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广水
二十世纪的1984年秋插过后,怀孕第十四胎的中年妇女蔡小妹,被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带去引产加结扎了。这一事,就像一次大地震一样,在方圆几个镇里,传播得沸沸扬扬。不少五十年代顺应国家号召多生快养了好几个孩子的妇女们听说后,张大了嘴合不拢来:真是猪乸啊!猪乸,就是母猪,当地人的方言。母猪一胎可以产仔十多二十个,女人能生,当地的人们素来都会把能生的女人称作母猪。想不到 二十几年后,还有比自己当年更英雄的妈妈!真是英雄辈出啊!
闻讯的人们,都慕名而来,一睹英雄妈妈的风采!只是,年龄稍显偏老的英雄“妈妈”,也与常人无异。于是,前去一睹的人也逐日减少。最后,英雄妈妈的家庭生活也趋于正常了。可是,“英雄妈妈”作为人们拉家常的话题,常常让人提起。作媒人的,向男方夸赞女方时,都会说:“这个女的,不是碰上计划生育政策,也会生蔡小妹那样多孩子。”女人能生,对每一个都需要传宗接代的家庭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可对女人来说,计划生育禁止多生,也知道生多了小孩不但自己的容颜老得快,而且家庭负担更是如小山一般,将会把自己压垮的。在公婆劝说要多生孩子时,也会提起蔡小妹,说:“你想我和蔡小妹一样啊——那是办不到的!”男人们有时也会打趣地说:“如果有钱,我就要老婆像蔡小妹那样,给我生上十多二十个小孩呢。”可无论如何拿蔡小妹说事,大家当时心里都明白,计划生育是一件大事,想多生,就要被结扎和罚超生费,而且了孩子读书交的学杂费也不少,政府提倡和强调的“少生快富”也是事实。所以,大家都不想多生,可说是从骨子里溢出的心念。农村里的育龄夫妇,大多是50、60后出生,都是从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过来,深知个中全家人紧抱成团的艰难困苦,回想起来每每是心有惊惶。于是,心里常告诫,并且夫妻也常在自小的经历里交流着、警醒着,不想多生的愿望就在多种因素中根深蒂固下来,“多子多福”观念,已逐步淡出了育龄夫妇的视线,最后竟彻底地从心里铲除。
被冠以“猪乸妈妈”称号的蔡小妹,虽然生了十三个小孩,但是,她与老公的苦,方圆十里内的人,都是有目共睹的。直到1982年,亲戚家老少的补丁衣服,尽让她接收回去,这样就可以将给小孩买衣服的钱省下来,吃饭的问题就得以减轻了。1983年后,尽管前面几个大孩子到外面打工,夫妇俩田间地头的忙碌还是没日没夜,为的就是在承包地里用血汗换着粮食。
不少人问蔡小妹:“这么多小孩,哪个吃了饭,哪个睡了觉,你怎么知道呢?”蔡小妹回答说:“吃饭睡觉好办呢,点算桌上的碗筷,点算床前的屐子,就可知道了。”“那什么是最难办的呢?”蔡小妹说:“填饱十多个人的肚子,给孩子读书,是最难办的。我与老公没日没夜地干,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确实的,两个劳动力,养活包括夫妇俩在内一共十五口人,又谈何容易呢?况且,还要支付孩子读书识字的费用,无疑是雪上加霜了。那时,夫妇俩有了病,都不敢去看医生,硬是挺着扛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儿,才能焦头烂额地将整个家庭的重担背负过来。大的几个孩子初中毕业,就陆续地走向社会后,夫妇俩才稍微减轻了一点劳作的强度,才有了喘一口气的机会。随着一个个孩子以低学历走向社会来减轻家庭负担,家里才逐渐有了积蓄,夫妇俩才得以逐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有了经济作后盾,最小的几个孩子才有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二十一世纪00年代中后期,十三个儿女全部都成家立业了,有了继续读书机会的几个孩子,都有了比较理想的工作岗位。其中一个儿子,已是某市委常委兼秘书长了。对蔡小妹的家庭来说,也可算是培养了一个栋梁之才了。十三个儿女,都很有孝心,夫妇俩心情非常宽畅,生活舒适。至今,前头的几个儿女已经当了爷爷或奶奶,蔡小妹夫妇俩已荣升为曾字辈的爷爷奶奶了。儿女长成,而且都成家立业,她二老也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回想以往,蔡小妹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还能回头重来,就是打死我,我也坚决不想生那么小孩了。”可是,事实已成,她不后悔。她觉得心中有愧的是前面几个孩子读书的机会被硬生生地剥夺,致使他们的人生比较艰难一些,这是她心头里终生的疼痛。调整了一下过于激动的情绪,她慈祥而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说起了每年春节期间的快乐事:大年初二,已当了十多面曾祖母和外曾祖母的她,接受了膝下60多人的祝福。她特别提到那个取消计划生育后才出生、至今发音还有些不纯正的外曾孙,说话奶声奶气,很乖,很逗趣,太可爱了!
今年已经86岁、曾经比同龄人经历了更多风霜的蔡小妹夫妇俩,可能得到了儿孙的照顾,心宽意畅地过好每一天的日子,看起来并没有曾经比同龄人稍显衰老的情形了。蔡小妹说:她再无所求,只想在儿女的孝心庇护下,静静地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继续和老公相濡以沫地安度余生。
附记:此文最初在2007年在网上发表,标题搜索可以看到。2023年7月上旬有幸又去见了蔡小妹二老,身体健康,精神矍烁、步履还算轻快。现在重新发表时,文章作了增减。


作者简介:吴广水,60后,笔名琅江水、海天蓝蓝、春潮浩荡等,岭南诗社社员,岭南诗社电白分社理事、社员,电白诗社理事、社员,电白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喜欢文学、中医、旅游、唱歌,致力于各种体裁的写作不辍。2014年所写散文《故乡一日游》获“全国散文比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