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吟赋新篇 我以我诗荐轩辕
——记从乡土走来的鄄城县当代作家、诗人王保田
一个人,一辈子,一个梦想。我把写作放进生活里,将简单的日子打理成书香、诗香,让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王保田题记
他从鲁西南平原乡土走来,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激扬文字的创作情怀,致力于“挖掘家乡风土人情、雕塑时代精神风貌”的创作使命,满腔热忱地撰写家乡逸闻趣事,满怀激情地讴歌时代主旋律;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凭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创作出了散文集《守望乡土——“千年古县”鄄城走笔》、诗词作品集《且行且吟》、与他人合著出版了历史人物传记《中国历史百位名人录》等多部作品,成为一名勤奋好读、辛勤耕耘的鲁西南“多产”作家、诗人。
竭诚尽智耕耘不辍,风骨铮然自成一家。被广大读者誉为“从乡土走来的作家”——他就是菏泽市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市作协会员、市诗词学会会员、鄄城县作协副秘书长、县陈台诗社会员王保田。
情系故土,梦想从这里启航
滔滔黄河水,从远古的文明、从灿烂的文化、从历史的深处奔涌而来,流经鄄城大地,流经这个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以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脚下这片贫瘠而又富饶、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王保田就出生、成长、生活在这片热土上。

王保田在黄河岸边留影
王保田,1973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鄄城县大埝镇王菜园村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家庭。他的祖辈及父母都是农民,姊妹六人,他年龄最小。一家人虽然每天辛勤劳作,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虽然贫困的环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我从未放弃对未来的希望。我坚信通过教育和努力工作,也可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王保田这样说。在他的童年时代,他亲眼目睹了父母为了生计而辛勤努力,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节衣缩食,生活过得十分艰辛。然而,尽管生活条件艰苦,王保田从小就展现出了学习天赋和责任感。他懂得珍惜每一点学习的机会,即使没有正规的课本和教室,他也会主动寻求知识,从邻居家借书阅读。他在田间劳作和家务事中,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王保田的贫困生活经历使他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和珍惜机会的重要性。这段艰苦的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把学习看作是通向成功的关键。通过自己的努力,1991年9月,他成功地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迈出了追求梦想的第一步。他进入山东师范大学后,虽然学的是政治教育专业,他依然热爱着文学和创作,充满了对文学的热情和兴趣。他努力学习,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王保田喜欢阅读,最初从别人作品中不断吸取文学营养。渐渐地,他也开始文学写作,并向刊物投稿。随着稿件的陆续采用,坚定了他的写作信心。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丰富了他的阅历,坚定了他对文学的追求。
作为一个热爱文学和创作的人,王保田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修辞技巧。他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在学习过程中,王保田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他勤奋刻苦地学习、写作,创作了20余篇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发表在校刊《山东师大报》及系刊《弄潮》上。他不断挑战自己,力求在文学创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执着梦想,风雨过后见彩虹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王保田的梦想像一匹野马,驰骋在鲁西南平原上。无论走的路有多远,无论是风雨还是阳光,走出自己脚踏实地的每一步,不受别人的牵制,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前途。
1995年7月,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王保田踏入职场,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先是在鄄城县箕山镇任宣传报道员、镇党委宣传干事,积极参与单位的宣传工作和乡村管理,锻炼了自己的宣传能力和管理技巧;1998年6月,他考选到鄄城县委宣传部工作,历任新闻科科员、理论教育科科长、县文联副主席兼孙膑书画院院长、县文明办副主任等职务,在这些职位上,王保田积极参与新闻写作、理论教育、文化创作等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7年12月至今,他调入到鄄城县科协工作,历任党组成员、副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兼科普部部长等职务,为科普工作及科技事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保田还积极从事参与文学创作事业及文化交流活动。他成为菏泽市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市作协会员,市诗词学会会员,鄄城县作协副秘书长,县陈台诗社会员。他坦率地说,他爱上了文学,是家乡的那片黄土地、那条奔腾不息的黄河,赋予了他刚毅的性格,陶冶了他谦和的情操,蕴籍了他写作的灵性。在那里他做起了文学梦,黄河是他写作的摇篮,他是从家乡那间小屋子起步的!
乍一接触,看他土里土气、其貌不扬,很难与“文人”联系在一起。然而,当他那诗人的情怀、作家的遐想澎湃涌动时,那一腔乡土作家的纯真本色,犹如黄河里的春汛,飘逸着浪漫而奔放。
王保田说,只有勤奋、努力、坚守,不断劳作,才是文学创作者的一种最基本的状态。从1991年起,弱冠之年的他开始创作,一连创作出版了3部文学作品……累计创作文字逾二百万字,名副其实地跻身于作家、诗人行列,让周围和社会上的人刮目相看。“我热爱文学,更热爱文学的创作实践,因为文学中有我的生活、我的思想、我的生命。”这就是王保田之所以激情创作的思想之源。
王保田的处女作是散文集。他从当乡镇报道员那天起,就把生活和工作中的感受写成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日积月累汇集成散文诗歌集,名曰《守望乡土——“千年古县”鄄城走笔》,于2013年11月出版。他对乡村人物和风情的书写,绵密从容而满怀深情。其抒怀中闪动着他个人成长的身影,便愈发显得真实、动人。
创作出版了书籍的王保田,从中尝到了写作的快乐,同时也自讨了苦头。为了出版书,他将家里那点多年的积蓄搭进去不算,还从亲朋好友那儿借债上万元,使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生活更加拮据。好在乡亲们闻讯王保田写的是家乡的事,都想看、乐看,让王保田心头发热。面对前来购书和索要书的乡亲他从不收钱、不拒绝,还经常骑着车,跑十几里路把书送到想看书的老乡家中。到头来家里的书送光了,出版时拉下的外债还一大堆,可王保田却我行我素,犹如一头眷恋黄土地的“耕牛”,又投身于新书的耕耘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保田对文学的执著与坚持,有了收获。1998年6月,他通过考试,从乡镇机关考选到鄄城县委宣传部工作。这为他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视野和文学创作。从乡镇走进县委机关的王保田,不负领导的厚爱和期待,在新的岗位上,他利用业余时间伏案疾书。
三十余年来,王保田曾在《大众日报》、《菏泽日报》、《菏泽发展论坛》、《牡丹晚报》、《牡丹文学》等报刊发表新闻、理论文章、文学等各类作品1200多篇,100余万字,有60余篇作品获奖。多次被省市县评为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新闻宣传先进个人、报刊优秀通讯员。2004年11月,其作品入选《鄄城历代诗词选注》一书;2011年11月,其事迹入选《天下菏泽人》一书;2013年11月,编著出版散文集《守望乡土——“千年古县”鄄城走笔》一书,计30余万字;2020年11月,与他人合著出版《中国历史百位名人录》一书,计40余万字;2022年10月,荣获由龙盟爱心集团主办的中华文学诗词大奖赛第二名;2023年5月,出版《且行且吟——王保田诗词作品集》一书,计10余万字。

