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菜市
作者/耿志平/甘肃

早晨悄悄地下了一点毛雨,盼望多日的雨终究还是辜负了人们的期望。蜻蜓点水,轻飘飘的,没有惊起任何波澜!
清洁工在卖力地扫着落叶,我发现竟然有很多黄色的叶片,我不明白,还在盛夏时节,它们为何就提前凋零了,难道与母体闹了别扭,要去远方么?或者是急性子,等不到秋风到来?

超市门前的菜市场摆满了摊位,黄瓜,茄子,豆角,辣椒,还有红彤彤的油桃,吸引着行人的目光。而我对油桃并不感兴趣,因为我的小院里就有一株桃树。卖梨瓜的小哥摆了七八筐梨瓜,绿的上面带点白,不是那种翠绿。奶油色的梨瓜上黄色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当地人习惯叫它白梨瓜。为啥不叫黄梨瓜?我不得而知。
梨瓜小哥看到我说:“这个才开园,卖十二块,给你算十块。”我说:“好,称几斤。”旁边摊位的大姐梨瓜看起来也不错,“我这个卖八块,给你算七块钱,”脸上写满了渴望。我有点不好意思,“明天再买你的吧”,我微笑着告诉她。其实我真的不知道他俩的瓜有啥区别?到底哪一家更甜?我是梨瓜小哥二十多年的老主顾,他知道我家每天都要吃梨瓜,所以不问都知道我来菜市场的目的。

杏子,小葱,菠菜,油麦菜,一样样摆在地上午或者放在筐里,那些摊贩一个个都是熟面孔,并不是他们卖菜时间久,而是,他们是附近的村民,每年都在我那里卖他们出产的地产药材。但我并不知道他们来自哪个村,叫什么名字,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们最近生意不忙了吗?今天还有时间出来?”一位大姐问道,“比前一段闲一点了,”我不紧不慢地说道。紧接着就会有人问某样东西收多少钱?哪样东西要不要,市场似乎都热闹起来了。旁边的小姑娘问家人我是谁?她家人就告诉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小姑娘看着我不做声了。
卖玉米棒的摊前摆了一大堆,剥开是淡黄色的,是水果玉米,我对它一点都不喜欢,甚至有点嫌弃,那种甜是那么的不纯正和怪,据说是转基因的。但就有人喜欢,好几个女人在挑选,拿起来放下,放下一个又拿起另外一个,总觉得自己手里的不是最大的,不能令人满意。玉米是按个卖,人当然想要更大的,稍微小一点就认为吃了亏。
{不是周末,买蔬菜水果的人还没有卖菜的人多。我看了一下表,才七点钟。也不知摆摊的人是几点钟来的,六点?五点也说不定。来的晚了,就没地方摆摊了。为了生活,还真不容易。

昨天下了一场雨,轰隆隆的雷声,让人满怀期望,可是,老天爷有点吝啬,第一阵子,雨势还可以,路上溅起了水花,可惜好景不长,十几分钟就停了。预报说有百分之八十的雨,不会就下这么点吧,我一下子失望起来。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天一下子暗了下来,越来越暗,乌云从天空低低地压下来了,书本上的字已经看不清楚了,我只得打开台灯。
“可能要下大雨了,”我兴奋地说道,赶紧好好下些雨,最近天气炎热,严重干旱了。我想起了中学时期学过的求雨的片段,如果祈求可以降雨,我宁愿做那个迷信的有点憨的求雨人。可惜,我没那个本事,不能呼风唤雨。
锻炼身体的人穿的光鲜亮丽,从摊位前经过,偏头看着蔬菜瓜果,说菜很新鲜,但并没有停下脚步。
因为昨天并不大,时间也不长的雨,气温从30多℃下降到只有14℃度,一下不再那么燥热了,街上裸露胳膊腿的人少了许多,让我误以为到了深秋时节。天气真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阴晴不定,让你摸不着头脑。
大概顾客太少的缘故,市场上并没有人吆喝,市场比平时安静了许多。卖菜的人早早起来,估计还没有吃早饭,也或许是长期干旱燥热的不退,人乏了也没劲吆喝……
(文中图片引用网络)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