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毕昇文章 提振英山经济
——关于开发利用毕昇文化资源的建议
作者/马 民 权
毕昇发明的活字板印刷术,为推进人类文明提速了一千多年,其矩阵排列所蕴含深厚的科技含量,不仅利在当下 ,还将影响人类的明天和未来。
33年前,草盘地镇五桂墩村发现毕昇碑,经深入调查研究,专家论证,湖北英山是北宋活字板印刷术发明家毕昇的故乡,早无异议。英山毕昇塑像伫立北京中华世纪坛;他发明的活字板印刷术,201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世界天文组织将月球上十四大撞击坑之一以其命名。
2019年,毕昇墓地被认定为第八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由此,毕昇不仅在地球上有了英山的户籍,且在宇宙空间月球上也有其命名地。英山为做好毕昇文章作出了许多努力 ,取得的成果可圈可点,功莫大焉!毕昇——这个名字何其光辉灿烂,毕昇文化何其博大精深,毕昇“开拓进取创业创新”精神 ,何其伟大而永恒!
大家都知道,一首歌曲《神奇的九寨》,唱得九寨沟神话般地走向了世界;一部电影《刘三姐》,将广西演绎成世界各国人民心驰神往的浪漫歌乡。就连《水浒》中的西门庆、潘金莲也成了炙手可得的名人,多少地方为之拼命争抢,等等这些造名人、抢名人、做名人文章发展地方经济的事例不胜枚举。我们英山何其有幸!四大发明之一的科技巨人的故乡在英山。但,毕昇这张烫金名片在我们手中30多年,大会小会上讲毕昇,文件报告上写毕昇,大报小报登毕昇,广播电视说毕昇,毕昇戏也时时上演 ,毕昇品牌产业有所发展,毕昇文化园亦己建成开放 ,但以毕昇为主打的名人经济这个大文章却没有人真功做大,实做到位,其巨大的文化资源赋存没有得到充份发挥利用。
“唯一的才是顶极的,顶极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的才是全人类的”。时至今日,毕昇文章不是做与不做、该不该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如何做,怎么做到位?鉴于此,我就如何开发利用毕昇文化资源,优化地方产业结构,提速发展英山经济,提如下三点建议:
一、形成共识下决心,发扬“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老区精神,举全县之力做好毕昇文章
首先,县委、县政府要首当其冲,将开发利用毕昇文化资源作为重点,纳入议事日程。以做好名人文章为引擎,激活现有资源赋存,将其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英山经济跨越发展。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常设领导机构。下设两会,一是选纳社会贤达,成立毕昇文化开发咨询决策委员会,集思广益,研究开发项目、目标、途径,有的放矢,向上争取项目扶持;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合力共建,做大做强毕昇文章。再就是地方财政拨专款,注册成立毕昇基金会,以此为平台载体,县内外、海内外募资融资,滚动积累资金,对开发前景看好、有利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相关项目予以扶持。由此,解决做强做大毕昇文章的资金瓶颈问题,使之步入良性滚动,常规运营的轨道,向深层广度推进。
二、重点破题出重拳,发扬“开拓进取,创业创新”的毕昇精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没有文化的产业是脆弱的产业,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滞后的经济,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旅游,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无望的民族”。做毕昇文章,文化项目必须先行破题,重中之重是影视拍摄播映,这是搭建文化资源开发的平台载体立竿见影的最佳选择。有人认为,影视摄映是市场运作的项目,政府可以不作为,这种认识大错而特错!
