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美丽的森林
——刘明深
在我的记忆中始终最难忘记的是青少年时,走入深山,第一次参加森林勘测工作。那年的云,那年的风,那片湛蓝湛蓝的星空,总是出现在我的梦中。

我在小学六年级之前学习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可是由于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像我们家这种情况很是受歧视,有的同学或是邻居总是说些地富反坏右的语言来刺激我们,心里很受压抑,于是我就铁了心了不去上学了,当时是16岁。
1986年过完春节以后,在大兴安岭我有一个本家的叔伯姐姐给我家来了一封电报,说是能给安排个工作问我家谁能去?当时大哥二哥都已经结婚了,自然而然就得我去了,家里也给姐姐家回了电报。

第一次远行
一直快到五月份了,姐姐家来了消息,让马上去大兴安岭。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拿着随身用的东西就直奔车站。当时车站离我家得有四公里左右,中间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只能是走路到汽车站,然后再坐接近一个小时的车到火年站,因为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家里人和我心里都很难受,我是哭着走出了家。到了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火车终于进了加格达奇火年站。出站后一看是姐姐和姐夫亲自来接的站。

第二天早晨七点多姐夫带我去用工单位。然后有一个负责人给我们讲了一些在山上干活所要注意的安全常识。每个人都打了一针,是防止各种有毒昆虫、毒蛇叮咬的药。最后说明我们是要去呼玛县境内的山区进行森林木材储量的勘探测量,这次我们二十多个新招聘的人员,要分八个小分队,还有几个森林设计院的大学生技术员,因为先期已经提前进山一批人了。这次的行程路线,首先是从加格达奇坐火车到塔河县然后再坐汽车到呼玛县,告诉了大家第二天的火车时间然后就各自散了。最后回到了姐姐家,姐夫告诉他的小儿子把我明天的火车票给买了。

第二天早晨一起坐汽车开始了行程,一路上的风光特迷人,在家里根本看不到这么美丽的自然风光,连绵不断的大兴安岭使人心旷神怡。在从塔河到呼玛的途中,汽车上来了很多人。这天到达呼玛县城已经是半夜时分了。第二天七点多,大家洗漱完毕就吃早餐了,然后分队,我和亲戚家那个男孩被分到了第二小分队,同行的还有两个技术员。他们是东北林业学院毕业的,已经上班两年多了。负责上山勘测观看图纸,做各种数据等工作。他们是前几天从小分队的驻地回加格达奇考试的,顺便也采购了些给养品。其中有一个是我们小队的队长姓李。

我们三十多个人分坐两辆卡车开始向目的地进发。汽车大约走了三个多小时往前就没有路了,我们只好下车背着行李步行。行李加一起要有四五十斤的重量。走了一个多小时,突然间队长兴奋的喊了一声有救了,我们抬头一看,前面出现了四五个来接我们的人的身影。
接应我们的人来了,顿时我的心里特别高兴,知道以后的路不用再那么辛苦背着个大行李包费力走了。
大概走一个小时左右,前方不远处出现了几排木板房,那就是我们的驻地了。到了帐蓬里以后李队长首先安排其他先来的那几个兄弟搭床,铺床。他们四个人都是技术员。不一会就听到说开饭了,因为今天是为了迎接我们,食堂多做了几个菜,很丰盛,我们一共是14个人,大家围坐在一张简易的桌子旁,凳子就是用直径大约40公分的圆木截成的,虽说简陋但很温馨。吃饭之间队长对大家又说了一些在山上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大家又重新的认识了一下,互相说明了各自的家乡驻地,晚饭就在和谐欢快的气氛中吃完了,晚饭结束后大家就在驻地附近的山中闲溜了一会,虽说一路上很疲劳,但一看到眼前的风景一切不开心的事都抛到了脑外,尽情的享受着这美丽的大自然。回到驻地以后,队长把我们两个新来的叫进了他的屋子里,从图纸筒中拿出了一卷图纸,展开后跟我们讲解怎样看图纸,遇到突发事情应该怎样处理,然后就回到了我们自己住的帐篷里。大家都很热情,一点都没有欺生的感觉,我们这十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一个18岁的男孩,他是来自吉林省镇赉的,因为年龄小,队长就让他帮厨不用上山,大伙都叫他嘎牙子
在山上

