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徐大平老师的印章之缘
(散文)
作者:莫善贤
诵读:孔祥会

人生总会有意想不到的际遇,我与徐大平老师相识,是在一次朋友聚餐巧遇的。之前,徐老师的名声有所耳闻,但,我们从未谋面。当时,一些朋友在一起聚餐,席间,丁总无意说到认识我,程柱先生感到很惊奇,因为疫情等原因,程柱大概有十年没看到我了,他想不到有人提到认识我,而且相互间还是好友。
程柱有些惊奇:丁总怎么会认识我呢,丁总与程柱也是刚认识不久的朋友,之前双方也没有什么交集。这就证明了一个“魔咒”,通过第三个人就能找到你想要找到的人。二拨朋友都认识我,但他们之前并不知道会这样,也都想见见我。这时,我已经成为双方谈论的“第三者”。我不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但是,我相信他们希望马上见到我的心情。

此时,已经是晚上七点了,微信视频通话时,丁总叫我赶快打的过去。从我的住地到天河体育馆附近,至少要半个小时,盛情难却,我匆匆打的去了,花了20多元打的费赶到了聚会现场。
朋友们那一个乐,简直无法形容的,丁总乐了,程柱也乐了,老朋友久别重逢,我们紧紧的抱在一起。在众多朋友面前,丁总和程柱都介绍了我,令我受宠若惊,真有些不好意思。

举杯把盏之余,丁总说下面还有一个节目,让我现场表演书法,给大家送点墨宝。我答应了,但是我说有个难题,我没带章来,书法作品没有盖章是不被承认的。这时,周博士连忙介绍,这里有治印的人,你尽管写吧。这就巧合了,谁会知道我会赴会,会写书法,没有带章来,治印老师做了“应急”的准备,也聚在了一起。而且,还带来了印石和雕刻工具,随时准备派上“用场”。
这样的场合是极少遇到的,曾经有老师帮我刻过印章,但不是现场制作。我也曾经现场挥毫,但都是有所准备,带章而去的。饭桌上,篆刻老师当场就能把章刻出来,然后用于现场书法作品上,这是我从来没遇过的事情。如果真能这样,那篆刻老师一定功夫了得。治印是需要功夫的,也需要安静环境的,如果没有功夫,谁敢在酒席上治印啊。

周博士向大家简单介绍徐大平老师,后来,我在百度上看到:徐大平,1972年生,心耕堂后人,祖籍江西,篆刻家,自号永宝轩主。岭南印社副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研究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越秀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广州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桌子围台上,话语不多的矮个子,竞是大名鼎鼎的篆刻家徐大平。徐老师一脸笑容,敦厚谦和。我把我的名字报给了徐老师,徐老师胸有成竹地说,可以。于是,他拿起了他治印的印石和刻刀。就在酒桌上,干起他的活来。当然,旁边的氛围是极热烈的,也是很嘈杂的。他居然能够静下心来,不受外来的环境干扰,认真干他该干的事情,是那样专注,那样有条不紊,我非常佩服这样的人。

对于治印,他没有谈价钱,要知道,书法界有规矩,请篆刻老师治印是要付费的,徐老师真把我当朋友了,慷慨的把印赠予于我。大概十多分钟的功夫,他篆好了一个四乘四的白文印章。文曰:莫善贤印。看了印章,我们在一起合了一个影,我非常高兴,这是一个难忘的纪念。我有许多的章子,但从来没见当着我的面刻的印章。
在特别的环境下,能安下心来篆刻,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佩服徐老师以诚相待的格局。此前,我对徐老师的名气有所耳闻,但素未谋面。想不到见了面,还有如此厚重的见面礼。

有了印章,于是,大家草草把饭局了了,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写书法。徐大平老师亲自把为我篆刻的印章,盖到了我写的书法作品之上。有人形容这是处女之吻,因为这章第一次使用。当然,有了名章的加入,我的书法作品也变得烁烁生辉。
后来,我与徐大平老师有多次的交往。我想请他帮我刻一枚引首。文曰:书不遵古为野道。这是王铎的一句名言。徐老师高兴的答应了,不久,徐老师把治好的印交给我,边款刊有:书不遵古为野道,书不出新则为匠。录莫善贤老师句。癸卯夏日,徐大平篆于羊石江畔。

我与徐大平老师的交往渐渐多了起来。有一天,我们聚在一起晚餐。饮酒微醺。我拿了一个信封,给徐大平老师写了一首藏头诗:徐徐春风夏花笑,大智若愚匠心巧。平凡无为真功夫,闲篆刀功道中道。秀才人情纸一张,徐大平老师看了诗后,笑了笑,就把它藏到袋子里去了。
之后,我又陆陆续写了两首微诗,以表心感激之情。

(一)中国风
赠徐大平老师
莫善贤
锲而不舍有真功,
雕琢成印各不同。
一把刻刀走羊城,
书法钤记中国风

(二)功夫
赠徐大平老师
莫善贤
秦篆、汉印跃然纸上
穿越历史融会贯通
章法,刀刀见功夫
韵味,点赞蕴含其中
友谊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我与徐大平老师的友谊,是一种难得的朋友缘分,仰慕与鼓励是作为朋友的基础。一般而言,很容易文人相轻,而我们彼此珍惜,心心相印,在切磋,在鼓励。相信以心相交,一定成其久远。感慨之余,写下了以上文字。
2023年7月5日于广州市越秀区

【作者简介】莫善贤,广西融安人,现居广州。曾受聘任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大粤网专家智库专家,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诗歌在海内外文学刊物均有发表。出版《阅读名片》《七蒂莲花》等七本诗集。诗观:生活里有诗,诗在生活里。著作:传记《不经意的拐点》(上下册)、(70余万字),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手机写作。介绍了作者的经历、履历和心路历程。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高级经济师,诗人、作家、书法家的过程。书中《知青生活》生动的讲述了作者在木赖当知青的经历和乡土文化。以及作者通过学习在认知明理方面的提高;与书法、绘画、诗歌、等方面艺术家交往的故事。《知青生活》篇章在《晓犁文化传媒》文学平台、今日头条、都市头条连载刊登。

【朗诵简介】孔祥会 ,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喜欢朗诵,愿用我的声音带给您的快乐。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百家号《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