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束山花不了情
作者/马民权
2006年秋,原英山县委书记王新堂回英山,将他于5月出版的《山花集》赠送给我们,其情其景亦如昨天。
王新堂同志于1987年夏至1996年冬在英山工作,先后担任英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那近十年时间,正处于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家科技扶贫开发团挺进大别山、老区与山区扶贫开发攻坚的重要时期,亦是北宋活字板印刷术发明家毕昇碑墓发现考证的关键时刻。不料想,在英山任曾两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又荣获黄冈市“优秀县委书记”、“抗洪一等功”的他,服从组织安排走向省城。正如原英山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仲谋同志所言:王新堂同志“在英山的十年,他来得春风满面,走得一身辉煌”!
当时,我手捧《山花集》,热血沸腾。纵览百十篇文章,透视着令人难忘的历史,展现出王新堂同志为人做事唯实较真的作风、为官行政的大家风范与清正廉洁的人格魅力。
《山花集》中不少篇幅,是那段时日他在英山工作的着力点,英山三河大地上的闪光点,其创业的艰辛,真实的事件,散发着土地的芳香、人文情怀的温暖,每每读来,耐人寻味,经久不忘,给人经验启示,激人奋发图強。
1985年,我作为英山第一个吃辣椒跳楼的改革者,丢掉金饭碗掇起泥巴缽,辞去英山文化馆副馆长,揭榜应聘自负盈亏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英山工人文化宫主任,“风风雨雨坎坷路,打打杀杀创业行,红红火火兴文化,清清白白正身名”。于1987年借调县委办公室参与编写《英山四十年》,后受命组建县文联,其间,与王新堂同志少有交集。直到1991年5月,为编印《七·一颂歌——庆祝建党70周年诗词集》才与他直面接触。
其时,县委书记万福生同志为诗词集作序。县长王新堂同志给予高度重视与支持,编委会指令我去找他要诗作,可他却说:“民权同志,写文章我马马虎虎,写诗我可不会呀,你们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我当时楞住了,只好如实告诉他万福生书记作序,作为县长必须要有诗入集。他随之一笑:“啊!歌颂党是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这可不是儿戏,待我好好想想。你明天来拿吧!”第二天,我去他办公室,他将诗稿交给我,郑重地说:“写诗我是门外汉,搜肠刮肠八句话,请编委会的先生们,帮我斧正。谢谢你,民权同志!”我当时一看,诗题为《从心所欲庆稀龄》,诗曰:“锤镰并举旗扬赤,唤醒神州大地春。斩棘披荆兴伟业,从心所欲庆稀龄。丰碑耸立群心亮,励志图强国运亨。改革放开全局活,人民十亿正飞腾。”此时的我,肃然起敬。难怪人们说王新堂县长是实话实说、实事实做、小事重办的人。从他写诗这件事,印证了人们对他的评价。
1990年,位于英山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之阳,发现北宋活字板印刷术发明家毕昇墓,一石激起千重浪,千年之谜始揭开。英山成立毕昇研究组,我是五个成员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个。自此,历经多方努力,勘查考证工作由县到市到省,取得可见成果。
1995年12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搏物馆筹备委员会、中国编辑学会、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北出版工作者协会、英山县人民政府六家联合,在英山宾馆召开了“英山毕昇墓研讨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先生以诗代论,使毕昇墓及墓碑得到国家认定。王新堂同志自始至终与会。此前,他找我了解毕昇研究的具体情况。他十分严肃地说:“科学研究十分严谨,不能马虎。要上对得起古人,下对得起来者。毕昇不仅是英山的、黄冈的、湖北的,他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世界的。作为毕昇后裔的我们,要从维护泱泱国格,贡献全人类出发,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达到理想的彼岸。从事这项研究工作,千万不能掺杂个人名利私心,只图奉献不求索取,才能事半功倍。”他的这些话,至今,如雷在耳,鞭挞我苦行深耕做毕昇文章,鼓励我奋发前进取得成果。
王新堂同志赠送我们《山花集》,如同送我们一颗真诚的心,无私的爱,博大的情。一束山花芳香沁,万紫千红满眼春。斯人已去情未了,翻晒书页泪溋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