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走近哈尼族之一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仅有的不足5天时间里,我随导游走访了哈尼族的寨子,还参加了“抢亲″活动,也尝试了喝"交杯酒"的滋味儿,正是因为这种"身临其境″,使我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了哈尼族的风土人情。
哈尼族也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人口达136万多人。大多居住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西双版纳也有少部分。
尊老敬老、礼貌待客,是哈尼族的传统礼仪,也是哈尼族的传统美德。我在接触哈尼族人时,他们告诉我说:他们逢路遇到老人,都要亲切的称呼“阿波、阿匹”(爷爷、奶奶),并主动让路,让老人先走。
在屋内看见老人进来要主动让座,给老人递烟、递酒、递茶要双手捧上,躬身示礼。在老人面前不能跷二郎腿,不能吹口哨,不能高谈阔论。走路不能从老人面前走过,要从老人身后绕过。
杀鸡时,鸡头、鸡肝儿等要敬奉给老人。参加哈尼族的祭礼活动会餐或到哈尼族家里做客就餐时,先要等老人说几句祝福的话,等老人吃了第一口后才可以动筷。与哈尼族朋友在饭桌上饮酒时,要首先从年纪最长者开始,最后向年纪最长者的杯里再斟上一点,表示大家团团圆圆。
哈尼族十月为岁首,所以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要过尝新节(吃新谷),“龙”在哈尼语中有多起来、增添的意思。
吃新谷那天,天刚亮就要到田里连根背回一蓬稻子。这蓬稻子不能随意乱拔,只能拔单数,三棵五棵等。这蓬稻谷背回来以后,暂时栽在离家较近的水井或菜地的水沟边上,这就是背新谷。
这一天,背新谷的人在往返途中,无论遇到生人或熟人一律不打招呼,不讲话,这是为了避免在交谈中说不吉利的话。所以天一亮一般就背回来了。
下午是吃新谷。在此过程中,先把鸡杀好,一般人家都喜欢杀阉鸡,这是人们希望当年的生活像阉鸡羽毛一样的美丽、丰满。同时要把当年栽下的各种瓜豆蔬菜统统拿来尝新。还一定要吃一碗新嫩的竹笋,刚破土而出的竹笋象征蓬勃向上,人们希望这一年的收成像竹一样节节上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