我创作的46集《毕昇传奇》几易其稿,早已经国家广电总局备案公示;而同名小说文学著作,于2011年经专家组审定,由国家版权局颁发了版权证书。遵照中央中直机关工委宣传教育中心安排,小说《毕昇传奇》分送中央四大家主要领导 。李克强总理审阅后,评价:“毕昇是中国千年前敢为人先的创业者、开拓进取的创新者”,由此,向全国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中央电视台影视中心十分看好这个项目,已与相关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一直筹备运行之中。
2013年,十八大之前,在英山拍摄电影《生命线》,就是中影集团为获取46集电视剧《毕昇传奇》拍摄权而来的。而全剧音乐则由总政歌舞团承接 ,届时来英山义演,为其举办开拍仪式。2020年11月15日晚,在北京,总政歌舞团团长张仰胜将军当县委常委张春梅主席等众人的面,再次表态,一诺千金不变。时至10年后的今天,我们英山应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对接,合力联动,组织拍摄46集《毕昇传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时候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家蕲春、黄梅、麻城,、红安举全县市之力,做名人文章,出巨资请人写剧本,成立专班拨款筹资,搭建影视基地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值得学习借鋚。而我们已有剧本在手,夯实了基础,前期工作做得差不多,我们再不能视之不见,弃之不用 ,掇着金饭碗,四处穷乞告了。为此,我这个经历十五死而生、年逾古稀的老人,愿“和身睏仅命拼”, 尽义务作奉献。记得相关高层领导,在北京 ,当着时任英山县委宣传部长杨辉和水利局长肖卫东等同志的面,直言不讳地说:“英山如果不做毕昇文章,不发展名人经济,是对历史对人民的不负责任,是极大的浪费与犯罪!”至今,如雷在耳,难已忘怀。
说心里话,如我为了一己之私,46集《毕昇传奇》电视剧早已借景拍摄播映了,为什么将其拖到今天?原因只有一个,即是遵照陈武斌书记指示:“要始终坚持必须在英山建影视基地(毕昇文化城)才能投拍,并争取央视一套首播。要以此为主题抓手,争取国家大项目支持,强力擦亮毕昇名片,变无法估量的资源价值为有形的资产存量,以此为引擎发展英山文化旅游产业,进而,拉动英山的山水人文旅游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质增效,为英山、为黄冈,乃至整个大别山区插上名人经济腾飞的翅膀,使之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中部崛起。”
2018年,我三次住院,五次抢救,两次输血,陈武斌书记到医院现场办公救我,其主要原因亦在于此。
三、整合资源大开发,发挥“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后发优势,把英山建设成为全国经济强县
建议将草盘地镇更名为“毕昇镇”,复修毕家铺、毕氏印坊、毕氏宗祠,草盘地镇中心“穿衣戴帽”仿宋城,将其发展成毕昇文化旅游区 。全县 以毕昇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主题,整体规划英山的小康建设。保护重于开发 ,不挖山、不毁林、不填湖、不移坟、不拆屋,不折腾,依山就势,倚山傍水,建新修旧。西河石头咀镇中心“穿衣戴帽”仿明城(南武当);南河镇中心“穿衣戴帽”仿清城(段氏宅);县城复修西门塔和魁星楼,各显特色亮风光。精心谋划,少花钱办好事;合理建设,花了钱办大事,全方位整合英山的山水、人文、地产资源,煅造产业链,实功实做,文化强县、旅游活县、产业兴县、品牌富县,实现英山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观念更新,遍地黄金” ,进一步营造更加宽松的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擦亮毕昇名人品牌,灵活变通,特事特办。千万不要把土地、房地产开发作为英山创收增效的主打砝码,要紧紧抓住重点项目,让真商大商的进山落户、生根开花。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世上本无路,有人走即是路”。 英山已经是国家全域旅游区,应进一步做到位,使之名副其实。要有“远大的目光,搏大的胸怀,宏大的架构”,科学规划、加快建设杨柳朱家坳为中心五村联动的“毕昇科技文化小镇”、南冲畈毕昇文化产业园“香山小镇”、丝茅岭中国·毕昇国际温泉城、篓子石生态康养旅游区、英山尖英布文化度假区、羊角尖红色旅游区、红山苏维埃广場、大别山九龙风景区、狮子山皋陶文化康养区、薛家畈仙人台生态旅游区等项目 ,鞭打快牛,强劲驱动,可持续发展,为英山经济社会注入勃勃生机永续动力,为把英山建设成为全国经济强县插上毕昇文化腾飞的翅膀。
中央、省、市有关领导一致认为:“做好毕昇文章,提振地方经济,是英山不二选择的最佳出路。”我坚信:只要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政协四大家领导统一认识,形成共识,下定决心出重拳,做强做大毕昇文章,振兴英山经济大有希望。只有毕昇活,经济才能振兴;只有毕昇神,英山才能致富;只有名人更出名,温泉才会更红火,云雾茶才香飘万里,山水才更加雄奇诱人,山城才更加锦秀妩媚。不久的将来,世界走进英山,英山亦会走向世界。做好毕昇文章,化无形为有形;提振英山经济,变落后为先进;丢掉打狗棒,挥起赶山鞭;甩掉贫困帽,富裕新英山。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天地赐予英山的好山好水好资源,无愧于英山无数的先辈与英烈,无愧于英山的四十万父老乡亲,无愧于英山的后世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