我们第一次过夜是在伐木工的工棚木板房里,深夜四周是限的黑暗和阴森。我们还没有入睡,远处有无数“怨妇”在号叫,也好似鬼魂在啼哭,这可把我们吓傻了,后来队长说,不用理它们,是狍子在叫唤,狍子一整晚都是这们叫唤的。我想也许是狍子对人类侵犯家园的抗议吧。我刚要睡着,又听到什么野兽在板房周围哼哧,或者用嘴用头用爪子拱门挠板子,我的心像揣着小兔子一样,不知不觉在恐惧中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队长开门一看,重重叠叠的脚印,说是昨晚来了野猪。
半夜下起雨来,宿营的同伴们似乎也有被雨声唤醒的,他们夜里的鼾声,好像还在脑后素绕。我推开木板门,注视着从杉木皮盖的檐上流淌的水滴,水滴也像一串串活泼的音符在流淌,轻柔而细腻,此刻的雨,已变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首歌……

天大亮了,也放睛了。吃完早餐后大家准备上山所用的工具,各自带好自己的午餐,就是馒头、成菜、水。我们的饮水取自驻地旁边的一条名叫古龙干河的水,里面有泉眼,有一条小河沟,流淌的水那么清凉,我还从来没有看到那么清的水,白天看上去像彩虹在流动,晚上像月光在游走。准备完毕后我们分了两个小队,每个小队四个人外加两个技术员,开始了各自的行程,听技术员说我们这个小队今天要走往返接近四十公里的路,因为附近是沼泽地,地上随时会有毒蛇、草爬子的出现,所以每个人必须要穿高筒靴子以防万一,我们这一小队是由队长还有一个姓孙的技术员领队,每个小队各带一把步枪以防上山碰到野兽时候用。一切完毕后,大家就奔各自所要勘测的方向走去。

我们开始上山了,山上山下,全是绿叶茂密的树林。从树叶稀疏的地方望出去,远处的山,布满了树林,现出了一片浓绿。远处的山也布满了树林,现出一片苍黑,天上一点云也没有,阳光明亮亮地射了下米。密集的枝条将蓝天、白云和阳光全部阻挡在外面,没有几缕阳光可直射到林地来,走进森林里显然更要比林外阴暗了许多,潮湿了许多,也温暖了许多。林中传来各种鸟鸣声,时而优雅、时而清脆、或独奏、或合唱,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有时还会传出几声动物的鸣叫声,常去野外郊游的人说,是香獐子在叫唤。有时会在草丛或大树下面,发现一堆白磨菇,其实采磨菇最佳时间是早晨,夜里新长出的鲜嫩磨菇,时间久了就会老化、变黑、生虫子。呼吸着含有花草芳香的清新富氧空气,聆听着清晨树枝间鸟儿的鸣唱,眼看着乳白的蘑菇叫人心情格外愉悦。
这是一片静谧的混交森林,以高大挺拔的松树为主,路上看到有些木板架空的木亭子搭在一处斜坡上,场景童话般美妙。在林间赶路的我,总是落入无限的遐思之中,头经常撞在树上,同行的人们都笑话我为山痴。我只好讪笑着捂着被撞青了的前额、自已找乐地哼着小曲,忽然我发现,在深林哼着小曲别有一番滋味。
作者简介

刘明深,男,就职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喜欢散文唱歌
读者简介

莎莎,原名王莎莎,音乐教师,肇东市音乐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优秀声乐辅导教师,仓央嘉措诗社肇东分社社长,肇东作家协会朗诵学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