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宋元时,彭城就以四省通衢之便,尽陶瓷煤炭资源丰富之优势,逐渐发展成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代表了北方瓷窑最高水平,创造出无数的陶瓷珍品而驰名世界。

素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美誉。
彭城不仅有众多民窑,也有大规模的官窑。据《大明会典》载:“明代在彭城设官窑四十余座,岁造磁坛堆集官坛厂,舟运入京,纳入光禄寺。”此时彭城的一些窑场已成为朝廷专用的御窑厂了。据资料:彭城黄家窑曾是皇家御窑。老人们讲:“彭城‘天子眼’窑曾是御窑厂,因为天子是皇帝”。
从清朝到民国初年,彭城的瓷业仍然兴盛。抗日战争时期,瓷业衰败。 新中国成立后,彭城镇内有中央、省、市、区企业四十多家,其中水泥厂、耐火厂、陶瓷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全在彭城。从上一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彭城一直是邯郸市陶瓷集团总公司所在地。陶瓷公司拥有二十多家企业,几万名工人,除陶瓷六厂、八厂在义井镇、其机关、学校、招待所等全部在彭城。此时的磁州窑已变成名副其实的“官窑”了。其制瓷技术比古时更高,生产规模更大,瓷器品种花样更加繁多。几万名的陶瓷产业工人,生产出的优质陶瓷运到全国以及世界各地。六七十年来,陶瓷公司为国家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出口创汇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绝非古时候的“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万舸达幽燕”的经济效益所能相提并论的。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凡出口瓷器的底部,都写有“中国彭城制造”的字样,彭城已成为磁州窑的代名词。彭城陶瓷销往全国和世界各地,服务大众,出口创汇,为国争光,为民谋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值得所有从事陶瓷行业的人为之骄傲。在国际上中国的英文名字为:China 指的就是陶瓷,陶瓷是最早走出国门被世界认识的。如今,磁州窑珍品瓷器在世界上一些著名博物馆都有收藏,被视为无价之宝,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从七十年代至今,彭城陶瓷业与世界上许多友好国家一直有商贸往来,是一座国际化商贸重镇。
沧桑巨变,盛衰无常。进入两千年后,由于企业改制,转型,官办的磁州窑又变成了民窑。据资料,目前彭城仍有四十余家民间陶瓷作坊,他们利用古作坊和家庭作坊生产陶瓷,延续着传统陶瓷的生产方式。一批陶瓷艺人和民间工艺美术师以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被陶瓷研究者称为“陶瓷生产历史的活化石”。他们继续创造着无数陶瓷珍品,孕育着光辉灿烂的磁州窑文化,延续着磁州窑的千年历史文脉。
磁州窑瓷器之所以受世人喜爱,首先是人民大众实用的,再者是瓷器艺术观赏性高。那独特的白瓷黑绘装饰技法,是把写在纸上的书法,诗词,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转移画到了瓷器上,使瓷成了传统文化的载体,从而流芳百世。
彭城陶瓷生产经历了唐,宋,金,元,明,清,民国,至今兴盛不衰。当其他地区的窑火陆续熄灭后,唯有彭城窑却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薪火相传烧造至今窑火不熄,成为北方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陶瓷之都!其灿烂辉煌名播四海!
至今,彭城仍保留着许多古窑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有盐店和富田遗址。

盐店遗址位于彭城滏源里东阁老街,占地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内有元代窑一处,明,清,民国窑各一处。窑洞作坊五座。其元代窑需扶梯下到地下五米才能看到八百年前的古窑原貌。富田遗址位于富田村西,占地约一万六千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数量最多,功能最完善的古窑场。内有明、清、民国窑十座,古作坊五座。有古井,古耙池,碾槽等设施,展示了古陶瓷制作的全部工序。

彭城有众多的古窑遗址,其中彭城十大窑主之首的王家窑富田遗址和盐店遗址,在省市区委、区政府、文保部门,原区委副书记郭光华等同志和专家学者的精心维护下,经申报被国务院定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两处古窑遗址已成为旅游景点,每天到此旅游购瓷器的人流连忘返,络绎不绝。
磁州窑艺术馆

坐落在彭城元宝山风景区内,依山傍水宛如世外桃源。艺术馆内除收藏陈列古代磁州窑艺术品,还有当代磁州窑艺术品的展示。是一个集磁州窑文物收藏陈列,磁州窑学术研究,文化教学培训及陶艺制作演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陶瓷艺术中心。中央电视台《一锤定音》栏目曾到此艺术馆做节目,受到好评。
【彭城古窑遗址】。

有专家讲:
彭城是一座历史博物馆。是建在宋、金、元、明、清地下宝库之上的一座城镇,彭城古窑场保留如此之多,这些珍贵的窑场遗址,是目前世界上所罕见难得的。
【景德镇的古窑已无存在了】
完全可以把彭城打造成一座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研究基地。
专家的眼 光很长远。如今,政府在滏阳西路建起了磁州窑历史博物馆,主要展示宋、元、明、清时期,磁州窑文物精品及标本。 并运用声、光、电技术介绍磁州窑工艺。
人们在这里可以一睹磁州窑精品的风采,这里是陶瓷精品艺术殿堂。


请看下期:古韵悠长的四大城门楼——千年文化名镇彭城之四
此文得到王新民、焦武两位老师大力协助,作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请朋友们阅读☞一座秀丽的山水古镇——千年文化名镇彭城之一
请朋友们阅读☞冀南之最的繁华坊表、楼亭——千年文化名镇彭城之二
编审:朱世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