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在任时,曾筹策兴建杭(州)江(山)铁路,因财力、人力、物力困难颇多而畏难告退。
张难先接任后,将此重任全权授命于石瑛。石瑛1904年留学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院时,选学的就是铁路专业。当时他曾暗下决心:回国后亲手修一条属于中国人民的铁路。现在可大展宏图了。钱塘江大桥是杭江铁路线上最大一项工程,其总工程师茅以升是地道的中国工程师。石瑛与茅以升紧密配合,按西方的科学管理方式施工,这座由中国人设计、中国人施工的铁路公路两用桥终于建成。
石瑛在张难先的全力支持下,靠向实业界筹款,完成了前任因资金短缺、几度瘫痪的杭江铁路工程、钱塘江大桥工程、杭州电厂及自来水工程。
一天,李飞鹏在杭州街上看见一个人在马路上用英文写自传,回来后将此事告诉了张难先,张难先立即派省政府懂英语的人前去了解,得知这个人是一个具有很高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将其请到省政府试用一个月后,决定正式录用他。
浙江是一些大财阀的重要基地,所以蒋介石对该省及杭州的人事安排都随时加以控制。
1931年夏,蒋介石从南京给张难先发来一份电报:“鉴于浙杭公务员制度的推行,裁减冗员上千,部分要职空缺,急需人才,今荐来蒋伯诚,可任省府保安处处长;再是周刘家福,可任宁波市市长。”
张难先独自一人仔细研读主席来电,不由好笑,推行公务员制度,任用人事,应是你主席定原则,考试院拿措施,铨叙部考核,方可交地方具体执行,你主席前面承认公务员制度,后边又自毁原则,一竿子插到地方,强令地方接受用人。这是什么公务员制度,核查、甄别、审定都抛到九霄云外,这是哪一代哪一国的铨叙制度?
越想越气,拿着电报找石瑛。石瑛说,“从没听说这两个名字。哦,对了,可能是蒋主席身边的卫队长什么的,因保驾有功,年纪偏大,外放为官。勿怪乎宰相家奴七品官,这样的人岂可用得?”
张难先经石瑛一指拨,也恍然大悟。于是委婉复电,中心内容是所提人员难以安排,请另处高就。
早上复电,中午蒋主席又来电:
“所荐二人,吾十分了解,可用,勿疑。”
张难先既然在电报中说服不了“最高”,只得派人,分途去蒋伯诚(奉化人)、刘家福(宁波人)家乡,实地调查,了解民意。在得到汇报之后,综合蒋、刘的调查材料,做了分析报告,亲赴南京,晋见蒋主席。
途中,张难先打好了腹稿:《告杭州公众书》,内容是鼓励市民、公职人员,积极投入杭江铁路……等建设,并惋惜自己主浙才一月就要告别,深感遗憾,亦是无奈之举……等语。他作好了准备,去南京“犯颜触上”,即犯、触“最高”,一定强要浙江接受蒋刘任职的话,他张难先就辞去省主席职务。
蒋主席听卫兵报告,有人求见。说了句“啥人事戛到格没吗?”
卫兵说:“是浙江省主席张难先到了。”
张难先方获准入内。
蒋主席前额光秃,脸色微黄,双目如电,下巴刮得干净,高挑个子,制服特别整洁,表情非常沉着。
见面照例寒暄一番。张难先也没有多的话说,奉上对蒋、刘的调查报告及张难先所作出的文字结论。报告中列举了蒋、刘两人在家乡的劣迹及当地人的反映,报告后附状词,状词尾有两地上百名地方绅士的签名画押。其中许多绅士的名字,蒋主席还很熟悉,不仅名字熟悉还面善呢。蒋主席沉吟良久,才说:“总不能将蒋、刘下大狱吧?应该给他俩饭吃。是不是?这样吧,这两个安副职,主职由地方决定。”
这叫折衷,还是主席兜圈子呢?张难先认为都不是,是蒋主席主观、独断,是不纳下言,是坚持己见,是保自己面皮。
张难先并不回答什么正职、副职,倏地起立,从头上摘下遮阳帽,双手托起,权作乌纱,轻轻置放于茶几上,这才说道:“主席执意启用蒋、刘,张难先只能退避让贤,挂冠而去矣!”说毕就走。
蒋主席见张难先如此“进谏”动了真格,便作权衡:若为这两个不肖之徒,气走张难先,自己岂不背上“不能容人”的坏名声?便请“张主席转来”,操一口宁波官话说道:“张先生如此了解二人,又专程来中央商量,说明张先生是很负责任的。很好嘛,不用他们就不用罢。那两个空缺,由浙江物色、决定。”
张难先坐在车上,没有兴奋,自然也没有什么遗憾,反正来南京,在车上打的腹稿《告杭州公众书》暂时可以撤销了。车声铿锵,不屈不挠的张主席酣然进入梦乡。
张难先走后,蒋介石拍桌打椅,用他的宁波话尽量发泄,不外乎你个老圃、老农、老土、草根……骂了好一会,宋美龄来了,他说这个张难先是这样的桀骜不驯,冥顽不化,如何驾驭?这次由了他,下次呢?”
宋美龄劝道:“下次去杭州调查一下嘛。”
过了没多久,张难先又接到蒋介石的一封电报:“马上派来二人为县长,望安排!”张难先认为此二人红黑都没见过,怎么随便任命为县长呢?于是马上给蒋介石复电:“县长乃亲民之官,请二人来浙面谈后,再决定任用。”
蒋介石接到这一回电,不禁大怒道:“这个张难先怎么这样不近人情,屡次顶撞!”但一时又找不到什么理由处理他,只好又给他发去一封电报说:“此二人随我多年,只要你下达委任令,我就命他二人及时到来。”
张难先不肯让步,又回一电称:“一县之父母官,关系重大,我作为省主席对此有直接责任,必须接谈慎选。”
蒋介石深知张难先的耿介性格,又认为这样与下级用电文争执,有损总司令的威严,只好忍着气叫二人到杭州来。
在分别接见、接谈中,张难先认为其中姓胡的比较敦厚,谈吐之间,觉得尚属可用之材;另一陆姓者,则自恃蒋总司令亲自推荐,说话口大气粗,缺乏起码的修养。于是向蒋介石发了一个电报:“已与二人接谈,胡君练达,已择地委之,陆君任县令不宜,且缓图。”蒋介石对此也没办法,只是坚定了要张难先早点下台的决心。
张泽新,湖北省作协会员,仙桃市作协副主席兼党支部副书记,仙桃市孔子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一代人杰张难先》《说痴道怪》《沔水廉思录》等著述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