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斤不醉话“酒仙”
他长我一辈,按庄乡辈分我叫他大叔。他姓刘,名永源,因为一生酒量大,且从未醉过,所以,在村里一百多年来都流传着他饮酒的故事,并亲切地称他为“酒仙”。
刘大叔一生没有进过学堂读过书,也没有正儿八经地种过地,他一生的职业就是放羊。由于放羊需要早出晚归,有时候还会碰到风雨天,预防风寒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他一生的放牧中就养成了饮酒的习惯,每天出坡前和回家后都要微酌几盅,但从不多喝。但逢过年三十和中秋节就不同了,这两天的夜晚正是他开怀畅饮的绝佳时间。一是为了守岁,一是为了圆月祝家人圆圆。刘大叔饮酒不需要太多的酒肴,只要有几个可口的菜肴就可以了,譬如他最喜欢的菜肴这样几个:瘦肉炒香菜,白菜炖豆腐,小鸡炖蘑菇,一盘醋熘白菜等,至于大鱼大肉之类的并不在意。他饮酒更有自己的特色,从不用酒盅,而是用大碗,且不是热酒,稍温即可。当然,他喝酒更是与众不同,不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去品啜,而是一仰头而尽,然后再去慢慢地品味酒肴。每每开喝,五斤装的一坛子美酒都会喝个净光!但从未有醉过。这个秘密只有家人知道,外人之前谁都不曾听说过。
刘大叔喝五斤酒不醉的说法直到许多年之后才被村里的人传开,说起来还颇有点神秘感。是说有一年中秋节将近,刘大叔去苍邱一家酒作坊去打酒,到了酒作坊新酒还没有酿好,他就坐在作坊的板凳上等待,因为刘大叔常年在这家作坊买酒,与作坊老板十分熟悉,因为等酒,就与这家作坊的老板聊了起来。老板告诉他说,这次新酿的酒非常有特色,不但酒味醇香,而且喝多了也不上头!听了老板的话,刘大叔禁不住的问了一句,真的吗?不信,等会儿新酒出了炉您就尝尝!好啊!回答十分干脆。老板看他十分自信的样子,就紧跟了一句,你能喝多少?多点少点无所谓。真的吗?那还有假?虽然刘大叔是这家酒作坊的老主顾,但他从不知道刘大叔的酒量大小,面对刘大叔毫不示弱的样子,酒作坊老板心想我一个开酒坊的难道还怕你不成?于是他就大着胆子对刘大叔说,老弟,你如果一口气能喝下五斤酒,我还要白送你五斤,您看如何?刘大叔听了,也心里想,老哥,这不能怪我,谁让你说话这么咄咄逼人来。于是就对老板说,就这么的吧!两人正这样一来二往的谈论着,作坊的伙计突然对作坊老板说新酒酿好了,请打酒的顾客来装酒吧!老板听了赶紧对伙计说,不用急,你先打五斤新酿成的酒来让这位老弟品尝品尝。说时迟那时快,伙计很快就把五斤新酒提了过来。这时作坊老板看了刘大叔一眼,说道,老弟请吧!这时的刘大叔怎好再退让呢!于是,双手从伙计手中接过酒坛子,一仰脖子,咕咚咕咚的一口气喝了个净光!虽说作坊老板常年酿酒卖酒,也见过品酒喝酒的,但像他这样海量的饮者还真是从未见过。他稍定了定神,然后对刘大叔说,海量!海量!真是好样的,了不起!于是,他赶紧吩咐伙计又去装了满满的一坛子酒递给了刘大叔。这时的刘大叔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掏出了十斤酒的钱送给了作坊老板,并连连称赞道,好酒,真是好酒啊!老板听了,还是不肯收钱,但听刘大叔说道,老哥,自古以来哪有喝酒不支酒钱的呢?老板没办法 ,就只好送刘大叔上路回家去。
刘大叔虽然一口气喝了五斤酒,但他一点都不带酒意。只见他出了苍邱村一直朝东方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哼着小曲儿。再说酒作坊的老板,自刘大叔出村上路后他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放不下心来。虽说是赌气,但毕竟还是多年的老顾客,若真是有个闪失怎好向人家家人交代。他左想右想还是不放心。于是,他就叫来酒坊伙计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嘱咐了一遍。
约摸一个钟头过去了,刘大叔出村后已经走了五六里路了,就坐在一个土堰头上歇息歇息,谁曾想酒作坊的年轻伙计已经来到了他的面前。他赶紧站起来说,我说没事就是没事,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还是赶紧回去回复你们老板吧!伙计听了却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老板说的很严,非让我看着您回到家中才行,不然他会处罚我的。刘大叔听了,也不好意思再为难作坊伙计,于是就和颜悦色地对伙计说,既然如此,我们就一起走吧!就这样,刘大叔与作坊伙计边走边聊着,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村口,伙计见已经到家了,就告辞回去,刘大叔再三挽留他也不肯留下来,于是就回苍邱村酒作坊复命去了。
刘大叔送走了作坊伙计,赶忙向家里走去,这时妻子已经在家门口等候多时了,见丈夫回来了,立刻迎了出来对刘大叔说,天已经偏晌了怎么才回来啊?说着就一把接过了酒坛子。刘大叔边走边对妻子说进屋后我再告诉你吧!
