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 耿志平/甘肃

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最大的不幸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失去父母的人都会有这样深沉的感慨。不管自己年龄有多大,在父母眼里都是个孩子,都被无私的宠爱着。而那种父母健在,儿女俱早亡的家庭,是人间最大的悲剧和不幸。
刘阿姨有三个子女,大儿子在一家企业上班,下岗后自己做生意,成为原单位中经济条件最好的人,让许多人羡慕不已。可惜不到40岁,突发心肌梗死,留下了孤儿寡母和悲痛欲绝的父母。

老二是一个女儿,嫁给了附近的一个村子,老公憨厚朴实,勤勤恳恳,日子也过得挺好。她在48岁那年干农活时,突发脑溢血,一家人手忙脚乱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留下了两个未成年的女儿,让老公成了鳏夫。
刘阿姨最小的也是一个儿子,是兄妹三人中最有本事的一个,靠着聪明的头脑在商海里摸爬滚打,赚的盆满钵满,成了周围人羡慕的好家庭。当一家人沉浸在这种幸福的时光里,以为可以这样幸福的生活下去。谁知有一天他吃早饭时喉咙不适,吞咽困难,平时几分钟就可以吃一个馒头,今天咽一口都需要很长时间,妻子建议去医院做个检查,他觉着不要紧再观察一段时间。后来每次吃东西时都有异物感,吞咽越发困难,他才觉着出了问题,去医院检查时被告知食道癌。一家人吓傻了,几乎不敢相信,一直身强体健的他怎么就会得了癌症?还以为医生检查错了,又去了省医院检查,结果还是一样。面对这样的结果不得不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医生悄悄的告诉他妻子他的病不容乐观,要有心理准备。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重,人也渐渐的消瘦了下来,几乎到了皮包骨头的程度。父母妻儿也只能暗自垂泪。他清醒的时候交代了后事,说对不起妻儿把他们扔在了半路上,丢下年轻貌美的妻子和两个刚走出社会的儿子,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年逾古稀的父母,他们已经经历了两次失去了子女的悲痛,又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一家人痛哭流涕,病房里其他的人也在暗自垂泪。
几天后,在一个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午后,他带着不甘和遗憾,悄无声息的走了,有一次让家庭陷入了无法言说的悲痛中。白发苍苍的父母拍打着床铺,说他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不让自己死了,让自己的儿女好好的活着。那种场面让人揪心不忍直视和面对。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人们为了生活的更好而拼命工作,忙起来顾不上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睡觉也没有固定时间,长此以往,就为疾病埋下了隐患。往往等身体不适时,已经是癌症中晚期,就算花费再多的金钱也难以换回健康的身体。人都说健康是1,钱财,学位,官职,地位,工作等都是后面的零,没有了1所有的一切都是浮云。而人们时常忽略身体,觉着自己还年轻,天不怕地不怕,有个头疼脑热和身体不适不放在心上。觉着扛一扛就过去了,等有一天支撑不住了,才发现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那时悔之晚矣!
金钱名利,地位固然重要,没有一个好身体,要哪些东西有啥用。如果你只有一个好身体,而不努力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吃等死,消极悲观,那样就算活一百岁也毫无价值可言。生命的长度远没有宽度重要,人活在世上就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分内事做好,这还不够,得有兴趣爱好,也就是生命的广度,多读一些书,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一个善良的有灵魂的人。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不完美的人生里,争取减少不完美,把平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那才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