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窗户拆了,
屋顶掀了,
檐口下的燕子窝
摔了一地。
挖掘机
巨大的铁臂
推倒最后一面墙。
尘雾漫漫。
2、
村南
巳成一片废墟
土地庙也搬空了
空了的土地庙
只剩下一片黄色的残墙
阳光下
那么刺眼
3、
门板
拆下了
空洞洞的大门
探进
一小片月光
蹑手蹑脚地
她朝里面
端详了许久
又慢慢
退了出去
4、
碰到李大婶,
在河边打理着
一大堆的蔬菜。
她说,大家都在
抢着收割蔬菜。
现在巳经不管
菜是谁家的了。
5、
沈大婶的廊屋下
并排放着
五颜六色的竹匾
一张晒着芝麻
一张晒着熏豆
一张晒着切碎的红萝卜
一张晒着洗干净的桔子皮
大婶说,再晒上几天
等下次你来,我泡熏豆茶给你喝
也许,这是我在村子里能喝到的
最后一杯熏豆茶了
6、
东墙角
有几株蔷薇花
和一堆柴禾
柴禾整齐地
叠放在白墙边
蔷薇花
静静开放
蔷薇花、柴禾
这一切
是那么地美
7、
走到村北,
赵大叔在给院子里的鸡
投喂稻谷和新摘的菜叶。
看见我去窜门,
开口就说:
“阿二,你帮我问问,
有没有熟人要买鸡?
我家有二十几只鸡,
这一下子马上要搬迁了,不好卖啊!”
我说:“好的,好的。我帮你问问。”
然后他转过身
对着那群争相啄食的鸡,
自言自语说着:
“这些鸡还太小,只有二、三斤,
骨头都很嫰,只怕没人买。”
8、
河西一块桑地
与农田的交汇处
有一座水潭
水潭边
有几棵水彬
笔直的水杉树上
有一只很大的喜鹊窝
喜鹊常年在枝头
飞上飞下
“喳、喳”叫个不停
那年,我放鸭子
到这座水潭边
突然下起了暴雨
我用宽大的芋艿叶
当雨伞
9、
桃园边那户人家,
空寂寂的道场上
留着一把藤椅。
这藤椅,让我想起
夏天的一个傍晚
一阵清远的晚风吹来
仿佛我还陪着爷爷
乘风凉
10、
叔叔、婶婶也在整理衣服。
在杭州工作的堂妹打来电话,
“除了床和要穿的衣服
其他的都不要了。”
三个月前,叔叔家用拆迁款
在城里买了套一百多平米的商品房,
和我们同在一个小区。
现在房子正在装修,
我姐夫帮忙监工。
叔叔一家都很开心,
以后还能有个照应。
11、
拆下来的灰瓦片,
被工人一车一车
装走了。
这些雨中
慢慢流淌下来的
谦卑的、温润的色泽
在今天
已渐渐远去
12、
河道里的水抽干了,
就为了在走之前
把河里的大鱼、小鱼
统统抓上来。
干涸的河床,
脏兮兮的河床,
臭腥腥的河床,
散落着各式各样的
蚕匾、竹篮
鞋子、塑料袋
和打碎的
陶陶罐罐
没想到曾经干净、清澈
供我们日常生活的河流,
巳不再为我们流动!
13、
路边的草丛
遗弃着一个
布娃娃
布娃娃真可怜
衣服破破烂烂
肚子里的海绵
也露了出来
没有父母
没有姓名
一生就一个朋友
她日日夜夜
还在草丛中
玩着躲猫猫的游戏
她不知道
她唯一的朋友
巳经抛弃了她
14、
我去田间地头走走
那些深挖的坑还在。
它们曾埋葬着
我们至亲的亲人。
清明前,
家家都把墓穴
迁到了镇上的陵园。
等于说,
我们把逝去的亲人
在心间又活了一遍。
又重新安葬了一遍。
15、
寂静的小路上,
几条狗无声地走着。
它们仿佛知道了
一切该有的结局。
不再冲你吠叫
甚至都不抬眼望你。
它们结伴而行,
拐个弯,往东边的
荡湾走去。
走在最后的是
一条瘸了腿的
老黄狗。
16、
沈家老奶奶,
前两天过逝了。
半个月前,她刚搬去
村里的老年过渡房。
如果没有这么快拆迁,
或许她就能在自己祖屋里过世,
对于九十三岁的她来说,
那是多么圆满的事。
老奶奶的丧事
办在镇上的殡仪馆,
因为疫情,一切从简,
左邻右舍也没去帮忙。
不知道她最疼爱的孙子,
这次有没有从外地赶来?
