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份吉祥 已等您千年
文/梧闽
盛夏之际,挥之不去的地方,是南靖龙山的竹溪…这里属於漳州南靖,也是世界一个中国文化的集焦点,《封神榜》主角姜子牙的坐骑一一貔貅文化园,陪同我的'小沈子'贤弟说,10877件貔貅石雕,从唐宗宋祖以来的国人心神一一精雕细刻,超越千年…似乎晃若隔世,展示在我的眼前…
门神'姜尚在此'的坐骑一一'四不象'貔貅,不象马不象牛不象鹿不象狮…反正,祖先希望的脚力与神兽、财神与幸运化身就是貔貅!



貔貅也是一种代表'忠诚'的神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貔貅与龙凤一样,都是的古代的吉祥图腾…




'小沈子'说:'咱是带着使命来这世上活着,李嘉诚先生收藏有888尊石雕,而我用三十年的执着…可以集中展现10888尊自盛唐以来的貔貅石雕…',而这一切,竟然在漳州的龙山竹溪…



'六朝古都'南京收有71尊大型貔貅石雕,貔貅是南京的文化标识,前年有位客商一开口'一亿八,想要这儿的一切石雕藏品…',他說,与而生命的人可以讲价格,与有性命的可以讲缘分,而与有使命的人讲钱是无用的…这属于漳州的文化积滨,也属於世界的未來聚焦向往!中国貔貅文化的魅力,除了讲缘份更需要的,是因果吧!竹溪的水和竹溪的竹可以有想像力,竹溪的陨石,还是竹溪的貔貅,是无法臆想…



代表明朝中国政府出使琉球国的一品正使潘荣,就出世在南靖竹溪这粒陨石后面的古宅…他出世在这儿,母親是马洲人舅舅是官田社人…潘荣历史上出使琉球国,赐封'中山靖王'的人,就出世在这儿…南溪龙山竹溪!




