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荷月散文集》
申卫华
金淮莲是我电视大学的同学,应该说在汉语言专业学习的三年中,在文学的道路上,对于我们这帮从文革走过来的高中生,算是一次不错的深造。而真正与她进行文学上的探索与交流,得感谢《淮水安澜》的文学版块。
算一下时间,大约从2014年开始,是业余时间写点东西的爱好,成了同学间聚会,经常谈论的话题。金淮莲作为颇有成就的中学语文老师,以及教务主任,在散文、诗歌、小说、童话创作方面,仅从这几天粗读20多万字的《荷月散文集》,就让我们敬佩其对文学的深爱。
而对其简单的评价为三清:一是荷塘月色中的清澈。因为在她的名字中,有一个莲字。正如其荷月即荷塘月色的网名一样,赏读大多数散文,其文字的表达清澈见底。在一读为快之时,常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尤其是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的经典名句,也常常出现在她的散文之中。
如开篇的《搭起蚊帐听故事》中,一句“夏天纳凉的故事摇曳多姿,如同运河之畔的狗尾巴草,散发出独特的芬芳。”如此丰富的联想,竟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曾经的里运河畔,其沿岸居民夏日纳凉嚓寡的市井图画。
在《水门桥畔捉蛐蛐》一文,荷月则用拟人化的文笔将蛐蛐这一夏日生灵,描写的活灵活现。“不远处的草丛里传来一阵清脆悦耳,婉转悠扬的歌声。原来是蛐蛐们在开演唱会呢。我喜欢蛐蛐优美动听的独唱,更期待她们热情奔放的大合唱。”将虫鸣比喻成歌唱,如此里运河的夜晚,在荷月的笔下已呈现出曾经的夜色之美。
二是情感抒发里的清纯。散文,作为一种文学表达的形式,是抒发真情实感最好的文体。荷月,在《家国情怀》和《校园花絮》近三十篇散文中,将她的亲情、友情、校园情、师生情,用发自肺腑的感言,通过文字的表达,抒发出清新的人生观,和纯朴的价值观。
《老爸老妈的罗曼史》,是荷月同学回忆老爸,在战争年代同老妈相亲成家的故事。近七十年的相濡以沫,在人生的旅途中,是我们这代人学习的楷模。而以散文的抒情形式《写给博士儿子的一封家书》,则将人间的母爱奉献到了极致。荷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更是一位伟大的贤妻良母。“胸中有丘壑,心底有乾坤;人以正为尊,竹以直为美。”正是母子情感中的谆谆教诲,最终将儿子培养成东南大学的医学博士。
荷月,不仅热爱平凡的生活,热爱幸福的家庭,更热爱从事的教师岗位。作为一位辛苦的园丁,她当然会用散文的形式,不时将教学的经验体会抒发出来。如《名著欣赏》、《观摩鸽子》、《包饺子比赛》等文章,不仅是让读者叫好的散文,更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优秀教案。
李更生,出生在清江浦大地上的一位教育家,曾经是淮阴中学以及成志中学的校长。荷月,则用《竖起脊梁担在肩毁家办学留芳名》为题,将李更生的丰功伟绩,尽情的书写在散文之中。还用悼文的形式,深切怀念李更生之子李崇淮,为淮阴的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三是旅行记录中的清流。退休后的荷月,一刻也没停下写作的脚步,并将生活的视野,投入祖国的大好河山,迈入地球的东南西北。《行旅掠影》中三十五篇游记,每篇对美丽风景的叙述描画,好似运河中的清流,涓涓流淌在读者的心灵之中。
莫干山,是荷月感触最深的一处旅游之地。因为伟人毛泽东、歹人蒋介石,都曾在莫干山居住。正是其笔下的数篇散文,不仅将读者带进了风光秀丽的景区,而且对两位历史名人的居住地,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解读。毛泽东来莫干山是筹划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而蒋介石来莫干山,则预示着蒋家王朝的即将覆灭。
浪漫旅行大别山系列,更是让读者感受到神仙,在自然界中的神来神往。“奇石走廊趣味多;猴河彩虹传佳话;疯狂舞动玻璃桥;挑战极限明堂山;空中缆车观风景;天堂镇上寻小吃。”洋洋洒洒中的娓娓道来,让祖国的绿水青山,在读者面前像水墨似清泉一般美不胜收。
踏出国门怀抱世界,是荷月退休后,享受快乐时光的创作素材。欧洲九国行,将读者带进不一样的国度。德国、捷克、奥地利,一日看三国的经历,让人羡慕叫人向往。蓝色的多瑙河,水上的威尼斯,虽有别样的风景,但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咱美丽的京杭大运河。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的散文中,曾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据闻:金淮莲同学近几年的文学创作,已经完成了童话系列十多万字。真希望她像淮安的莲花一样,继续孕育绽放,用夺目的文字,写出华彩的篇章!
202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