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者,释光者
一一记“书香空间·最美书香人”王涛
龚文瑞
陆家嘴,上海最繁华的处在,浦东最现代的街区。
三十年前,刚刚改革开放的浦东还飘逸着田野蒿草味,尽管四面八方的建设者已然汇聚,新生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着,但隐约中似乎总是缺少了些什么。缺少什么呢?有人说,浦东缺少文化。
三十年后的今天,再也没有人敢说浦东没有文化了。浦东,包容并蓄,厚积薄发,有了一种由里至外的伟岸与不可轻视的厚重,不仅高楼如林,流光溢彩,而且创造力勃发,软实力雄厚。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引擎,浦东正引导着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一路腾飞,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富有海派风格的鲜生生、活泼泼的文化景象。
鳞次栉比的高楼之下,一座座书院,一处处讲堂,一间间文化客厅,一条条艺术走廊……星罗密布在陆家嘴的每一个空间。无言而沉稳地昭示着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广度,也释放着一座城市因全民阅读而滋生的那种英气逼人的从容与大度。
阅读,绝不仅仅是一个词语,它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高度、文化的标志、成长的符号。一座城市的青春与活力不完全体现在人流、物流的熙熙攘攘或楼群的无边无际,一座真正伟岸的城市一定是有伟大未来的,而一座座耸立地面、生长在人们心中的图书馆,一拨拨如潮似涌的阅读者,以及一个个助推全民阅读的热心组织者、志愿者,才是影响这座城市前程与未来走向的决定因素。
陆家嘴五峰书院的王涛,就是这样一位全民阅读的热心组织者、领导者与推动者。她带领团队建立的近3000平方米的公共文化空间和公益文创平台,最具象地诠释了全民阅读与浦东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关系。
执灯前行
人是要有责任的,个人才智之灯不要隐藏起来,要让它发光,照亮别人,特别是照亮善良的人们。
——奥尔德斯.伦纳德.赫胥黎
书院院长,古代叫山长。山长是书院的灵魂,是决定书院影响力与传承力的关键人物。
“最美书香人”王涛,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她何以能引导团队,将一方空间营造出如许动人的书的文化芬芳?
明代大哲王阳明有过一首《中秋》诗:“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其中“吾心自有光明月”充满人生哲理,折射出一代圣人的内心伟大。我们心中自有一轮光明的圆月,它千古常在,永不缺独,让山河大地都沐浴在它的清辉中,我们又何必一定要在中秋节才能感受到月圆呢?“吾心光明,亦复何求?!”是呵,一个内心充盈、光明,充满良知的人,肯定是一个不在乎外在环境,一心利他而甘于奉献的人。王阳明如是,“最美书香人”王涛亦如是。

王涛,一个有着二三十年平面设计师工作经历的人,从小就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这样的环境很喜欢。2018年,怀惴着对一种全新生活的向往,她参加了五峰书院运营负责人的招聘,不想一举成功,王涛从此与五峰书院结缘。
上海五峰书院,首店位于浦东南洋泾路555号的陆家嘴金融街区,是上海产业园区“星月投资”设立的公共文化空间和公益文创平台,公司在园区沿街划定近3000平方空间,把便利的位置让给了居民大众做公益文化空间。2018年,公司在投入装修、书籍、设备和前期运营成本后,便将书院的整体管理运营交付给了王涛。
营运好一座书院,并让书院契合当代文化,赋予时代内涵,既服务好企业和群众,还彰显其文化实力,让书院成为一个文化品牌,一处书香散发地,不用心是做不好的,没有利他心是不行的。书院启动后的前二三个月,几乎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王涛焦急呵,她夜不能寐,压力山大。“一定要把书院做好,决不能轻言放弃!”王涛外貌文静、隽秀,骨子里却倔强得很。