沈杰斌贤弟与明朝潘荣尚书一样,都有一个使命感…中国人之所以有'中国梦',就是因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薪火相传了…
【附文】
貔貅(pí xiū),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猛威武的神兽,“貔”(调皮)为雄性,“貅”(害羞)为雌性。与龙、凤、麒麟、龙龟并称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大瑞兽,深受人们喜爱。
民间石刻貔貅大都是一对一对的,而且是“左青龙右白虎”依序而排、目光相向、顾盼有情,在左边的头朝右盼为雄,在右边的头朝左盼为雌。
历代以来,有关貔貅的古籍记载不多,也无一处权威的对貔貅解释,或者说对貔貅的形状描述也不是很清晰,几千年下来,造成貔貅与熊猫、老虎、狮子等混淆不清。尤其是貔貅与辟邪、天禄等混为一谈,到底是貔貅还是辟邪天禄没有个定论,甚至是认为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桃拔、符拔等等…
有一不便言说的渊源,编者二十多年来,共收集到的历代古石雕貔貅近万件。在这么多年的收藏与研究过程中,对于貔貅与辟邪、天禄的区别有了一点新的看法。辟邪、天禄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长角,有独角有双角的,身侧有翼,属于有翼兽,行进呈立姿状,威猛彪悍。而貔貅体型相对较小,最初头部是熊猫头型,无角,身侧也无翼,柔中带刚,匍匐而行,却不失霸气。前者立姿行走,后者是趴着匍匐而行:这是辟邪与貔貅最明显的区别。
据编者查阅相关资料粗略统计,自汉代以来,我国现存的辟邪古石刻共有 71 尊,其中22尊在南京(梁桂阳简王萧融墓辟邪 2 尊,位于南京栖霞炼油厂、梁安成康王萧秀墓辟邪 2 尊、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辟邪 2 尊、梁吴平忠侯萧景墓辟邪 2 尊、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辟邪 2 尊、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辟邪 2 尊、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辟邪 2 尊、方旗庙失考墓辟邪 2 尊、侯村失考墓辟邪 2 尊、狮子坝村失考墓辟邪 1 尊、太平村失考墓辟邪 1 尊,现藏南京博物院、蒋王庙失考墓辟邪 1 尊,现藏六朝博物馆、江宁麒麟山庄 1 尊,现藏江宁博物馆)10 尊在丹阳,2尊在句容,苏州东吴 1 尊, 四川雅安 17 尊,河北内丘 5尊,南阳博物馆 2 尊, 洛阳博物馆 3 尊,邳州古城 1 尊,鹤壁高村村史博物馆 4 尊、 国博 1 尊。均已列入国家一级文物保护,甚为珍贵。另有 3尊被盗国外(有 2尊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博物馆,1 尊存于法国巴黎吉米特博物馆),甚为可惜。
根据资料统计,这些珍贵石兽(有翼神兽)似乎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或长江流域偏南一带,且基本都是王侯将相陵墓的镇墓兽,未见民间百姓家使用。
有关辟邪、天禄的古籍记载,西汉辞赋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聚窟州有辟邪的文字描述,到三国时期,魏国学者孟康对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的注解,其中写道“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禄,两角者或为辟邪”。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也有记载:“今南阳县北宗资碑旁两兽,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梦溪笔谈》中的记载更是有实物为证,现存南阳(今河南南阳市)汉画馆的东汉时期南阳汝南太守宗资墓前的天禄、辟邪两石兽身上都刻有铭文,一尊胳膊上刻“天禄”,另一尊胳膊上刻“辟邪”字样。
《后汉书•灵帝纪》李贤注:天禄,兽也……今邓州南阳县北有宗资碑,旁有两石兽,镌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据此,即天禄、辟邪并兽名也。汉有天禄阁,亦因兽以立名。
由此可见,辟邪与天禄也是一雌一雄,且模样清晰,笔者从网络下载一些图片资料附在后面《辟邪与天禄》篇,目的以增加大家对辟邪与天禄兽的印象。在此要谢谢这些图片来源的同好,是他们无私的奉献,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说貔貅,有关貔貅的古籍记载比较少:先秦,《逸周书•周祝》中记载:“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貔貅 与“虎”“豹”并列,由此推断,貔貅在远古真实存在过,且是类似于虎豹般凶猛能战的野兽。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柳亚子《读史》诗之七:“绿林家世拥貔貅,乳臭儿郎据上流。”明•刘理顺《送袁环中(袁可立子)督宁远饷》:“以供貔貅用,腾骧月不同。”
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以上资料集中观点认为貔貅似虎、豹、熊之类,威猛勇敢,可以教战,并没有提到貔貅头有长角、身有翼翅的字眼,仔细揣摩,貔貅的影子似乎呼之欲出,结合笔者多年收集石刻貔貅总结出来的常识,基本可以辨别出辟邪与貔貅两者的不同了。辟邪天禄是为皇室王侯将相专用,因为在民间商贾富豪墓园家宅均未见使用辟邪与天禄者。倒是貔貅比较普遍,达官显贵或稍有身份地位的人士,其家宅、宗祠、庙宇、墓园均有发现摆放貔貅,再者就是麒麟。由此可见,辟邪天禄身份比貔貅高。石刻貔貅发现在南方民间居多,所以“南貔貅,北辟邪”的说法可以成立。
貔貅是神话中龙的儿子,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貔貅文化是我们中国人地道的文化基因,它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一种自强自信与威望!它拙朴厚道、仁义、忠诚、勇敢、精进、勤俭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并发扬光大。
为了让大家更加全面地探索、挖掘、研究貔貅文化,编者将网络搜索的辟邪天禄图片结合收集到的部分石刻貔貅,拍照整理成册,以飨同好,以期共同学习、交流研究,共同进步。














石头、竹木、土地,以艺术醮点灵魂,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