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顾适科幻时空的法度之美
陈楸帆/文
乔治·R.R.马丁说过,写作分两种,一种像园丁一般,在土里播种,浇水施肥,任其自由生长;另一种则如建筑师,一砖一瓦都严格按照既定蓝图,严丝合缝,砌墙立柱,雕梁画栋,而后成为或巍峨或精巧的建筑。可以说,大多数作者都是介乎两者之间,只是比例不同。
这当然与每个写作者的背景、心性、审美相关,但写作就像一场没有目的地的旅行,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边走边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与风格,这一过程往往艰难,经年累月,挫折不断, 但一旦有了突破,那份内心的狂喜与呱呱坠地的成果,便会让人感慨“终于找到你“,所有的艰辛与痛苦也都功不唐捐。

《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R.R.马丁
从顾适的第一本个人选集《莫比乌斯时空》之中,我便清晰地看到了她所历经的这一追寻之旅,并由衷为她所寻找到的宝藏及所驻足的风景而高兴。
顾适本职是一名城市规划师,这是面向未来的职业,要求极高,文理兼修,更需要有一种兼顾细节与全局均衡性的思维眼光。从这本集子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种城市规划思维的投射。
这些故事可以被粗略地分成两类:一类可以被称为 “模块试验”,比如《强度测试》《A计划》《倒影》《娜娜之死》《最终档案》等,每一个故事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构件,测试的是其设定、其结构、其人物、其语言,就像是一座城市的交通、供电、水暖、安防、医疗……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而测试的目的就在于看它是否能够运行良好,经得起负荷与考验。

科幻作家顾适,受邀参加 2016年成都国际科幻电影周
另一类则可以称之为 “整合蓝图”,比如《嵌合体》《赌脑》《野渡无人》《搬家》等。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顾适将模块试验中经过验证的不同元素,整合进一个大的框架中,成为更加完整、有血有肉、功能齐备、运行良好的故事之城。在这些故事中,从设定、人物、情节、情感到理念都高度自洽,层层嵌合,如同齿轮相互咬合的精密仪器,带着读者的心智与情绪,一步步走向作者精心设定的终点,起承转合,宛如一体。
当然,尽管创作的阶段、出发点不同,会让这些故事呈现出不同的完成度,但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却不容忽视,如日光下的晶体熠熠生辉。

顾适《莫比乌斯时空》的灵感来源之一,莫比乌斯环
如对于时空结构的迷恋,在同题的《莫比乌斯时空》《时间的记忆》中都有千姿百态的变奏;
如对于法度均衡、对称、精准的古典美学追求,则通过《嵌合体》中古希腊式的人物关系设置,《赌脑》中的交响乐节奏安排,以及遣词造句间的高要求不妥协,绝无一般科幻作家的粗糙潦草用笔,都可见一斑。

《赌脑》中,脑子分成山料和籽料
图/元哲
从这本自选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顾适创作风格的日渐成熟与丰富多元。在新近创作的《<2182序曲>再版导言》中,她尝试了更为复杂的时间线索与叙事结构,探讨关于太空旅行中冬眠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冲击,这些冲击有技术、经济上的,也有情感与伦理上的,甚至在小说里,她将自己的职业也投射其中,在土卫六上打印一座城市,令人惊叹。
顾适的创作一如其人,沉着淡定、不急不徐,又极有自己的方向感与追求,我想这可能与她城市规划师的职业身份不无关系吧。这样的严谨态度与自觉性,理应能帮助她规划出更宏大的想象世界,构建起更令人惊叹又充满法度之美的科幻都城。
我期盼着那样一座故事之城早日落成。

作家简介
顾适,科幻作家,高级城市规划师,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获得者。
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其后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院工作,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2011年起在《科幻世界》《超好看》《新科幻》、 Clarkesworld、XPRIZE等国内外杂志和平台上发表科幻小说二十余篇。代表作《赌脑》获得第30届银河奖最佳中篇小说奖和第十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银奖,《莫比乌斯时空》获得第28届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嵌合体》获得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金奖,其英文版入选2017年雨果奖最佳中篇长名单。
评论者简介

陈楸帆,科幻作家、编剧、译者、世界科幻作家协会成员、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及艺术系,曾就职于谷歌中国、百度等高新技术公司,代表作有《荒潮》《人生算法》等。他的作品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在英、美、法、德、日等国皆有出版,斩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世界科幻奇幻翻译奖等海内外重要奖项二十余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