细细思考,她发现了问题所在:人们不了解书院的功能。传统书院有四大功能:藏书、讲学、祭祀、研究。完全走传统书院的路子,现代人肯定兴趣不太。如何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即如何做到既涵盖传统书院的藏书、讲学功能,也同时结合时代特征,赋予书院更多新的内涵,把书院建成传统文化的传播地、阅读与文化艺术等公益活动的新平台?通过走访园区内的企业、群众,一道亮光从王涛脑海中呈现——“只有做好活动,才能把人气做起来!”即便是阅读,也不能完全是读书,可以是更大外延的音乐、电影、讲坛、朗诵、钢琴、书画、表演、非遗……王涛一边走访高校,也利用一些老关系,把一些专家学者请来了书院,尝试着开办了“24节气”、养生、亲子等与民生密切、受众有兴趣的文化讲座。果然,此举一鸣惊人!深接地气的文化活动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五峰书院顿时成了陆家嘴金融街区富有浓浓文化味的所在,愈来愈多的人从这里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暖暖的生活情䪨。
面对成功,王涛激情地说:“五峰书院不仅仅是一家公益图书馆,更是一家文化荟萃的空间,思想交流的空间,人和人相聚的空间,它给人们带来家的感觉,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一时间,3000平方米的公益空间划分得合理有秩,布置得满满当当,室内窗明几亮,雅气氤氲,书香悠悠,“诗和远方”近在身边。
当下,各地图书馆与各类书院多显冷清,图书躺在书架上蒙尘,讲坛一年半载也难得开讲一回。如何让书院像清泉一般活起来?王涛不断探索,苦苦思索。“不能一朝一夕,惟有源源不断的开展读书与文化活动!”她想,假若五峰书院坚持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必定能吸引各类人群将闲暇的时光投放在五峰书院、投资在自身的文化提升上。为此,设计师出身的她,做设计一般,为书院的活动做了精心的设计与规划,相对固定地设定:周一,书院体验日;周二,党课日;周三,电影日;周四,读书日;周六、周日,沙龙特色日。此外,她还积极对接引进了人民出版社的党建领域的“学习读书会”,上海社科院科学界联合会创办的博约兼顾的“望道讲读会”、因书明理的“慈怀读书会”。
朱子曰:“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哪得清如许?”王涛深深地理解,书院的活水源头是什么?——群众的需求!书院的宗旨是什么?——服务更多的群众!诚然,良知一起,无善不可为。理念有了,办书院的思路便开阔了起来。随着书院的广为人知,五峰书院的活动内容渐渐丰富而生动——公益图书馆、党群服务站、24小时文化客厅、文化艺术走廊建起来了,定期开展文化与艺术活动的五峰讲堂建起来了,即便是只满足部分群众个性化需求的公益影院、朗读亭、钢琴角和书友茶室也建起来了。
一时间,五峰书院名声大噪,远近闻名,陆家嘴甚至更远的群众蜂涌而来。与红酒、咖啡、三明治、汉堡包相比,阅读活动的魅力一点也不比美食的诱惑力弱,人终究是有精神需求的。读者赞誉不断:“五峰书院是爱书人的天堂,是沁人心脾的清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五峰书院在商业社会里,一直秉持公益,造福大众,润物无声。”“五峰书院是一位端正不施脂粉的姑娘,她内秀。我们爱五峰书院。”“一周有几次读书会,亲子互动课,各种讲座等……”如今,这些读书与文化讲座都已经成为陆家嘴一带居住的人热情追逐的阅读活动。其中,每周三固定播放的电影日成为了男女老少的最爱,室外表演则为大家带来了儿时的记忆体验,周末的传统文化、科学养生、科技创新讲座、话剧表演、音乐剧、合唱团演出、二十四节气诗词及非遗手工体验,报名名额更是常常是被秒抢光。
今天,五峰书院已然明确“党建引领、文化传承、赋能公益”的建设理念,王涛还提出了将五峰书院建设成为彰显浦东文化实力的“文化森林”中的一棵大树的宏大设想。她心中默念:我不仅要将五峰书院运营成功,还要借五峰书院这个平台,将公益文化效应做出来,并让它的影响力辐射浦东,让五峰书院服务更多的群众,让五峰书院的文化芬芳陶醉更多的市民,让自己的微光照亮更广袤的空间和人群。
是呵,五峰书院是王涛一手构建的一个阅读空间,虽然时间与空间上局限在以一座书院为文化坐标,视野并不雄阔,但其内容的繁复与具象,其浓郁的文化色彩与愉悦的阅读氛围,丝毫也没有影响它成为一座值得人走近、伫足并好好品读的魅力书院。
或许有人会问道:是什么构筑了五峰书院具备如此荣耀的基石?答案很朴实,是王涛及其团队的那份利他利人的良善之心——服务他人,用自己的光照亮别人。为了书院,王涛和她的团队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日,多少个读书日的活动现场有她动人的身姿,多少个夜晚街区的华灯目送过她劳碌一天而略显疲惫的背影。有人问她这样成年累月地为公益而忙碌有什么意思?王涛意味深长地答曰:有生命的意义!
