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刘津香1952年2月11日出生于天津市。1959年~1965年天津市和平区华安街小学上学。1965年~1969年天津市第六女子中学上学。1969年4月12日~1971年6月12日内蒙武川庙沟土城村插队。1971年6月~1972年10月内蒙呼和浩特市饮食服务公司综合饮食服务部餐厅服务员。1972年11月~1974年12月学习、实习。1975年1月~1986年12月呼和浩特市饮食服务公司医务所护士。1986年12月~1993年天津市药用玻璃厂保健站护士。1993年下岗,后退休至今。

作者刘津香老师近日风采

偶像
文/刘津香
我们每个人从十几岁开始,在自己的内心就有了所崇拜的偶像。这个偶像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诗歌、音乐、歌舞、影视作品、报纸杂志、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
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小说《林海雪原》。这部小说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在很短的时间,一口气把这部小说看完。书中描写的白茹勇敢坚强,活泼快乐。万马军中一娇娜,飞舞在林海雪原的白鸽。爬冰卧雪救护伤员,是天使,是一朵盛开在冰雪严寒的雪莲花。
从此,我有了当兵的愿望。而且,要当卫生兵救护为祖国而战的战士。同时,向往着军旅生活,和自己穿上军装的神气。小白鸽,我心中的偶像!至此,我心中有了两个愿望。第一:当兵。第二:从医。
同时,我看了电影《英雄儿女》。电影中的人物王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一个军中女兵的形象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房。

这是当年我从报纸杂志上剪下来的图片,我把这张图片剪下来后,贴在我的一个笔记本里保留至今。我从内蒙带回天津,到天津后又几次搬家始终保留着。
我看了歌剧《江姐》,齐肩的头发,身穿天蓝色长衫,红色的毛衣,白色的围巾。江姐和她在狱中的战友们绣红旗,盼望着新中国的成立。然而,江姐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她带着微笑,高唱凯歌走向刑场。 江姐的英雄事迹感染了我,一首《红梅赞》鼓舞我战胜了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困难,让我更加坚强。

上面是歌剧《江姐》的剧照。

上面照片是我20岁时穿着军装的照片,一生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只留下了这张照片。
然而,我的个人经历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1969年17岁的我做了知青,1971年选调到饭店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到呼市卫校听课,到呼市医院实习,改行做了护士,实现了我从医的愿望。我这个护士没有学历,只有职称。经过考试由护士晋护师。下岗后,做了15年特护工作,使自己的医学知识、护理知识得到了提高。
我心中的 偶像江姐和一首《红梅赞》给我战胜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增加了极大的勇气。军嫂生活12年,双方父母都在天津,丈夫在边防部队,我一个人工作带孩子。
我家住在呼市旧城北门公交车总站向西,下坡,过河(没有桥,是用水泥板搭建的),再上坡过了呼市八中,再向西北 的旧城草市街呼市饮食服务公司宿舍。单位托儿所在北门公交车总站的东面,大约有公交车半站地的地方。
从我家走到北门公交总站才有公交车,从我家到北门公交总站大约有公交车一站地的路途。到北门公交总站,如果坐公交车只能坐一站,而且还要往回走。所以,我送孩子去托儿所基本是步行。
孩子小,又是夏天。我和孩子穿的衣服都少,抱着孩子走公交车不到两站地的路还可以。天冷了,孩子也越来越大了。给孩子穿上棉衣,戴上斗篷,真的一大堆啊。我1.55米的身高,抱着孩子,我连前面的路都看不见。还别说上班要拿书包,带饭,还要买菜什么的。怎么办啊?
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的。我买来一块花布,做成双层的。上面缝上部队的背包带,下面两个角各缝上一个金属环。给孩子穿上棉衣,戴上斗篷。我怕孩子冷,还给孩子做了腿脚套,就是用布和棉花制作的“靴子”。我制作的腿脚套,把孩子的脚和腿都套上了,很暖和的。

上面图片右是我为孩子制作的腿脚套,给孩子穿上棉裤、棉鞋然后再套上这个腿脚套很暖和的;图片左是我制作的背孩子用的背带。我就用这两件东西背孩子,一背就是好几年,孩子一天一天在我的背上长大。
给孩子都穿戴好了,把我制作的背孩子的背带放到斗篷外,孩子后背的位置。然后,把背包带在我的胸前交叉,再把背包带的两头,分别各从下面的两个金属环中穿过。然后,在我腹部的位置系紧,这样孩子就背好了。我能看到前面的路了,手里还可以提包买菜什么的。
后来,孩子会走了。但是,孩子走的慢,我怕孩子冷,还是背着孩子去托儿所。那时,我们晚上6点下班。冬天下午五点多天就黑了,狂风大作,雪花飘飘,天寒地冻。当我踏着冰雪,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回家的路上,那首“红梅赞”在我的内心唱响。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是我的心中偶像,是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是鼓舞人心的红歌激励着我。
无论多冷的天气,我把孩子背回家都会出汗。到家,冷屋冷灶。把火炉生起来,房间里有了温度,才为孩子一点一点的卸下武装。每当孩子生病,抱着发烧的孩子走在去医院的路上;抱着孩子,仰望星空盼天亮;每逢佳节,看到家家户户团聚,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陪伴我的只有孤独和无奈。
军嫂生活整整12年,我柔弱的身躯,内心是钢铁铸成。我支持丈夫部队的工作,我自己的工作做的也很好,孩子带的也很好。所有这一切,都是我心中偶像激励我的结果。感恩我生活的年代,感恩那个年代家庭、学校、社会、文学影视作品正能量的教育。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愿再次重视对孩子们的早期教育。宣传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革命先辈作为心中的偶像。激励成长,鼓励克服困难前行。愿我们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我们的国家永远强盛!
于2023年7月16日中国天津(全文2007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