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拓展】1593 攋菜║吴泽文(诵读║箫雅)编辑║荆枫

攋菜
作者║吴泽文
诵读║箫雅
编辑║荆枫

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挎着篮子,去家周边的撩荒地或道路两旁,攋一些野生的灰菜和苋菜。
听老辈们讲,这两种菜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年代,曾经养活了无数的人,据说,当时还曾一度地被人们采摘到了近乎灭种的地步。
母亲说'多吃点野菜对身体好,但灰菜不易多食,吃多了会肿脸,苋菜是‘长寿菜’,可以补钙。'我始终记着母亲的话,直至今日。
说到灰、苋菜,其实,早年在农村是用来喂家猪的,后来,人们发现它们不但有药用价值,也可以当菜吃,就这样,餐桌上便有了它们的身影,当然,农村更为常见。
苋菜的口感要比灰菜好一些,就算多吃一些,身体也不会有不适的感觉,故此,相比之下,我更加地偏爱起苋菜来。
说到攋菜,现在人们不怎么用这个词了,至少用的不多,字典上都很难查到,因为,它是一种地方方言。
攋与薅是有区别的,薅是连根拔起,而攋是获取上面比较鲜嫩的部分,说白了就是所要最好的。
说到妈妈,她老人家已经走了很多年,可在我的心里,总是觉得像昨天发生的事,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对此,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她老人家,想起她的音容笑貌,她的谆谆教诲,还有她那不辞辛劳的身影,也就是原因这个的缘故,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我看到这两种菜,都会顺手攋上一些,然后,把它带回家。
毋庸置疑,母亲是伟大的。
想起母亲,让我感触最深的事,她说自己有'胃病',吃不得油腻的东西,故此,在我小的时候,每次逢年过节,基本看不到母亲吃肉,或许是因为我们当时太小,便轻易地相信了母亲的话。后来,我们兄妹几个都成了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有一年,春节年夜饭,我无意的看到母亲在厨房,身背着屋里,在撕一块煮熟的肉吃,记得当时,我彻底地泪奔了……
母亲不是怕吃油腻的东西,而是她舍不得去吃,她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自己的孩子。从那以后,我便养成了给母亲夹菜吃的习惯,而每次夹菜,我都会将放在她碗里的蛋、鱼、肉之类的菜,上面加盖一些蔬菜。(当然不是每顿都有这些,只要有就会照做。)而每次,母亲也都将碗里的饭菜吃的不剩,时间久了,自然而然成为了我与母亲心照不宣的一种默契。
即便这样,母亲在吃肉的时候,仍会带有一种恐惧感,她还是顾忌自己曾经说过的不能吃油腻的话,或许有人不会相信,但这是事实,为此,每次母亲在吃肉的时候,我都会借故将脸转向一边,避免让母亲拘谨,尴尬。
灰菜和苋菜的吃法特别简单,只要用开水焯熟,且不可过火,然后,再过几遍冷水,即可蘸酱,也可炝拌,哈哈哈……不但好吃,而且还无公害。
或许,我真的喜欢吃这一口,或许,它不需要用钱去购买(现在市场也有卖苋菜的),或许……。
唉!没有什么或许,说真的,之所以我喜欢,是因为它们是妈妈的最爱,它们在那个年代养活了很多的人,当然,更是我对母亲的一种真挚的缅怀。

【作者简介】
吴艳民:笔名:吴泽文。
“诗与大地”栏目主编。
辽宁作协会员,沈阳市和平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自由写作者。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人,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
辽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蒙朗诵学会秘书长。
多家平台的主播。
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等报刊杂志。
曾获得多项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 塞北散文】
【诗与大地 新荷流韵】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