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李开泰
我爱农村,她是我的母亲,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方热土,是我赖以生存的家园,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血与汗,早已融入这片土地,一刻也不能分离。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城镇化初步普及,尚有部分老人,在滚滚浪潮中,逐渐失去了活力,常常被人遗忘,往日的繁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滿目的苍凉,让人感到无限的惆怅和无奈。
我们村共有五百户人家,两千五百余人,土地面积七千多亩,全村共有劳力一千多人,学校一所,几十年前,每到逢年过节,村里总要唱三天大戏,锣鼓歌舞表演凑兴,台下观众黒压压一片,场外各种百货小吃,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亲友团聚,好不热闹,农忙时节,干部下乡,同吃同住,男女老少,全体出动,田野里欢声笑语,歌声一片,学校里书声朗朗,朝气蓬勃,婚丧大事,众人帮忙,动工建房,不请自来,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无处不散发着道德气息。
而今,一些人随着观念改变,金钱第一,道德沦陷,车贷房贷,医疗保险,教育养老,物价飞涨,人们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生活,为了后代,年轻人远赴城市海外,打工谋生,养家糊口,老弱病残,无力干活,孤独终老,部分耕地撂荒,院落空荡,据统计全村常住人口,只有八百左右,其余三分之二青壮劳力,东西南北,各奔前程,只在逢年过节时,才显得车来人往,有点活力,而这种现象也只是昙花一现,几天之后恢复如初,偌大的村庄,寂静的让人害怕,偶尔行人路过,也是匆匆忙忙,朋友见面,谈论的话题永远是你在哪里发财,钱好挣吗?
李明(化名)是我的邻居,八十多岁,老伴早去,退休后居家养老,儿女们在外打工,除节假日外,常年独守空房,虽然有点退休金,但舍不得花,每逢领到退休金,总抽出一部分让我给他储存,我劝他善待自己,他总是说儿女不易,挣钱难,省着点花,能帮多少是多少,儿女们也很孝顺,时常寄点营养补品,实际上他已无力购买,面对空壁,独自难以下咽,每每黄昏,总是依门而望,不知心里想些什么,有一天下午,我看见他又站在门外,东张西望,好像是等待着什么,这时来了一辆出租车,他激动的全身颤抖,急忙走近,而车却打着喇叭急速离去,宽畅的路面只留下一抹飘浮的尘土,而他昏花的老眼流下两行泪水,我急忙扶他回去,他忧伤的面孔,两眼呆痴,问我,养儿防老吗?我说当然,他没有言语,过了一会儿,他告我,以后把儿子叫回来留在身边,钱多钱少不重要……,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去他家看他,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只见他穿一身新衣,平静的躺在床上,两眼紧闭,叫不应声,我用手试探,早已没有了气息,我想起他昨天的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呜也哀。
李晨(化名),七十多岁,儿婚女嫁,都在外打工,老两口在家务农,前两年妻子病了,他也年老体弱,侍候不了,孙子上学得在城市买房,儿子得拼命挣钱,女儿随女婿在外打工,养家糊口,几经商量,送进养老院,几个月后,妻子病亡,儿女们回来料理后事,悲伤之后,生活还得继续,日子还得往下过,没钱寸步难行,咋办?照样出去打工,留下老人守家,精神的打击,思想的空虚,使他患上了抑郁症,平时爱说爱笑的他,变的沉默无语,凡人都不搭理,白天一个人座在巷道,望着天空,一言不发,也许他在回忆曾经的辉煌,聪明能干,大队干部,思想先进,为国贡献,交公粮时独自扛起二百斤的麻袋,一连几趟,脸不红,气不喘,谁不称赞,而今年老体衰,丧失劳动力,一百多块钱的养老金,捉襟见肘,儿子孝顺吗?孝顺,不时买点好东西让人捎回,虚寒问暖,寄点零花钱,女儿孝顺吗?孝顺,冬棉夏单,尽量滿足,可他知道,儿女们各有自己的生活,孙子上学化钱,城市买房化钱,全家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水电煤气,那样没钱能行,他们需要多多挣钱,维持生活,那有时间陪在身边,他不能拖累儿女,生活的无奈,精神的寂寞,使他走向了绝望,一个下午,他让朋友告诉儿子,他要去远处一趟,回到家后,他掀开院里的水窖盖子,最后望着蓝天,望着白云,望着亲手创建的家园,望着周围的一切,带着无限的留恋和不舍,然后闭上双眼,随着扑通一声,水花四溅,一个生命画上了符号。
