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山立翠屏开几面。画舸经行,蒲葺□□岸。想过溪门帆影转。湖光忽作浮天远。〇诗卷来时春晼晚。愁把钓游,佳处寻思遍。不许冷官人所贱。拘缠自叹冰蚕茧。
陈造,《宋史》无传。《全宋词》小传出自清·厉鹗《宋诗纪事》,较简略,且有讹误。兹予订补。
孝宗淳熙二年四月后至淳熙五年,太平州繁昌县尉。约淳熙五年至光宗绍熙二年七月前,平江府学教授。绍熙二年七月至五年七月,知明州定海县,阶官由宣德郎转奉议郎。约绍熙五年七月后至宁宗庆元三年,通判房州。约庆元三年至六年,朝散郎、两浙西路安抚使司参议官。约庆元六年后,改淮南西路安抚使司参议官。
其《江湖长翁集》,一名《陈长翁文集》。
宋·陆游《渭南文集》卷一五《陈长翁文集序》曰:汉之文章,犹有六经馀味。及建武中兴,礼乐法度粲然如西京时,惟文章顿衰。自班孟坚已不能望太史公之淳深,崔、蔡晚出,遂坠卑弱,识者累欷而已。我宋更靖康祸变之后,高皇帝受命中兴,虽艰难颠沛,文章独不少衰。得志者司诏令,垂金石;流落不偶者娱忧纾愤,发为诗骚,视中原盛时皆略可无愧,可谓盛矣。久而寖微,或以纤巧摘裂为文,或以卑陋俚俗为诗,后生或为之变而不自知。方是时,能居今行古,卓然杰立于颓波之外,如吾长翁者,岂易得哉!其子师文来乞予为长翁集序,乃寓吾叹以慰其子,且以慰长翁于地下云。长翁,高邮陈氏,讳造,字唐卿。嘉定二年三月丁巳,渭南伯陆某务观序。
清·徐乾学《传是楼书目·集部·剑字上格·别集·宋》曰:《陈长翁文集》四十卷,宋陈造,十本。
按,“建武中兴”,谓东汉。“建武”,东汉光武帝刘秀年号。
“西京时”,谓西汉。“西京”,谓西汉都城长安。
“班孟坚”,东汉著名文学家班固,字孟坚。
“太史公”,谓司马迁。
“崔蔡”,谓东汉著名文学家崔骃、蔡邕。
“高皇帝”,谓宋高宗。
“中原盛时”,谓北宋全盛时期。北宋都城东京,地处中原。
“其子师文”,谓陈造之子陈师文。曾任淮南东路制置使司参议官。参见宋·洪咨夔《平斋文集》卷九《杨州重修城壕记》、宋·佚名《两朝纲目备要》卷一一《宁宗·嘉定元年》。
“嘉定二年”,当公元1209年。其时陈造已去世六年。
“渭南伯陆某务观”,陆游字务观,“渭南伯”是其封爵。
清·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八八《集部·别集类》二二曰:《江湖长翁集》四十卷,明刊本。宋高邮陈造唐卿撰。前有墓志,申屠駉撰。陆游序,嘉定二年。自序。李之藻序,万历六年(1578)。姚镛序,万历戊午(万历四十六年,1618)。
又录陈造自序曰:长翁,陈子自谓也。陈子家高邮,自以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故曰“江湖长翁”。物无用曰“长物”,言无当曰“长语”,翁亦然。或曰:子以“长”名可也,又泰然自得,不以“长”为歉,与世异情,何欤?答曰:吾之“长”,自知良审。“长”则不为人役,故不劳。自知则无外慕,故内足。虽然,世故有自足且不劳者,必有所恃。翁所恃伟矣。翁以不贱为贵,以不贫为富,以未死为寿。请问之,曰:向也食以耕,衣以绩,若将没齿;今而取科第,厕仕籍,为七品官,较之昔不为贱。向也口腹有不充,假衣乞米不免也;今奉食有田,足以锄耨自给,视昔不为贫。生而病,医药莫适,收功不一二,濒死,自分中折久矣;今且皱革星鬓,婆娑人间,佳食息,未厌世,信不夭矣。三者人笑其末,而吾每得自满,且自慰。人求之新,吾求之旧,有大不同者。棋甚拙,藉以适意,胜负初不计。好吟诗为文,诗寓兴,文写所欲言,不古不工,人议之,不病也。外此无嗜好。有子孙皆中材,可迪以善,进以学,惎以田事。人讥其“长”,若无如之何,而吾安而玩之不厌,又奚歉?使知歉,则失夫“长”之真矣。客噱而去。既答客,因行而歌曰:凭迂乐散,聊自迋兮。中枵然,外则无望兮。适所适,以全吾长兮。翁名造,字唐卿。
按,元·申屠駉,字子迪。东平(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曾官兵部员外郎。见元·危素《危学士全集》卷四《杨梓人待制文集序》。
李之藻,浙江仁和(已废入今杭州市)人,明代学者。天启初,官至光禄寺少卿。
姚镛,山西太原右卫(右卫古镇,在今太原市南)人,明万历年间曾任巡茶御史。
陈造自序中之“长物”,谓多馀之物;“长语”,谓多馀之语;“长翁”意即“多馀之老翁”。“长”读“常”,不读“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