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角色转换的人
文/侯振宇
人生有长有短,有许许多多的角色转换。
对父母,你是子女;对同辈,你是兄弟姐妹;对师长,你是学生弟子;对爱人,你是丈夫妻子;对同事,你是领导或下属;对朋友,你是镜子是左膀右臂;对子孙,你是父母祖辈。三百六十度,刻刻要相应对位,时时应尽责任尽义务。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个圣人,是个完美的人。写的最精彩的地方,是老伴给他理完发了,“我想叫你一声妈”,这是对老伴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肺腑之言,更加彰显他的君子形象。
历史上真实角色转换的人,范蠡,陶渊明,贺知章,苏东坡,唐伯虎,郑板桥等等。
会转换的人,是大智若愚的人,是有真情实感的人,是丰富多彩的人。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兴越灭吴,大功告成,位及相国大将军,而他不贪恋权力,不居功自傲,而是带上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成为商圣,三聚三散。享受了事业的成功,爱情的美满,钱财的丰盈,慈悲与怜悯。舍得舍得,舍一而得三五,若再算上长寿,那就得六,真乃大智若愚第一人。
陶渊明,做了八十天的彭县令,挂冠而归,成为田园诗人第一人。巜归来去》《五柳先生传》《桃花园记》,最有名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洁身自好,自食其力,自由自在,秋菊般灿然。

贺知章,二十七岁中进士,欣逢盛世,在位时间长职位高,是诗人,是书法家,喜饮酒,好交友。最为奇特的是告老还乡,皇帝赠诗,太子长安城东门设宴送行。回到家乡,写下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见到李白,惊为谪仙人,成了忘年交。杜甫秋兴八首,“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千古美谈!
苏东坡,已经写了多篇散文赞颂,中国文人的典型,山高他为峰。诗文书画,自作亦评,自作领异标新,点评画龙点睛;饮食文化,下厨做美汤,东坡肉最香,亦把酒来酿;买园亦种地,建亭供欣赏;名胜古迹多悠游,美谈往往增颜色,假赤壁胜真的。在其位谋其政,政声扉然,《喜雨亭记》,苏堤与白堤相映生辉。落难外放,一声大江东去,唱出心中豪气;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洒脱自然;寒食诗帖,写尽凄凉。他的书论画论,成为后人的准则,可惜天不假年,六十来岁,命归西天,去作天宫的神仙。
唐寅,“不使人间造孽钱”,诗书画,名满天下。只因太聪明,结果只落了个“唐解元。

郑板桥,“衙宅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不干了,以卖字画为生,杨州八怪首,书法是八分半,乱石铺街;画竹瘦硬稀疏,枝节分明,画的是气节;画兰飘逸洒脱,幽香四溢,画的是品质。八怪不怪,只是不入时流耳。
人生不断的转换角色,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主动如范蠡,保住了性命,开创出新天地。高龄在任,告老乡里,诗虽不多,至今传唱的贺知章,古今特绝。苏东坡,自然的转换,肚皮里仍有些不合时宜,假如没有颠沛流离,也可能没有豪放一派的诞生,没有《前后赤壁赋》,没有天下第三行书。民间传说唐伯虎点秋香,现藏美国的一幅书法价值六个亿,无奈中不寂寞,无前途时不徬徨,生根发芽,长出自己的模样。郑板桥,文人的性格,文人的气节,文人的洒脱。

现在是退休制度,没有了告老还乡。到站就离岗,就地可休息,也有跟随儿女去流浪。第一好处有退休金,够吃够喝;第二好有医保,活的都比较长,过去是“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平均寿命七十多,百岁老人比比皆是。假如能活百岁,不能吃了就睡,这四十年的时光,怎么过,得好好想一想,角色转换,有爱好,有思路,有方向,有方法,有坚持,如同嫁接一样,老树新枝,老树异花,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梦想,不求结果,但求过程,不孤独,不寂寞,有所为,有所乐,有新朋,有旧友,有子孙,三世四世同堂,虽没有陶渊明的自由,更无贺知章的福禄寿喜样样俱全,亦无苏东坡的不合时宜,更无唐寅的受辱奋起,郑板桥的牌气。做好自己,过好每一天,若有贡献,其喜洋洋者矣。
我们无法与古圣贤比,只能向他们学习。
做一个会角色转换的人,八面玲珑,绽放出晚霞似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