李卜(化名),我的朋友,前几年妻子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他一个人在家经营几亩果树几亩庄稼,繁重的体力劳动,摧残着他的身体,其中的艰辛,只有他知道,一次我和他谈,你都七十多岁了,为什么还让妻子出去打工?他给我算了一笔账,种一亩小麦,从种到收,得经过犁地,打地,播种,收割四道工序才能完成,每亩按五十元计算,得花二百元,加上一袋化肥二百多,农药几十,种子一百多,浇水一百多,每亩总投资不下七百元,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亩产八九百斤不算少,按市场价每斤一块二毛多计算,共计一千元左右,除去投资也就二三百元,几亩地一千多元收入。果树冬天修剪,春天浇水施肥,打药除草,夏天疏花疏果套袋时每个膜袋七分,纸袋一毛,还有袋子夲钱,秋天卸袋采果,装箱入库,卖出时库费,那一样都得花钱,一年下来,净收入能有多少?碰到丰收年也就两三万元,若有天灾,血夲无归,全家几口人吃喝穿戴,日常开支能够吗?不打工怎么生活?一席话我无言以对,前段时间邻居过事,我们同桌,开始吃饭时他突然离去,说是劳累过度有点难受,到卫生所买点药,一会儿朋友打电话告我,他已驾鹤西去,原来是疾病突发,凭村里的医疗条件,根本不可能救治,叫救护车送往县城,几十里路,等救护车得一时半会,还未到半路就已死亡,假如乡村有完善的医疗条件,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及时救治,他也许还能继续活下去,打工的妻子回来,爬在他身上大哭不止,看着他不甘闭上的眼睛,妻子悲痛欲绝,在他病危的时候,身边连一个亲人都没有,现在的医保费用,一年比一年多,药品天价,普通的老百姓有病只能硬撑着,他们没有保証的收入来源,微少的养老金必须省着花,小病硬挺,大病无钱,又无关系,进个大医院容易吗?能看得起病吗?
王芳(化名)是一位农家妇女,因腿脚残疾,行动不便,家中十多亩果园,儿女打工,套袋时节,她和丈夫四点钟起床,燒碗开水冲个鸡蛋,随便几口,赶紧上地套袋,中午十二点回家做饭,稍稍休息又去地里套袋,八点多天黑才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家,酷暑的阳光晒黑了脸庞,繁重的劳动使她未老先衰,有人劝她叫几个人帮忙,但她拒绝了,她说工资这么高,投资年年长,果价低落,如果叫人卖下的钱全部付工资,我们怎么生活?尽管前几天邻家一妇女因套袋劳累过度,不小心从高梯上跌下骨折,送医院治疗至今未好,但她也只能咬牙坚持,即便这样能改变命运吗?
当城市的老人退休后,国家按月发放养老金,而且年年增加,冬有取暖费,夏有高温补贴,逢年过节还有福利赠送,农民有啥呢?除了六十岁以上每人每月一百多元的养老金,还能有什么?当城里的老人在广场上优雅的舞蹈,探戈,慢三,拉丁,迪斯科,花样翻新,笑语盈盈,丰盛的餐桌,鸡鸭鱼虾,五魁首,哥俩好,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留遍了他们的足迹的时候,农民们正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冒着酷暑助禾套袋,汗水淋湿了土地,劳累苍老了容颜,因为他们靠天吃饭,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上学,养老,医疗,保险,车贷房贷,吃喝拉撒,离开钱行吗?
蔡晓(化名)六十多岁,儿女打工,因村里学校已撤,只能送往运城上学,留老伴独自管理果树,她得在城里接送孙子上学,放假礼拜回家帮老头干活,两头忙活落得一身病根,去医院动了手朮。前两天在巷道碰见八十多岁的李驹老汉,他问我巷道里怎么老不见孩孒玩耍,我说上学去了,他又问咱们村没学校吗?我没有回答,告所他什么呢?
好在,二十大之后,党和政府制定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改革开放,深入了解,发放资金,补贴农村,倾斜农业,帮贫致富,改善民生,医疗保险,养老教育已在优化改进中,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相信在不久的将将来,农民的生活会全面提升,农村的面貌也会蒸蒸日上,繁荣昌盛!
2023年7月十二于偏店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