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木秉凤散文诗选 868
旭日胜炉火,夕浪草木灼

天气蒸云泽
酷暑言难说
旭日胜炉火
夕浪草木灼

《道德经》曰:“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柔者为软实力,刚者为硬实力。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种。物质文明以利益作为支点,而精神文明的核心就是文化,而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道义。人类文明应当由利益引领还是由道义引领,世界已经争论了几百年,但最终资本主义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占据了社会主流,几百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利益配置往往通过战争、殖民、掠夺、资本及金融运作方式而进行,而利益配置则围绕着竞“争”而展开,物质文明东西方文化在社会中的最终归宿体现在“争”与“和”上。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自然其实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例如男女、大小、多少、进退、取舍、得失、好恶、黑白、寒暑、昼夜等等,阴阳矛盾无处不在。西方文化解决矛盾的办法是弱肉强食“强盗”法则及逻辑,即强者通过“竞争、斗争、战争”等单方强制手段或所谓国内“法治”手段将弱者“解决”。而东方文化解决矛盾的办法是“扶弱抑强”以达到“中庸”目标,使矛盾双方在相生相克中达到“和谐平衡”,而将尖锐的矛盾“化解”掉。《中庸》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是如此矣。“争”是西方文化的典型特点,此多为术生之端倪,故西方文化重视“身外”之术数科技建设以及社会秩序的“法治”化以体现出社会管理的强制性,是以西方文化重视法治建设。
“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东方古典文化的典型特点,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道德修养以达“天下大治”之目标,所以文化道德建设是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基本维持者,所以“道法自然,以德配天”及“德主刑辅”的战略思想影响了中华文明长达五千年以上。那么“争与和”两种价值取向之间孰优孰劣呢?文化是文明的灵魂!而文以载道,大化天下,则是文化的作用,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说明中国文化具备永恒不变的道性魅力,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方见真。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