是呵,利他者的生命更有意义,利他者高贵如星辰。黑暗中的任何一道光,哪怕它再微小,也是可给令人向往与趋从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王涛无疑是一个“吾心光明”者,是一个内心光明的逐光者,一个执灯前行的释光者。


采访过程中,王涛发来一组油画,或一对男女在街边喝着咖啡,或一双母子在花丛中赏花,或一个徒者在大山里行走,或春天的山村绽开了梨花,或冬日的人家铺满了白雪,或是江南水乡中流淌着诗韵的庭苑,或是西北山梁下映照着阳光的窑洞……画面清新,一概明丽,意境通透,无不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遐想。是呵,生活和艺术,是每个人的诗和远方,也是王涛内心良善的诗意呈现。那种绘画中对光的捕捉与表现,恰如现实生活中她的真实写照。
星火燎原
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莫言曾说:“阅读确实是我们人类一项重要的活动。我们的社会能够进步,人类能够发展,生活能更美好,离开了这项行为是不可能的……等将来我们不动的时候,躺在床上回忆我们看过的书,也是一种幸福。”莫言关于阅读的话很朴实,王涛关于阅读的话则有着诗与禅的意境:“阅读之所以让人着迷,是它能把人塑造成‘人’的样子,穿越千年风尘,开阔视野,让你从迷茫中走出来,明心见性,拥有改变自己的勇气,从而把人引入美德的道路”。
作为书院人,王涛是幸福的。身处在一个伟岸的城市,一个兼具智慧、勇敢、拼搏、开阔、从容、希望的时代,一个经历了诸多拼博、奋斗以及三十多年伟大建设历程的若巨龙般腾飞的浦东……其中有多少创造的故事、激情的画面显示其浩瀚的伟力。一座书院也是如此,只能让它发挥品牌效力,它的影响才能到延拓,它的服务的受众也能得到放大。
假若用一个语句来比喻王涛,完全可以将她比喻为一束光——一束吸收光明,照亮自己,亦照亮大地、照亮他人的光。、梦想的力量、奋斗的人群、崛起的华章,需要她和五峰书院的团队们一起去诵读、播扬、传颂,有多少终日忙碌偶尔闲暇下来的人们的疲惫的灵魂需要找一处栖息与休憩的地方。
“团结更多的人,服务更多的群众!”王涛愿意自己是一束光,是一束不断释放光亮,也不断吸引光亮的人。王涛理解,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光只有聚集才可能照亮更多的人。五峰书院的志愿者队伍可谓壮大。在王涛的个人魅力影响下,经过近四年的发展,五峰书院志愿者服务队已有党员、白领、居民、退休群众、学生、全职妈妈、自由职业者等近2000人,形成了30多个服务小组。现在,无论何时走进五峰书院,都可以看到身穿红马甲,为读者送上“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杯温水”的志愿者。他们怀惴着利他之心,服务他人,成就自我。五峰书院早已不只是一处阅读文化空间,它已然成为区志愿者服务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光在五峰蔓延,光在书院汇集!
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除了正在运营的虹桥五峰书院、张江AI街区的五峰书院,王涛和她的团队还完成了品牌管理输出,从第一家浦东新区宣传部委托运营管理的望江驿1号五峰书院,到接受张江镇政府委托运营的张江图书馆,到潍坊街道委托运营的潍坊公益里弄五峰书院……五峰书院还邀请专业第三方为富有求知欲的人群定制并订购了2万余册“好奇心”主题书籍,加上浦东图书馆、街道图书馆的支持,以及社会捐赠图书,目前已有7万余册各类书籍供选阅。有别于其他地方常见的冷冰冰、静悄悄的景象,五峰书院天天都是络绎不绝的阅读者,可谓“往来无白丁,谈笑皆鸿儒”。每天早9点到晚9点,每天前来看书和以书会友的人流有200人次,往往是早上开门时间未到,读者们已经在门外有序排队等候座位了……四年来,五峰书院实际举办了一千多场公益活动,服务人群逾百万人次,公益文化活动的公众号推文发布1000余篇。

光在五峰放大,光在书院绽放!
