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河入淮口
贡发芹
池河入淮口是一处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地理遗迹,曾经是一道自然奇观。
广义上的池河包括女山湖(至池河抹山至女山脚下一段湖面),被誉为淮南巨川,一名古池水,载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一书之中,系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流域八条支流之一,是淮河下游右岸最后一条支流,也是区域内最大一条支流。她发源于安徽省定远县西北大金山(峰顶高程332米)东麓。
人们现在看到的的池河,流经皖东定远、凤阳、明光(原嘉山县)三县市,于苏皖(江苏省盱眙县、安徽省明光市)交界的洪山头注入淮河,全长248公里,流域面积5015平方公里。
但60年前并非如此,其入淮口,也不再今天的洪山头。那么,古池河的入淮口在哪儿呢?在今女山脚下杨咀(属女山湖镇山东村,该自然村庄2006年已撤除)的对岸钱咀(原属紫阳乡钱西村,今改隶潘村)东北面约5公里处,名池河口。那时淮河河床深阔,潘村镇东面一带地势低洼,是池河入淮前夹带的泥沙淤塞而成的巨大沼泽地,洪涝之年,积水一望无际,当地称之为潘村湖,或者潘村洼,池河拐过北岸钱咀后即进入池河口,池水出池河口以后,向北、向东北,经浮山与小柳巷之间和太平沟口入淮,进入洪泽湖,再由高宝湖、京杭大运河入长江。
据汪雨相《嘉山县志》手稿记载:
池河入盱眙县境,东北流二十三里,至王摆渡与魏摆渡直距之中点为女山湖出口。再东北流四里,至老嘴子,即古池河口,一曰池口。此观点,来源于《盱眙县志》引水经注:“池水自东城,又东北流经 二山间,又东北入淮,谓之池河口,即此。”由此合西来池口涧、潘村涧(二涧发源紫阳山,详见盱眙县志),东经三城湖东北流二十七里(据皖北平剖面总图)至旧招信县,再东流十里至马过嘴(一曰马过湖,盱眙县康熙志,明靖难兵起,留疑兵过盱眙,潜自上流渡淮,乘马过湖。既渡,水深不可测)北入淮,或由旧县口北经扁担河入淮,并说明,自池河镇以下,讫古池河口以上,长凡一百六十五里,支涧合长一千七十六里。统计池河流域全长约二千一百四十一里有余。经流本县境内上自耿家河口,下底女山湖西南三嘴头中流相交叉点,长凡一百二十三里,支涧合长一千二十五里,此其大较也。
先前的泗六古道(两淮至六合古商道)就在钱咀至入淮口之间,从五河越淮到朱顶,过潘村达钱咀至入淮口之间河段渡过池河入淮水道,然后从王摆渡过河上岸,经津里、涧溪、自来桥,最终抵达六合。王摆渡南岸的苏巷、大郢(已并入苏巷镇)、邵岗(已并入女山湖镇)居民赶潘村集也沿泗六古道由王摆渡反方向达潘村。道路系滩涂便道,由行人长年累月踩踏而成,两旁均为沼泽地,生长着芦苇、荻柴等稠密的野生湿地植物,沼泽地范围200余平方公里,其中只有孟台子、杨台子、三台子、吴台子、周台子、张台子、狗台子、猫台子、丁坝、义集等高地上有少量人居住,人烟袅袅,非常空旷。建国前,这里土匪经常出没,商旅均选择成群结队而行,可以免遭侵害。
原来七里湖经旧县镇(今女山湖镇)入三城湖、荷花池,至王摆渡与池水合并,经池河入淮口入淮。受黄泛淤积与洪泽湖抬高水位的影响,池河口泄水受阻。上个世纪50年代,潘村湖农场苏堤筑成后,池河入淮口已被堵死,池河改道入淮,绕过杨咀后折向东南进入荷花池(王咀至女山湖镇一段湖面)于女山湖镇汇七里湖一并北出入淮。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池河北岸筑起丰收圩堤,女山湖建起了引淮抗旱工程女山湖水利枢纽,池河流向被固定下来,今池河只能自经女山湖镇节制闸继续东流,经赵公滩南,出马过咀于洪山头入淮。
原池河入淮口遗迹大部分已不存在,还有一小部分遗迹依稀辨。今柳巷镇的东西涧和潘村镇的太平沟就是当年池河入淮口部分遗址。池河入淮口原貌和入淮景象只能想象了。
2016年2月4日初稿于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
贡发芹,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现当代史料学学会理事,省民协、散协、报协理事,省作协、评协会员,省历史学会、文史资料学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故园乡愁》、诗集《轻描淡写》、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文史随笔《明光史话》等书二十三部,作品入选《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国诗歌年编》等30余种选集,其中散文《举人巧对朱元璋》收入河北少儿出版社《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五年级A版)课外教材,散文《寻找芦苇地》入选全国性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史林拾荒》、《轻描淡写》等5部书收入百度百科词条。获安徽省金穗文学奖、安徽省社科通俗读物奖、中国散文年会奖、屈原诗歌奖、明光市政府文学奖等奖项十余种。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