冒着热气的榆林
作者:甄伟才
一半被黄土高原抱着,一半被漫漫黄沙拥着;一面常常受到干旱的焦烤,一面有沙漠的地下水位只有一两米深。温差大而瓜果香,沙水洌而河流清。这就是榆林。美女与豆腐一样盛产而名闻天下。初夏时间,中国地面上仍然被一团团疫情的阴霾盘踞着。所到之处,未免有些冷清,包括南部的大湾区,曾经的热火朝天,也被一种冷云似的东西压抑着。人缩于水泥丛林,龙潜于慵懒的大海。
但榆林呢,夜晚一两点到一个烤肉店,走了一拨,又来一拨,皆操外地口音,而且多数为少男少女;夜虽深而灯愈明,人虽累但情高涨。原来,他们都是随着开发榆林的国企老总和南方民企老板,背着背包,拉着行李箱来的;都是刚迈出大学校门的青年,但他们拥有了某项专业知识;有的已可称为专家级的人才,因为已有几年实践经验,他们来到这里准备大显神身手。据说,仅今年榆林围绕煤油气的投资6000亿,重点项目200多个。第二天,我们去了榆神工业区的大保当,进了园区汽车跑了20多分钟,正在建设的大厂子一个一挨着一个,数不清的不锈钢的烟囱在蓝天下耸立,并闪着光芒,数公里的不锈钢管道在沙窝里起伏延伸,宛若长龙卧波。这里,已摆开了一个新的能源战场,准备为中国突破当前的困难提供足够的能量。榆林一天有多少煤被运出去?不知道,但去年煤电短缺时,省厅杨副厅长曾说,每天大约有11.3万辆带挂车行驶在榆林的各类公路上。作为官员,他对由此带来的交通治安问题隐忧;作为神府人,他又情不自禁地充满了自豪。当然,铁路的运输量更大,仅蒙华铁路运煤专线,我曾在陕北王家湾石寨山上,对长期行驶在隧道中,在此处短暂露出地面但仍在高架桥上行驶的一列列运煤车做过统计,大约每七八分钟就有一列上行和下行的运煤车在此交汇。由此,可以推断这条铁路的繁忙程度。
从大保当返回榆林市区的路上,我接到了曾经一起搞过公安宣传,后来回归电力行业的小杨的电话,她说到靖边县红墩界出长差了。因为那里要建一个很大的煤电厂。她让我有时间一定来采风。她说投资方是山东枣庄煤矿。她们是建设方西北电力设计院;将用三年时间建成煤电一体化发电厂,届时,年发电量将达到66亿千瓦时。哦,红墩界,那是大厦国统万城遗址的所在地,那是红极一时的“红荞坊”酒的诞生地,那是最早建成像欧洲乡村一样的美丽乡村……我的思绪顺风飞扬。而今,一个弱女子也抛家离子北上榆林,加入能源会战……那天中午,去榆林西沙西边的一个地方,去吃午饭。那是高总的庄园。高总早年一直在高速公路上干活。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土地情结促使他承包了这个村上百亩的沙地,进而以养殖业名义购买了七十年。于是,用铲车推平沙丘,覆上十多公分厚的黄土。每车500元的黄土,从很远的地方拉来,代价很高;然后在地块上造出三四条棋格似的红砖阡陌,最中间,建起了海边白云似的洋亭子。每一个地块规划不同的种植用途。育苗地、玉米地、西瓜地、豆子地……,这个地里埋了一套先进的滴灌系统,电闸一推,一两个小时可灌溉一遍。那水源呢?高总回答说:“沙下面地下水位很浅,水很富裕”。
在地块的边缘,高总建了一些民房,里面有餐厅、健身房、KTV、客房等。高总说,他的很多城里的朋友,遇节假日,来了就不想走,特别是夏天,总是呆到很晚,才恋恋不舍地回城。绿臻臻的庄稼扫着凉风,这真是消夏的好地方。那天,吃着高总庄园里的自产环保菜,我也不想走了。我说你是石光银、牛玉琴们第二,高总赶忙说:“不敢当,在榆林,这样的治沙庄园很多。尽照一眼都是沙地么,你有兴趣你也可以来”,他笑着说。据他说,治沙产业在榆林已开始发展,外部资金正在大量进入。从餐厅的窗外望出去,金叶榆黄亮黄亮地摇曳在田间道路两旁,天出奇地蓝,没有一丝云彩。沙漠正在变成有价值的绿洲,我想。下午,到了马总的加工厂。马总是一个从安塞到榆林的创业者,十多年了,这个厂是设计焊接铁大门和围栏的。订单很多,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车过高新区一个个单位大楼和居民小区时,马总略带骄傲的口气告诉我们,新区百之七八十的大门和围栏都是他们制作的。我记起上午在西沙更西的那个村子里,我们去参观美丽乡村建设时,就曾碰到马总的安装队在为一户人家安装大门。这几年,富裕了的老板或在城里工作的人,人心思归,一股风在老家修造院落。清风出岫,明月入怀。当然,马总的市场就随着来了。这次我们还参观了上河集团的湖羊养殖基地,占地上千亩,建在煤矿采空区上面,一举两得,既获得养殖场地,又对土地进行了治理。车子依旧跑了20多分钟。车过处,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擂鼓似的;其规模之大,令人惊讶。该养殖场存栏量目前已接近十五万只。为了更加与市场接近,他们请了北京的高手设计品牌和装修、餐具等,在高新开发区开了一个上河湖羊鲜肉火锅店。近距离供应鲜肉,人们慕名而来,座无虚席。这个湖羊基地与阿里云合作,每一个羊羔一出生就安装了芯片,走了多少步,吃了多少草料,健康状况如何,什么时候出栏最佳,等等一系列均有记录。不远处的农业产业园中有一个现代化的宰杀厂,流水线作业,这边把羊赶进去,那边出去已经分类装箱了。这是中国养殖业和畜牧加工业现代化的缩影。
这次还碰到一个被称为刘总的人,他在榆阳、横山、定边等地种了2万亩药材,以黄芪为主。仅土地流转就与当地农民签了上千份合同;当然,有上千户农民参与其间。带动共同富裕的效果不言而喻。巧得很,我昨天在关中平原上的高陵西北中医药国际产业园见到了他,他在这里开了一个挡口,盘下一个硕大的仓库,已运抵60多吨黄芪,价值200多万,他准备大干一场。榆林人创业的胸怀和眼界,以及吃苦耐劳的韧劲,总叫人肃然起敬。又是一个早晨,我们要离开榆林了。蓝天下的榆林城静谧而绿意盎然。在一个热气腾腾地排着长队的羊杂碎小店,我们每人喝了一碗素香的羊杂碎吃了一个油旋。出到街上,看到环卫工人们正在许多地方建花坛。忙忙碌碌的。这个城市要迎接省十七运了。
作者简介:甄伟才 男,1969.10生,陕西安塞人。延安市作协会员, 曾出版散文集《太阳门前来》。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