王保田及他的3部文学作品

王保田荣获中华文学大奖赛第二名
永不停步,情感倾注文方美
文学家传记写作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其本质是“再现”和“表现”的统一。但是,一看他的作品,与他一交谈,就会感到他是一个充满正能量、敢于担当的作家。
他行走在山水之间,问道于生命内外;坚持着作家的梦想,坚守着文化的本真。他的传记文学借景生情,缅古怀今,讲道理,传道德,其侠骨衷肠读来让人唏嘘喟叹。2020年11月,与他人合著出版了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百位名人录》一书。当这部书裹着神秘的面纱,从印刷厂印制成书的当天,王保田就携带上百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作,把书送到历史文学爱好者手中。
抚今追昔,王保田已走出乡土多年,但他依然走不出农家子弟对乡土那份独有的情怀,每逢节假日都要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和乡亲们在一起探寻乡村里的故事……。这份对于乡土的眷恋让王保田的文字有了灵性和生命,而那些具有灵性和生命的文字经过融会孕育后,又孪生新的文学佳作和精品。2023年5月,从乡土里走来的作家王保田,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历时一年的创作,完成了一部诗词作品集。《且行且吟——王保田诗词作品集》一书的创作出版,不仅彰显了时代风采,而且丰富了鄄城人文风貌,使鄄城县的诗词创作更加绚丽多彩。
王保田——这位从乡土走出的作家、诗人,他的每部作品都深深镶嵌时代烙印,都熠熠辉映时代光芒,堪称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诗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古人赞赏梅花高尚情操的诗句,用来形容王保田忠于“责任与使命”的写作,是最耐人寻味了。
耕耘不辍,文学是他的港湾
当写作成了一条路,就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县城是离乡土最近的城市,所以他认为从农村搬到县城居住的人,是“离土不离乡”。王保田的生活就如此,他的人生与一辈子固守在土地上的人是有所不同的。
常言说“文如其人。”当我们满怀深情地关注作家、诗人王保田所编著出版、发表的3部文学作品之际,那一本本浸染作者心血的作品,情不自禁地把我们带进“都云作者痴”的感叹中。2017年元月,王保田编著的《守望乡土——“千年古县”鄄城走笔》一书被菏泽市图书馆收藏。“纵观王保田的这几部文学作品,都着眼于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主题和鲜活的历史事件及时代人物,堪称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我们将视为收藏的非物质文明瑰宝,珍藏于图书馆。”菏泽市图书馆领导对此举给予了高度评价。

菏泽市图书馆收藏王保田的《守望乡土》一书
“感谢市图书馆对笔者的厚爱,我将把这次作品收藏作为我创作的新起点,再创作出更新、更有生命力的作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关爱我的读者,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他对笔者说:“我的文学梦亦是如此,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瘦骨凭栏风满袖,辣手只为著华章。”春华秋实几十载,鄄城县当代作家、诗人王保田的写作产生了生命力、影响力,但已届知命之年的他依旧信心满满、笔耕不辍,在鲁西南这片热土上耕耘播种,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岸边漫笔放歌……
(温建国 陈正国 申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