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家”刘耀佐|陈铭
原创 tzwb 坡子街笔会 2023-06-16 10:00 发表于江苏
但凡“坡子街”上的人,似乎已习惯称呼刘耀佐为“老当家”。渐渐地,他也欣然接受了这种称谓。老当家做过校长,又做过律师。于此,有人喊他校长,有人喊他刘主任。然更多的人,还是喜欢亲切着称呼其老当家。
自打2020年4月起,有幸踏进“坡子街”,我每天都爱逛逛这条街,顿觉这街上风景宜人,美文养眼养心,尤其有不少街民蛮是悦心喜人。其中有位人称“二当家”的刘治,就经常活跃在街上。我在街角默默观察了一些时日,颇觉此人蛮有意思,不仅会聊会写,且有知识思想,又谈吐风雅有趣。成为微友后,互相偶会有简短交流,却聊得甚少。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了解和熟悉心中欣赏的人。那时候,刘治已在街上发有十来篇文章。其中有篇《我辞职了》的文章,读罢从文内到文外,尤为觉得这样一个充满活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现时敢于从体制内跳到体制外,且放弃了一份不错的公职,做了自己喜欢的律师职业。单就他这份勇气,的确精神可嘉,也着实让人由衷欣赏。虽说作者自己也内心纠结并斗争过,但还是以非凡的勇气跳将出来了。
这以后,我就在想,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藏在二当家身后的该有位老当家,是谁呢?果不其然地如我所愿,不久这其父还真就真人露相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父子俩同在坡子街,是街上有关家庭成员搭档上街的独特风景之一。而老当家闪亮登场,又多少总是令人兴奋的。当然,老当家是带着逛街的首件作品《“金饭碗”》上街的。到年底三个多月的时间,他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在“坡子街”上发表了《卤汀河畔芦苇荡》《我的司考经历》等8篇文章。就这样,我又欣然与老当家成了微友。但与二当家不同的是,此后我们不时会有些交流,彼此蛮是投缘。
不久后,终能在组织一次兴化文友聚会时,邀约到老当家。一见面,便觉得老当家儒雅、亲和,一种睿智又活络的老帅哥的形象,已然格外清晰。而后从他的作品《我启蒙了一位文学大家》中,知晓他做舅舅的与外甥王干的一些故事,也从某种层面上印证了我的一些认识;从《父亲的茅草屋》《老伴》《长姐如母》《南京挑粪》,以及二当家写的《多年父子成朋友》《刘奶奶的餐桌》《四本律师证》等作品中,我又试着细心解读老当家及他的家庭的温馨亲情、温暖友情及浓烈乡情,以及这对父子人生奋斗的有关过程和历史等。
去年初,我的父亲去世后,自己终于脱得开身进趟泰州城。头次与许多陌生文友相聚,便相约在“茅山馄饨店”。老当家立马赶了过来。先一阵寒暄,接着他便外出购买兴化人喜爱的猪头肉、熏烧鹅等熟食,一众文友就着饺子边喝边吃边聊。接连几天,我被许多文友盛情挽留并款待。我想,终归我们有缘相识,有情相知。都说酒能助兴,笃信我们定然悦心开怀。于是乎,我们一起喝酒,一起聊街上的文章和文友,不亦乐乎。
去年国庆节后,我有更多的时间闲居泰州后,也与老当家及文友们又有了更多的接触。其中有不少新文友,是经老当家介绍认识的。别看现在的老当家看似闲人一个,但他也够忙乎的。他的圈子可真不小,亲朋好友多,自然应酬多。而一旦忙起来,也是热火朝天。老当家每周都有各种活动安排,掼蛋麻将等娱乐活动。但他阅读写作,始终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每次他约我们到他家品茶掼蛋,一进门,时有笔记本电脑还开着,这时他就边给我们倒茶,边说说自己写文章的事情。现在他主编“古镇周庄”公众号,许多文友都乐意跟随他,有做编辑的,有做作者的,公众号一上线,便办得有声有色。有文友笑称老当家现在是一众文友的文学帮主,他便笑着说,见笑了。又有文友笑着打趣他,二当家拍过《建筑师》电影,走过平遥红地毯,还担任着本市影协、评协副主席,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头戴着一个个光环,你老当家嫉妒吧。老当家又笑着说,见笑了。我只知道他的职业是律师。不过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从不过问和干预。而我也知道,老当家从没有去过二当家的律师所。即便二当家的工作生活交往,他也不参与不干预。倒是每次周末小夫妻俩铁定回家吃顿饭,他便也一律推掉所有的活动,由刘奶奶下厨,之后全家人便在一起幸福美满地简餐话叙。
老当家有帧作者照片,由朱静波老师抓拍的。老当家尤喜爱这张照片,当然我也很欣赏。尤为老当家托腮低头沉思,很是传神、动人,影像艺术地呈现出了人物摄影的效果,又尚有所思所想的留白处。想当年,成绩优异的刘治没有像许多农村学生去考中专。做父亲的当年就曾想,考个中专虽然意味着跳出农门,但长远看,上高中念大学,远比眼前的路宽阔。单就这一点,老当家就颇有眼光,也是极有责任感的。以后二当家大学毕业后,他一直支持儿子多学习多考证。谁想到儿子偏又喜爱律师行业,一次次地拿了四本律师证,也为他在律师行业干得风生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也曾当着老当家的面,打心底里说过,你是我们的灵魂人物。但凡正式聚餐,大家都认定老当家C位。有时他推托,文友们就说,老当家是老大,又是灵魂人物,C位一定的。这时他还是笑着说,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