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走进伏羲庙(下)
文/刘玉伟
2023年6月9日下午,我们在伏羲庙的大殿里还看到,墙上有一副伏羲和女娲创造人类的浮雕,两边分别是伏羲赞和女娲赞的诗文。传说伏羲和女娲是创造人类的二位主神和始祖,戴冠的伏羲执矩,头挽发髻的女娲执规,二人均龙身且尾部交缠。在远古,龙是宇宙中超凡的神物,代表了天,伏羲女娲为龙身,则象征他们秉承了天的意志,为天的化身,是天命的表现。从原始社会至商周、秦汉、唐宋、明清,源远流长的龙的崇拜,都是历史的承续,这才符合我们都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一千古流传下来的传统理念。

有关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妻的传说。2001年6月在北京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甘肃卷》中就收录了三篇流传在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水市和徽县的有关伏羲、女娲兄妹洪水后婚配的神话也很多。少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是嵩山的西峰,山上有少林寺、少室寺、人祖石等四十余处景点。从少室山茶仙泉顺着茶仙谷朝南走大约一百米的东侧绝壁上,有一对神似男女接吻的石头,就被当地人称之为人祖石。

民间传说这对石头是人祖伏羲女娲在地滾磨成亲,繁衍人类后留下的化身。据民间传说,伏羲和女娲都是华胥的孩子,他们兄妹二人长大后,有一天突发洪水,洪水后只剩下他们兄妹二人。他们为了繁衍人类,便商量婚配之事。他们两个先是从两个山头上分别朝下扔针和线来占婚,线果然从针孔穿过。他们又用石磨滾山坡占婚,两个石磨仍相合。

伏羲女娲感到这就是天意,“伦理可以变,天意不可违”,兄妹成婚繁衍人类后,就将肉身化为夫妻接吻的两个石头,留在少室山上,其真身则化为神仙伴侣幻游在天地之间,保佑人类繁荣昌盛。这两个石头就是“人祖石”,如今少室山的人祖石和滾磨成亲的磨盘石依旧还在。当地的善男信女们无论结婚还是生子,都要到人祖石下祭拜人祖伏羲女娲,祈愿、保佑夫妻白头偕,子孙后代人丁兴旺。

伏羲女娲秉承天意,就是人们心中创造人类的二位主神和始祖。相传正月十六是伏羲的诞辰,按照传统人们要到伏羲庙“朝人宗”,这便是伏羲庙庙会。庙会隆重而盛大,人们仰望“人祖”朴实、憨厚、慈祥的面容,追思华夏民族遥远辉煌的历史,怀念人文始祖肇启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缅怀始祖恩泽,弘扬伏羲文化,促进社会团结进步。

天水祭祀伏羲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了公祭伏羲的活动,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由国务院港澳事物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物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2023年6月22日,“2023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又在天水市伏羲庙举办,我们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连播节目里看到,祭典场面依然宏大热烈,依然由以上单位主办和承办,来自海内外的中华儿女齐聚一堂,通过公祭伏羲大典,追思始祖伏羲创世功绩,感悟伟大祖先创造精神,激励中华儿女进取之志,推动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增强文化感召力和民族自豪感。
2001年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地方。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刘玉伟,2023年7月10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