在五峰讲堂,有这样一句号:“让思想碰撞、让故事发生!”当下,五峰书院已经成为一个能量场。五峰书院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发起的公益组织孵化园“新益汇”社会组织创新空间,其合作模式为政府补贴+星月投资资助+社会组织共担,现已有十八家公益组织入驻。五峰书院为这些理念一致的公益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所等支持,赋能公益组织,赋力公益事业。梅花香自苦寒来!辛勤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至2022年,五峰书院取得的党建荣誉、比赛桂冠、社会口碑、媒体点赞,可谓硕果累累,载誉满满。累计被各大媒体报道近百次,其中解放日报2次、人民日报6次、文汇报5次,浦东时报8次、浦东电视台6次、澎湃新闻3次、爱奇艺、上观、看看新闻、浦东发布等等。此外,五峰书院还荣获了“大众点评浦东文化艺术评价榜第一名”,王涛个人也于2020年浦东图书馆举办的首届“寻找最美书香人”活动中荣获“书香空间·最美书香人”荣誉。

光在五峰溢彩,光在书院璀灿!
无可置疑,五峰书院的成功动作,仿佛浦东文化天空中出现了一颗璀灿的星辰。浦东这块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金融圈里,迷离的霓虹夜色下似乎有了一阵清风吹过,流动的繁复数据里仿佛有了一股泉流淌过。诚然,一次读书会,一场音乐会,一堂文化讲座……似乎并不一定能影响多少人改变多少事,但它毕竟是光明事,因此即使它是微弱的烛光,最终也能融汇无数的亮光,照亮人间大地,温暖城郭街巷。
王涛及其团队当自豪!身为书院人,献身职业,肩负使命,孜孜不倦地把这个地域成长、壮大过程中孕生的文化与文明一一拾掇并一一播扬出去,成为影响浦东抑或上海伟岸起来的一个个真善美的因子。“希望从人心的地平线升起,一寸寸照亮大江南北。”阅读的功能抑或在此,书院的作用抑或在此,王涛工作的意义抑或在此!事实上也是,每一次富有正能量的阅读活动,其实都是一次燃烧情感、迸发思想、发出光和热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点亮自己,也温暖大地,温暖他人,它让每一个走进书院的读者、观者或听者,也分享这份光亮,直抵内心深处良知所在。是故,书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思想的光芒照射开来。
令人欣慰的是,这种让思想的光芒照射开来的事,在王涛领导的五峰书院,即便是疫情泛滥的三年也没有完全间断。
犹记得2022月3月至6月,上海因疫情而封闭的三个月,那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上海故事。上海,静好的时光按下了暂停键,繁华的街市进入了停摆期。一时间,人们谈“新冠”而色变,外出旅游没了,聚会活动没了,蜗居在家的日子多了,线上活动的时间多了,往日里那种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美美与共、岁月静好的情境,竟然成了一份美丽的奢求。然而,蜿蜒的黄浦江奔流不止,春天的海棠花照开不误,生活还得继续,日子还得过下去,人们惟有坚强团结,于困顿中倔强,在砥砺中奋进。
熟悉的书香又回来了!媒体直接记录下了那一天的那个片断——6月17日上午9点,位于陆家嘴金融街区、毗邻南洋泾路的五峰书院有序恢复开放。书院提前2天在微信公众号中上线预约渠道,首日30个名额迅速约满。“放下手机,让阅读成为你的生活习惯”“安静阅读,在字里行间体会幸福人生”“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是以新的眼光看事物”……上午10点,印有一句句动人格言的雅致书架下,是10余名正在伏案看书、学习的读者。首批读者全部都是五峰书院的“街坊邻里”。“比起在家里,到底还是在书院看书有感觉!”读者杨女士笑着说,她是书院多年来的常客了。17日上午忙完家务,杨女士9点就准时进入书院,她说:“这里的氛围,能让更多人陶冶情操,爱上阅读。”一旁,高中生小黄一边戴着耳机,一边温习英语课本。“我在这里学习更投入,效率也更高。”她说,去年她在家附近偶然间发现了五峰书院,就爱上了这里,“之后有时间,我也会带爸妈一起来!”
是呵,刚刚解封就重归热闹的五峰书院,仍然释放着那种令人亲切、稔熟的味道,它不仅成为疫情中人们的思念地,更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必往之地。显然,一座书院营造出如许生气,自然是这块土地滋养的结果,也是王涛及其团队和志愿者们努力的结果。

一座新城的建设过程是漫长的,它不仅需要楼宇这些肌理性的硬件建设,同时也需要书院这类文化性的软件构建。“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承载文化与文明传播的王涛及其五峰书院,理所当然将载入浦东文化构建的一个时代的一个闪光部分。
2022年12月31日于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