老奶奶
是和我爷爷同辈的人。
这几年回村路过,
她总坐在屋檐下
一个人独自晒着太阳。
如果走过去
叫唤她一声,
她会颤颤巍巍地站起来
然后盯着你看上许久,
最后说上一句:
“这是谁家的孩子,
我还是没认出来。”
17、
我去看望村里的老书记,
小时候,家里遇上什么困难
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忙。
当了几十年村书记的他,
在村里威望很高。
退下来后,承包了几十亩桃园。
他家的桃子又大又甜,
远近闻名。
他姓沈,
今年应该八十多岁,
身体一直硬朗。
上个月,回村时我见到他,
敬他烟,他戒了,
后来送了瓶酒给他。
但这次却没见着。
他的房子也搬空了,
旁边的水井,
用一块大石压着。
空荡荡的墙壁上,
两行俊秀的毛笔字赫然在目:
“人生那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18、
现在,我回来,
回来辩认
这是狗尾巴草、茼麻、苍耳,
这是小蓬草、荠菜、野豌豆,
这是益母草、马齿苋、车前子……
这是我家的菜园,
这是沈家的桃园,
这是潘家的小竹林,
这是李家的桑地……
这是池塘,
这是机埠,
机埠上还架着一长条条石
条石是以前大户人家的石碑,
这是队里的种子场,
这是下放青年当年的宿舍……
现在,这里的一切
都将彻底抹去
19、
快要下雨了。
小时候,
坐在地上,
看搬家的蚂蚁,
傻傻地笑。
现在,
再看这群漫长的
不断迁徙的小小蚂蚁,
真想哭。
20、
搬家前
下了一场很大的雪
几棵大白菜
坐在白茫茫的雪中
像几位
入了定的高僧
21、
整个村子,
三十几户人家,
除一家没签约,
其余的都在陆陆续续地搬走。
人可以不断地说服自己,
抛弃念想,各奔西东。
22、
村庄拆了,
这样也好。
挨着城市,
这是迟早的结局。
内心深处的
眺望和担忧
终于尘埃落定。
没了熟稔的村庄,
往后,我的村庄
将变得空空荡荡,
无边无际。
23、
但村子中央的这棵老枫杨树呢?
陪伴了我们近一个世纪的跌宕起伏,
尝尽了风雨冷暧、明明灭灭,
历经沧桑又年年常青。
但愿这棵二、三十米高的老枫杨树
在原地被保存下来,
成为这个即将消亡村庄的
地理标识与精神象征。
24、
父亲说:
本来村里的人家
聚在一起
吃个散伙饭,
大家AA制。
一开始,安排在镇上的饭店。
后来,又说改在自己村里。
再后来,取消了。
也好,这顿饭再怎么吃
也是一顿让人伤感的饭。
不吃也罢。
25、
翻《湖州地名志》,
在马腰以南,白米塘以西
有一个黑黑的小圆圈,
上面标注着
杨华“下庄㘰”这个自然村。
此书编写时间是1982年,
全村统计人口是133人。
那年爷爷71岁,
父亲33岁、母亲29岁,
姐姐九岁,我五岁。
26、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故乡。”
这是我多年前
无意中写下的一句诗。
没想到,竟一语成谶。
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
根没了。以后,
处处是吾乡,处处是故土。
屠国平,1977年生,浙江湖州南浔人,九三学社社员。著有诗集《清晨的第一声鸟鸣》《几里外的村庄》。
附:近期重点关注专题栏目——
“未来诗学”往期文章
2023年5月,活跃在中国当代诗歌现场的诗人、诗歌评论家、学者,展开了一场关于“当代诗歌困境和危机”的专题研讨,这场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和诗学理论,引起了极大关注。根据这场讨论的主要参与者一行、王东东、张伟栋等人的建议,南方诗歌开设“未来诗学”专栏,用以刊发关于这一主题的有关作品。
这是一个特别需要诗歌的时代,南方诗歌秉持“开放、包容、自由”的诗歌精神,欢迎争鸣,并希望为中国新诗的未来,找到更多的共鸣!
六人谈|当代诗歌的困境与危机
候乃琦|当代诗歌困境现象之观察
梁余晶|困境,但非绝境
楼河|历史主义诗学是必要的还是可怕的
蔡岩峣|不仅是语言还有语言对应的生活
吴虑|“绝境”,或曰一次换轨
李照阳|诗歌史的终结,经验写作、自我与诗的更新,及AI的冲击
李少君|人诗互证与诗歌境界
张伟栋|小诗人时代的忧愁
楼河|说你有病,给你开副毒药
彭杰|当代诗歌中的“不满”
楼河|“大诗人”的不可能
箭陵霄|异构诗学批判当代诗歌散论
吴虑|怎样“换轨?兼及“幽微”的革命
阿西|稗类、扮相、炫技及尺度
刘萧|未来诗学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张雨晨|诗与新媒介思考
曹 僧|公益诗学作为一种未来诗学
赵佼|“他者”的回眸
楼河|我们今天的诗歌“问题”和面向未来的诗
谭毅|关于“人工智能写诗”的四个问题
申明:刊头配图如注明作者,均取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涉侵权,请联系编者删除。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元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二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三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四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五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六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七月目录
“崖丽娟诗访谈”:冷霜|当代诗需要与其他人文领域形成主动的认识思想连带
末未:约等于薄薄的尊严和羞耻
“未来诗学”:赵佼|“他者”的回眸
“他山诗石”:李以亮 译|温茨洛瓦诗选
“未来诗学”:楼河|我们今天的诗歌“问题”和面向未来的诗
王自亮:金沙江岩画
“未来诗学”:谭毅|关于“人工智能写诗”的四个问题
张占平:没有一次滚过长空的雷霆万钧是偶然的
“他山诗石”:钟国强 译|《春天及一切:威廉斯诗选》诗摘
楚客叶朗:奋力吃饭的孩子
姚风:河西走廊纪行(组诗)
“90℃诗点”:唐不遇&张媛媛|向内聚拢的两条锋刃
赵雪松:细小事物上的光
“朱贝骨诗社”:钟生|一次小小的出柜
秦巴子:不要叫醒那个失眠的人
“朱贝骨诗社”:肖炜|疼痛终将到来
“他山诗石”:北塔|2013年第52届斯特鲁加诗歌节优秀诗作举隅点评
“朱贝骨诗社”:付邦|南行记
李森:《明光河》第二十六、二十七歌
“未来诗学”:楼河|随笔:一个诗歌稻草人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