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殇
文/杨睿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论点,自古以来莫衷一是。最近看了电影《消失的她》,再一次对人性引发了一些思考。
有人说,人性最大的恶: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但人性的丑陋显然不仅仅如此,更多的时候,人性的贪婪注定是最恬不知耻的。
电影中的何非,一个被欲望吞噬的赌徒。何非是谁?一个出身普通的穷小子,怀着纯粹的梦想来到大上海打拼,可是没有学历没有出身的他四处碰壁,被现实一次次的打击。常话说穷则生变,何非确实变了,他变得更加极端,还沾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就这样,何非在一次又一次失意中迷失了自己,渐渐沦为了欲望的奴隶。直到那天,作为潜水教练的何非遇到了人生中的“挚爱”——李木子。“她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的人生”,我想这是何非这个人物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善的光芒的唯一瞬间,而这个瞬间的背后,我却觉得这不过是恶的外衣,甚是讽刺。 何非人性本恶的萌芽,也许就是从同事扔给他那张李木子继承亿万身家的报纸时开始萌发的,对于财产的觊觎和贪念,让何非的人性变得扭曲。阴狠、绝情、虚伪、毒辣的本性开始逐步显现。他从一个看着人畜无害为妻子失踪而担心的“受害者”,转变为一个阴险绝情的“做局者”,再到贼喊捉贼的“加害者”。
“人性的恶,你永远都想不到”,这句话听来让人毛骨悚然。但是,事实却是如此。东野圭吾也曾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性,直视太阳难免会被灼伤,直视人性则难免失望。人性的黑暗,有时真的不可估量。
电影中的何非就是这样一个泯灭人性的赌徒。这个贫穷小子因为贪念,想方设法接近李木子,李木子帮他还了赌债后,他还不知悔改,把李木子对他的爱当成了赌资,彻底被欲望吞噬了良心。最后直至心理扭曲杀害妻子以夺取财产。
电影最后何非狱中的嘶吼和眼泪,我觉得并非是他良心的觉醒,而是他后悔原本不用如此做局杀妻,仅凭妻子腹中胎儿,他也可以做一个阴沟水蛭,肆无忌惮地吸取李木子的鲜血,直至把她榨干成为冢中枯骨。 人性的恶,贪婪又自私,在利益面前,可以舍弃任何人。如果说电影艺术来源于生活,那真实生活中人性的恶更是令人发指。回顾历史,不管是从西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场,又如今天,毒品走私屡禁不止,人口贩卖不一而足,这一切,皆因贪念,真可谓是贪念与私利齐飞,欲望共野心一色。
人性本恶,但是人性不能仅仅只有恶,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世界岂不是慌乱无序,满目疮痍,人类文明早已毁于一旦。人类之所以能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从动物进化为有意识,有思想的人,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历久弥新而不消亡。正是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做出合理的扼制,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
人类的文明,是在人类的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茁壮成长的。正是
中西先哲们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明白了
人类可以通过社会的教化,道德的约束,法律的强制,帮助人类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约,自约人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 作者简介:杨睿,武汉市蔡甸区作协会员。在《长江日报》《大家教育周刊》《蔡甸报》《蔡甸文艺》《阅之声》等报刊发表文章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