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丽达摄影)
岁月沧桑
马素琴
奶奶是个小脚女人,勤劳、善良。生活的沧桑,让她那瘦小干瘪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奶奶在世的时候,我很幸福,因为她可以带孩子做饭,洗衣服,我就有时间玩耍了,可惜奶奶六十七岁那年,就因病去世了。如今过去这么多年了,我仍然很想她。
奶奶也是个苦命的人,爷爷在世的时候,日子还好过。 可是爷爷三十七岁那年就因病撒手人寰了。奶奶带着三个孩子艰难的生活着。爸爸九岁那年就不上学了,被迫跟着姑父赶垛子。两头不见日,第一天去几十里以外的矿山装煤,第二天在驮到城里去卖,挣点零花钱。矿山离家很远,.天不亮就起床,跟着大人去驮煤,每天往返五六十里路,还得爬过一座山。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确实很难。去时还好大人把他放进驮筐里,回来就得走三四十里路,赶上冬天下雪就得穿上毡疙瘩,每走一步都很难。
日子就这样艰难的过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爸爸长大了,也能扛起这个家了。新中国成立后,爸爸成了家,日子总算一年比一年好了。
爸爸妈妈每天去生产队里干活,奶奶在家看门做饭带孩子。逐渐的,我和姐姐也慢慢长大了,能帮奶奶干点儿家务了。奶奶也能轻松了很多,可是好景不长,一年冬天,奶奶得病了,久治不愈,在来年的正月就走了。奶奶走了,我非常痛苦,生活上没有了依靠。爸爸妈妈忙着劳动,家里的活没人干了。弟弟妹妹还小,需要人照看。妈妈干活本来手就慢。再加上白天还得出工干活,家里的活儿全靠晚上干。每当我半夜醒来时总会看到妈妈坐在煤油灯下缝补衣裳。我很心疼妈妈可我还小,不会做针线活。所以我发誓一定要学做针线活儿,让妈妈歇歇。从十一岁开始,我学做针线活,搓绳子,纳鞋底儿。等到了十六岁,我所有的针线活都会干了。晚上没事儿纳鞋底儿做鞋。放假了,我就帮妈妈做衣服,棉袄棉裤都会做了。
记得奶奶去世后,我的鞋坏了,家里没钱买,都得自己做。我把鞋底儿和鞋面儿都做好了,妈妈就是没时间给我上。后来我舅舅家婊姐帮忙把鞋做回来了,我穿着也小了,没办法挤着脚也得穿,因为没有鞋穿呀。后来爸爸给我买了一双鞋,这双鞋才给弟弟穿了。
有一天放学回家,看见炕上放着一双妈妈没有上完的鞋,我就试着拿起来,学着妈妈做鞋的方法上了起来。等妈妈收工回家,看见我都快把半双鞋上完了。妈妈一看还很好,打那以后我就学会上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上中学了,弟弟妹妹也逐渐长大了。当时上学都走着去,每天走八里沙石路费鞋。到了第二年冬天,我的棉鞋就不能穿了,鞋底儿坏了。我早早的就把鞋底和鞋面做好了,就等妈妈给我上了。因为是小底棉鞋。我没上过。妈妈就是没有时间给我上。天气逐渐变冷了,我穿着单鞋开始冻脚了。有一天,学校开始军训,在外面整整练了一个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就觉得我的脚在疼,心想肯定是脚冻了。到了家我把鞋脱下来一看,两只脚冻的又红又肿。我赶紧烧水,又找来些治冻伤的东西,茄子秧、辣椒用开水泡了洗脚,泡完后又抹上嘎拉油坐在火炉旁烤。总算好点了。
我从柜子里把鞋底和鞋面找出来,让妈妈教我上鞋。小底棉鞋我从来没上过。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开始学着上棉鞋,经过半晚上和大半天的时间,我终于把棉鞋做好了。到了第二天,我可以穿上自己做的新棉鞋上学了。暖暖的,鞋样子也是新潮的。穿到学校,同学都说好看,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这件事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但我还是时常想起,念念不忘。现在的孩子呀,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