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毅先生一周词作选:
蝶恋花·宿商丘,宗族溯祖有赋(七月一日,上周六)
旧土知来担戴点。固鼎中原,郑氏百千万!久欠先民恩列远。尘寰探径焉曾怨?
一粟犹浮沧海面。托古兴今,代代如归燕!统合此传家国愿。存商遗篆城邦劝。
注:“尘寰”,人世间,出自唐. 权德舆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诗中“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句。 “遗篆”,指古代文字及古籍,因先秦古籍多用篆字,故称;出自南朝·梁·沉约《和竟陵王抄书》中“汉壁含遗篆,名山多逸词”句。 “城邦”,夏商周期间,商丘由部落而城邦,最后在诸氏宗族力劝下,演变为古老中国发源地之一;而中华各姓氏1249个皆发源于商丘,后《百家姓》收438个姓氏,其中242个竟出自商丘!
鹧鸪天·自郑州飞渝,傍晚降落(七月二日,上周日)
诺豫寻根客路遥。家邦守正忆难销。苍茫微见银丝锦,高洁方妆云水娇。
天下势,过萧萧。诸山傲接洞和桥。斜阳撒满归家路,明月怜情上树梢。
注:“守正”,恪守正道,出自《史记·礼书》中“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句。 “销”,通“消”,消失、消散,出自《庄子·则阳》中“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句。 “萧萧”,萧洒、亦潇洒,出自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中“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句。
踏莎行·回渝最喜水煮嫩玉米直接作早晚餐,啃饱后记趣(七月三日,周一)
猛揭开锅,银须苞谷!甘中尽汲掰来粟。笑它清水沸腾高,声声权作飘香读。
棒子金黄,厨疑开菊。夏偏多雨还行足。归家两手小拎鲜,应愁腹胀迟迟宿。
注:“粟”,粮食之统称,出自汉·贾谊《论积贮疏》中“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句。 “棒子”,玉米之俗称。
昭君怨·手机上荐川友两地同吃嫩苞谷,恰雨后同迎江河涨水,记实(七月四日,周二)
香糯勾馋何晩?将就嚼空盘散。入口化酥中。共渝蓉。
新饱闲观江浦。铁岸遮风遮雨。疑水过争多。涨为何?
鹧鸪天·晚补看电视惊闻万州一带水患(七月五日,周三)
咆哮江河雨挟雷,银屏曾播险长开。水关更发山关破,一泻飞扬跋扈来。
旌旗在,竖崔嵬。洪灾在战树难栽。洗清巷道淤泥后,想见新花最待梅!
注:“崔嵬”,高大,出自先秦·佚名《小雅·谷风 》中“习习谷风,维山崔嵬”句,
卜算子·昨与团队邀武陵山老友聚于渝北小馆议台海情事,惜未酌,然有句(七月六日,周四)
呼友据街摊,言壮眉间暮?争说江山互答时,晚菊香无数。
不酒无骄语,但逐阳光去。且照心头一寸红,身外炎炎处。
注: “情事”,情况、现象,出自《庄子•天地》中“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句。 “据”,依靠、凭借,出自《诗·邶风·柏舟》中“不可以据”句。
浣溪沙·周五往返过大桥,见洪水初退(七月七日,周五)
強雨止狂恐复回。双江盆景费心猜。都生浑浊叹徘徊。
治水亲山谁靠谱,抗灾人阵已排排!一风解语揖吾来。
注:“盆景”,平时长江、嘉陵江汇合于朝天门时,一清一浊如火锅清红汤盆景,然今灾未全消,两江都多浊而少清也。 “解语”,领会,出自唐·司空图《杏花》诗中“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