刘大叔一走进堂屋就看见大桌子上已经摆好了饭菜,还有一壶酒。妻子一边招呼着一边说,快坐下吃饭吧!不知道凉了没有?刘大叔嗯了一声,就坐到了椅子上。这时的刘大叔才把今天去苍邱打酒以及与作坊老板打赌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妻子听了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她早就知道丈夫的酒量,所以有点担心的是喝那么多酒连一口肴都没有吃能受得了吗。妻子知道了实情就无不关心地对丈夫说:“今天为你准备的这壶酒就不要喝了吧!你看,你的脸色还泛着红晕呢!”“那怎么行?既然你为我准备了这么好的菜肴,我岂能辜负了您的一片心意?”“我不是不让你喝,我是怕”,妻子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可刘大叔却听出了话音,他连忙补充说道:“是怕我下午不能赶羊上山是吧?没事,绝对没事!我会照常上山放羊的!”妻子听了这话她还能说什么呢!
一壶老酒,一桌饭菜吃喝完后,刘大叔打着饱嗝就要去羊圈赶羊上山,妻子连忙向前劝阻道:“今天下午你就别去了,我替你放一下午吧!”“那怎么行!”他说什么也不让妻子上山放羊。妻子知道拗不过他,就只好让他去了。
这时,刘大叔已拿起了牧羊鞭,同时又放出了牧羊犬阿黄。这条牧羊鞭已使用了十多年,它是用牛皮制作的,鞭梢是羊皮的,整条鞭子长三米多。每当他赶羊群上山时或赶羊回家来时都要挥动那条长鞭打响几下,只听那啪啪啪的几声鞭响回荡在空中。据说他的鞭法了得,指哪打哪,一打一个准!还有他的投石打羊,只要说打哪只,定会逃不掉!说到哪条牧羊犬阿黄更是他的好帮手,偌大的一个羊群被它驯服的服服贴贴。羊圈打开了,五六十只绵羊山羊一起涌了出来,只听刘大叔一声“头羊”,便见一只高大威猛的山羯羊跑在了羊群的前面,它头上那两根长长的羊角非常锋利坚硬,据说一角下去就能穿破其他动物的皮肤。
头羊领队,阿黄护卫,刘大叔在后边催赶着羊群,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向北山坡走去。
虽然刘大叔不让她去放羊,可刘大叔上山后她还是不放心。于是,刘大叔上山不久她就悄悄地跟在后面也上了山,毕竟刘大叔是在喝了五斤多酒后上山的啊!这时,她举目一望,正好看见刘大叔站在一块高高的的岩石上,手里正挥动着那条长鞭,随着几声啪啪啪的鞭响一曲嘹亮的牧羊曲传了过来,对!就是他经常唱的那首自编自唱的小曲儿,只听他唱道:牧羊人,拉鞭梢。鞭声脆,时难消。赶羊群,进山坳。山坡广,野草茂。羊虽多 吃得饱。只只肥,咩咩叫...调儿唱的虽说不太准,但韵味却十足。这时的刘大叔似乎也看到了下面的妻子,赶紧挥手示意让她回去,意思好像在说,你不是已经看见了吗?我现在一切都好好的!你还担心什么呢?刘大婶似乎也明白了丈夫的心意,就向刘大叔挥了挥手下山去了。
自刘大叔去苍邱酒作坊打酒后,作坊老板对这位多年的老顾客更是刮目相看了,也可以说这是他自开酒作坊以来所遇到的第一个有海量的人,五斤纯酿,一口而尽,且没就一口菜肴,而后又步行八九里路回到家里,这不是酒仙又是什么呢?于是,他逢人就讲刘大叔饮酒的的故事,久而久之,一传十,十传百,逐渐遐迩闻名,五斤不醉话“酒仙”的美名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2023.7.9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自2009年上网以来,共创作散文100多篇,诗歌5000余首,《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611人。作品先后在都市头条、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各大平台发表,并在都市头条平台创建《华夏文学》编辑部,任主编。现为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会员、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华夏文学》是一个面向全国爱好文学创作者的平台。作品力求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生活,歌颂美好,传播正能量。作品形式不限,字数最多在3000字左右,诗词为3_5首。但要求为原创作品。禁忌剽窃、抄袭,违者,文责自负。敬请广大文朋诗友踊跃投稿。投稿格式:原文+作者简介+作者照片。投稿微信13853840219。
投稿邮箱:fclongshanshi@163.com
《华夏文学》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