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荣辱篇》(1)【原文】
憍(通“骄”,自高自大)泄(通“媟”,轻慢,不庄重)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通“屏”,屏除)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故薄薄(磅礴)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巨涂(通“途”)则讓(通“攘”,拥挤),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
【译文】
骄傲轻慢,是人的祸殃;恭敬谦逊,可以避免被兵器所伤。可见即使有戈矛的尖刺,也不如恭敬谦逊的态度有利于防身。所以对人说善意的话,比给他穿件衣服还温暖;用恶语伤人,比用矛戟刺人伤得更深。
所以宽广坚实的大地,你却无处立足,并不是因为地面不安稳;你无处立足的原因,都在于你说话伤了人啊。大路很拥挤,小路又危险,即使你想不谨慎,也好像不能不谨慎。
秋雨堂浅见:
本节主要告诫人们待人要恭敬谦逊,言有善意,绝不能恶语伤人。善言得荣,恶语招辱。
荀子认为,恶语伤人,比用利刃刺人伤得更深。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给人一句善意的话,比在寒冬里给人一件衣服更让人感到温暖。而一句伤人的话,会让人忌恨一辈子,有时甚至会让人失去理智当场予以报复。
有一次,一位困窘的乞丐将手伸到了屠格涅夫面前,但屠格涅夫找遍了身上每个口袋,一分钱也没有找到。于是他紧紧握住乞丐的手,微笑着说:“兄弟,很抱歉,今天我忘记带钱了。”乞讨者眼里荡漾出异样的光芒,感动地说:“您的这句话,这个手心,这个微笑,就是最好的周济!”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也可能是一把尖锐的刺刀,刺进了听者心灵深处最敏感的痛点。祸从口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与人善言,暖若棉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古人的警语同样适合于现代人。
话语伤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面伤人,一种是背后伤人。当面伤人者,就是撕破脸皮,有的会被当场反击,有的会被记恨于心伺机报复。背后伤人者,终会被对方所知,也给自己埋下了被对方忌恨和中伤的祸端,都是不可取的。
有一句话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何人背后不被说,何人背后不说人。” 这里的“说”当然指的是指责、贬低、污蔑等,也就是说人坏话。虽然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是人品有问题,但许多人却乐此不疲,把背后说人坏话当做是娱乐和消遣,这不但有损于自己的人品,也给自己埋下了被人报复的隐患。荀子两千多年前的告诫至今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202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