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 (九十九)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幽径溪芳醉春客,
红梅晚霞染青谷,
日暮月归北坡望,
群雄云白星空逐。

大道东来,中国梦仅仅是世界之梦的开启始,如何沿道以利国家大业?《孙子兵法 》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纵观世界历史,人类文明历史也是人类斗争的历史。万余年前,原始部落为生存利益而战,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帝国世界,仍然为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资本集团利益而战,不管师出何名,或曰支持人道主义,或曰维持世界秩序,但其利益私为的导向决定了战争的境界,决定了战争范围的大小。然毛泽东喊出了…“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的宏伟口号,这是中国梦的伟大之处。而老子所处的年代,正是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老子目睹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所以他是诸侯战争的强烈反对者。从老子为道的角度看,自然规律是循环往复的,社会规律是因果报应的,穷兵黩武带来的结果最终就是被他人灭亡,从而形成了皇帝轮流做的局面。老子认为,与其通过战争去反复争夺土地,最终带来民不聊生土地荒废之象,还不如恬淡为上,“虽有甲兵,无所阵之”。在用兵之上,老子和孙子有不谋而合。两人都不主张战争解决争端。老子从道上讲用兵的危害,孙子则从具体实践中,落实非战的原则。孙子言:“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即不战而屈人之心乃为上策,“上兵代谋,而非攻城掠地”。

老子的观点对当今的启示很多。《道德经》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在战争中先客后主,先退而进,这是大道的基本规律在战争中的体现,毛泽东将这个规律发展为敌进我退的十六字游击方针,即后发制人。面对当今世界局势,中国要做到既不兵霸天下,又能一览全国之小,应以老子思想以及孙子思想为指导,居安思危,慎战而不畏战,上兵伐谋,从战略上让对手生出敬畏之心,让诸侯列国生出拥戴之心,占领世界道德高地。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