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泸沽湖摩梭人“女儿国”》
赶在学校放暑假前,我和妻子去了一趟云南,在这跟团旅游的景点当中,就有丽江的泸沽湖。泸沽湖位于云南宁蒗县与四川盐源县之间的崇山峻岭中,据导游小张介绍:泸沽湖面积 52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45 米,最深处达 93 米,最大能见度为 12 米。湖水向东流入雅砻江、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整个湖泊,状若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形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

出发之前,我对云南之旅的所涉景点,粗略地搜索一下,以便有个简单的了解。泸沽湖边上的宁蒗县俗称“女儿国”,面积602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780M,总人口约28万,这个县历史非常古老,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唯一现存的没有男尊女卑的母系社会,一切事物都由女性主导,女人最大。
7月25日早餐后,我们乘坐的大巴前往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泸沽湖景区。一个纯真江南水乡的游客,来到泸沽湖,并没有多大的好奇和新鲜感。泸沽湖的水确如导游所说,真的是清澈见底。在泸沽湖,有一种植物被游客称为“水性杨花”,这种水生小花开遍在泸沽湖的浅滩边,花色玉白,花蕊鹅黄,盛放时浮于水上,随清流荡漾。后经百度查阅,知道这“水性杨花”的实名叫“波叶海菜花”,它不仅可以食用,还具有药用价值,是泸沽湖的一大特色。
我们乘坐了三家村的游船登上里务比岛,摩梭语中的“里务比”是鸟语花香。里务比岛、谢瓦俄岛、里格岛并称为泸沽湖“蓬莱三岛”。之后乘车开始360度环湖游,途经里格观景台、情人沙滩、草海走婚桥。然后乘车前往原始的摩梭人家中做客,品尝摩梭特色民族餐。晚餐之后,我们观赏了摩梭篝火晚会。泸沽湖是“女儿国”,又是歌舞的王国。泸沽湖畔的摩梭村寨,每晚都要举行篝火晚会,为了让我们这些汉族游客能更多地领悟摩梭篝火晚会的真实含义,导游事先给我们上了一课:摩梭女子参加篝火晚会,在夜色中寻找自己意中人。男子遇见了心仪的女子,将邀其共舞,如有情,男子就用手指抠女子手心,以此“暗送秋波“。女子倘若有意,将告诉男子自己花楼的地点。夜晚12点以后,男子前来走婚,走婚过程中,要过三关,一是翻过院墙;二是想办法让狗不叫不咬,只要带些狗爱吃东西就可过关;三是女子所住花楼木屋的门闩又长又粗,男子需用随身带的长刀砍断门闩后,才可顺利进入。所以,摩梭男子在成丁仪式后,都会随身佩刀。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舍垮村,是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我们被邀请到摩梭族美女塔娅家中作客,塔娅和我们讲了摩梭“女人国”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盐源县比较封闭,很少接触外界,基本就是自给自足。各种古老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在宁蒗县,“族长或家庭家长都是女人,只有女孩才有资格传宗接代,继承家业,生男孩面无表情,生女孩欢呼雀跃”,这与我们大汉族的传统截然不同。县里各个族群都有自己的独特节日,如火把节、转山节、二月八节等等,民族风俗非常浓郁。在摩梭族婚姻中,大多族群都实行严格的同族走婚,摩梭族只有女孩才有资格娶媳妇(男人),摩梭族结婚叫“走婚”,若有女孩相中了某个男孩,女孩会把鞋帽等代表信号的物件挂到自己“花楼”窗外,男子爬窗取下拿着去敲女孩的门,若女孩开门,那么就春宵一夜值千金了。摩托梭族走婚,男女在没有结婚证和婚礼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地选择同居或分居,双方没有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也没有恋人关系,而是以一种相互尊重、平等自由的关系相处。摩梭族内当家掌权的人都年长的奶奶,摩梭人认为:母为尊,女为贵。母亲是摩梭人心中的靠山,摩梭人离不开以母亲为主的家庭,同时女性在家里有着极为尊贵的地位。塔娅向我们介绍说:“家人的工资统一上交给老奶奶,有老奶奶掌控经济大权。像在泸沽湖划船的男人们,他们的这些收入是可以不用上交的”。

摩梭族的母系家庭结构,并不是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其家庭内没有父亲、丈夫、女婿、媳妇等角色,也没有父子、夫妻或姑嫂等关系。然而在摩梭族这个大家庭里,舅舅、姊妹、侄子、侄女都共处一室,大家无话不谈。走婚女性即使有苦,但分歧很少,不会生气。有良知的男性会到女方家里帮助看管小孩,小孩长大以后也会认到自己的生父。摩梭族家庭里,通常情况下,舅舅的地位较大,家里的重要事情都是由舅舅来决定,相当于汉族家庭中的父亲角色。舅舅可以没有妻子儿女,但是需要照看侄子、侄女。侄子、侄女长大了,便会承担对舅舅的赡养义务。摩梭族导游小张说:“他就是由舅舅一手领养大的”。

泸沽湖畔的摩梭族人是母权家庭结构,在汉族还存在着家庭暴力和老小女性常被欺负的当今时代,摩梭人却始终过着家庭和睦的美满生活,所以在这个摩梭族人聚集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为“东方母系氏族家园中的最后一枝红色玫瑰”!
此次云南之旅的另外一大收获,就是在丽江束河镇看到了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象形字——纳西东巴象形文字。
最后以象形文字的形式,祝福我们的纳西族朋友们:一生相伴、风雨同舟、生意兴隆、幸福平安、富贵长寿、合家欢乐!
再用小张导游教我的摩梭语,向我们的摩梭族同胞说一声“鼎布尔甲克”(吉祥如意)!
作者简介:费龙祥,一九七四年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吴江广电退休员工,早在20世90年代起,就在《经济早报》、苏州“三报”以“纤夫”、“微言”和“江南布衣”等名发表过散文和述评,且偶有获奖。
辍笔十六年后,重拾旧爱,从2018年秋开始在【吴江通】、【方志苏州】、【搜狐网】、【今日头条】等网站发文;《苏州园林之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新鲜早世界”录用,《谨防冬天里的一把火》,被入选【中国乡村人材库】2022图书库目录。
北京市写作协会艺术促进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第二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获得者。
连续两年获出席“志说江南”苏州圆桌会议邀请资格。

主播简介:于丽荣,网名童心未泯,幼儿园老师,“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专业委员”,网络平台主播,江山传媒创始人之一,乐于书海拾贝,喜诵千家诗文;相信世界因善良而美丽,生命因真诚而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