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汉川垌塚镇
地名由来浅议
文║吴雷
垌塚镇,隶属于湖北省汉川市,地处该市西北地域,东与应城市义和镇、陈河镇相望,南与天门市胡市镇、皂市镇接壤。北与应城市杨岭镇、汤池镇毗邻。因地处交通要道,人烟稠密、商贾云集,自古以来一直为汉川西北巨镇。
垌、塚两字皆为生僻字,垌有两种意思,一种为田地,另一种为地名用字。塚只有一种意思坟墓。而两字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处专属地名垌塚。
垌塚这个地名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在历史上一直有三种说法。一为三国时期曹操兵败赤壁后,为防追兵,诈称己已死,在此作七十二疑冢。因其形状相似,皆同一种类型之塚,故名同塚。二为此地曾有楚国王妃墓地,明代张献忠路过此地掘开塚墓,见有大量陪葬的宫女置于水银之中栩栩如生,便将之弃于塚外。事后当地居民将这些宫女的骸骨集中安葬,皆葬同一墓塚,由此得名“同塚”。三为此地宋代出了一名进士垌夫,死后葬于此地,名为垌夫之塚,简称“垌塚”。 
先试论第一种说法。据清代《康熙汉阳府志.卷之十一.杂纪志》载:“同冢,一名疑冢,县西百里周陂乡。相传曹操兵败乌林,诈称已死,作冢七十有二,使人莫知已所在,故名。(后文略)” 这似乎证实了第一种说法,但是却在后文中,多番引经据典否定曹操兵败赤壁后来过汉川一说,为此说法又凭添了几点疑论。
第二种说法,据清代《同治汉川县志.卷二十二杂记》——“垌冢在晴川、竟陵间,人烟辐辏,双阜竦峙。相传为魏武疑冢。非也。操建都许昌,其七十二坟皆在邺中,去此殆数千里。此其谬说之不待辨者。邑成吟斋儿时闻阿舅张丈云:明末张献忠过此,妄意冢中物,掘之见碑记,皆楚王宫妃。其体灌水银者,貌如生,曳出随风而化。贼退,土人舆其尸瘞两大窑。此事实所目击。吟斋今已九十余,其髫龄闻此时,张亦九十余矣。则所云魏操疑冢者,诚不足信。”此文考据与清代汉川著名诗人张清标著《楚天樵话》一查对,完全否定了第一种说法,而是从真人真事上印证了第二种说法。
第三种说法有两处考证,一是据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六十九》记载有:“垌 ,宋垌夫,汉川人,嘉定进士。”二,据清代张玉书《御定康熙字典.卷五目录.土部》文字:“垌 宋有垌夫,嘉定间进士,汉川人。”
此二考据似乎奠定了此说法的正确性。然而查考历代史志皆未找到宋代嘉定年间有一名字叫垌夫的进士。但笔者却从另外两本古籍中找到了相似的人。一为宋代邵思著《姓解》“宋嘉定间进士垌夫,汉州人。”二为清代黄廷桂 《四川通志.卷三十三》记有:“王垌夫 汉州人 ,嘉定进士。”故此,进士垌夫实际应为宋代嘉定元年戊辰科进士四川汉州人王垌夫。
关于“垌塚”之名的由来众说纷纭矣,然古镇的辉煌,犹如一颗明珠,却是一直璀璨于江汉平原的历史长河中经久而不衰。
以上权作余浅见而已,仅一家之言,还有待各位方家多多指导,发表高见。
【责任编辑 胡采云】


吴雷简介:
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