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忆母亲》散文
文∥诚信是福(荣维江)
转瞬间,慈爱的母亲去世快一百天了。这段时间母亲离世的悲痛阴影还没有从我心中挥去。在我心中,母亲永远是伟大的!她长着慈祥的面容和一颗善良的心,外表看似柔弱,其实她的内心很坚强。
我生长在鲁西大地上一个世世代代,靠种田为生的贫困家庭,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他朴实无华,黙默无闻的担当着家庭的生活重担。母亲生育了我兄弟四人,我是家中长子,从朦胧记事起,每天就看到母亲辛勤劳作。那时我父亲还没分家,一个大家庭四世同堂,家中有一个老祖父及我的爷爷和奶奶,大姑和二姑已结婚,家中还有两个未成家的二叔和小姑姑。我的爷爷因患有肺结核病,身体常期一直虚弱。要是放到现在医学发达了这种病早痊愈了。当时我奶奶是整个家庭的女强人,里里外外全靠她操持着,我二叔在村中队里当会计,顶一个人的工分,我父亲和母亲及小姑靠挣工分,勉强维持这个大家庭的生活。虽然七十年代日子过得清贫,好在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很开心。
我母亲和小姑每天拂晓鸡鸣早起,用肩膀扛着扁担,两头挑着两只用白铁皮做成的水桶,去村东头唯一的一口甜水井中打水。中间有400多米路程,她们两人各挑两趟,把家中水缸灌满,全家人一天的吃水问题就解决了。那时我母亲和小姑头上各扎两条不长不短的辫子,她们挑水时迈着不快不慢的步伐,头上的两条辫子用红绳扎着蝴蝶结,上下左右摆动着,远看就像两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两人有时比赛看谁先到家,前提是水桶里的水不能溢出,我有时在她们后边跟着跑,看她们的辫子晃动起来和挑水的姿势煞是一道美丽动人的风景,就蹦蹦跳跳的给她们拍手助威。有时我小姑去地里挣工分,我母亲一人分担挑水任务,清晨她要挑四五趟才能把水缸灌满。
有时挑完水,时间早了我母亲就帮我奶奶做全家人的早饭,那时早饭也简单,农村做饭全是带灶台的大地锅,母亲负责烧火,往灶里添柴。奶奶负责蒸窝窝头,我奶奶先往瓷盆里舀一碗玉米面和两碗高粱面,再放点榆钱或灰灰菜叶,然后加入两碗清水,用手搅拌均匀,不一会一个大面菜团就和好了,再醒五分钟,这时我母亲已经把锅里水烧开,我奶奶就把锅盖掀开,锅中放入篦子,上面铺上笼布,洒些水,然后一手抓块拳头大小的面团,另一只手中指插在面团中,随着抓面团的手旋转,一个窝窝头就成型了,然后放入锅中,不一会锅中就放满了窝窝头坯,远看跟三军仪仗队士兵似的,整齐有序的排列着,奶奶另外把洗好的红薯排在篦子边上,最后把锅盖盖好,母亲就开始大火烧十多分钟,然后改中火烧十多分钟,这时丛锅里就飘岀窝窝头的清香,然后就熄火焖几分钟就可岀锅了。这一会我奶奶把腌制的老萝卜切成细丝,放入少许老棉油和酱油调拌一大碗。我母亲此刻把蒸熟的混合面的菜窝窝头端上了桌,全家人围在桌前吃着清香的菜窝窝头和甘甜的红薯,就着萝卜条,那种快乐的气氛洋溢着两间小土屋。
我六七岁左右时,有一年冬天非常冷,母亲把全家人攒在一起的脏衣服放在水盆中,再放点洗衣服用温水泡开,把搓衣板放在盆中,然后用手把这些衣服放在搓衣板上用力揉搓一遍,最后用清水冲洗两遍,再拧干水份凉晒到院中铁丝绳上,因天气寒冷,洗衣时间长,母亲的手冻的红肿了,从那时起一到冬季或阴天她的手就麻木,落下风湿病根。
时间到了七七年正月,我二叔也结婚了,到了夏天我小姑也出嫁了。我奶奶也给我父亲和二叔把家分了,我二叔住老院五间堂屋和两间西屋一间门楼,我奶奶当时给他吃饭和住,我父亲分到老院的三间东屋和前边的一个三间四角硬的房子,因盖房时四角和墙根全用红砖和白灰砌的,大墙全用土夯实打起来的。当时前院四周没有围墙。我老爷爷和爷爷就在老院住,两家各半月轮流吃饭。到了十一月份母亲添了小弟,当时因刚分开家,家里没有玉米面和白面粉,只有上顿吃红薯和地瓜干磨的面蒸熟的窝窝头,吃点老咸菜,当时我姨母家因做白铁加工副业,条件好些,常拿些米面和表哥穿过的衣服接济帮助我们。记的有一次,我姨母和表哥各骑一辆自行车驮了一袋大米和一些白菜包子。我姨母来到一会给我母亲熬了两碗米粥,把包子放在锅中篦子上加热。母亲让我端着几个包子给我老爷爷和爷爷奶奶送过去吃。我们兄弟三个和父亲只喝点地瓜干面熬的粥吃几个红薯,姨母和表哥也没吃饭就走了。到了腊月二十二这天晚上我老爷爷因岁数大了,天气冷的缘故吧!突然离世,终年八十四岁,在当时农村也算是长寿的,我父亲和二叔把老爷爷的丧事过完。没几天就到了除夕夜,因家中没有白面粉,母亲用地瓜干面包的萝卜馅的饺子,邻居家给送一小碗面粉,母亲用这点面粉包了二十个白面水饺,因爷爷奶奶在我二叔家过春节,母亲把煮好的白面水饺盛碗中十二三个,让我给爷爷奶奶送过去尝尝!母亲自己只盛三个白面水饺和半碗地瓜面水饺,我们兄弟三人和父亲各吃一个白面水饺和半碗地瓜面的饺子,当时吃在嘴里敢觉很香,这是我父亲分家后的第一个春节,因大家多少能吃半碗地瓜干面水饺,从我兄弟三人和父母的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母亲从我兄弟四人记事起就教导我们,要吃苦耐劳,不要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骂人,要多帮助人,要拾金不昧,以后上学了要好好学习和听老师的教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我兄弟四人都学会了做饭和洗衣服,平时放学后背上竹篮子到田间地头拔些草回来喂猪羊,这样为母亲减轻一些负担。
母亲经常教诲我兄弟四人不忘记别人给我们的帮助和好处,我家后期盖四处院全是在母亲的操持下找人建的,过后就给别人送些自己种的瓜果之类蔬菜,后期条件好些喂养二十多只母鸡,把攒下的母鸡蛋给庄乡四邻送些过去略表谢意。
我母亲这一生最爱操心,我父亲家中大小事从来不过问。记得小时候我三舅年龄到了三十多岁还没结婚,外公全家人都很着急,母亲就托媒人给三舅说一门亲事,没多久就结婚了,终于了却外公和母亲心中多年的一件大事。
后期母亲看到我村和周边邻村上有许多未婚青年还没定亲,她多次跑腿张罗着当起了媒人,并且促成了十几桩美满婚姻!我兄弟四人也是在她的操办下娶了四位贤惠能干的媳妇,各组一个美满家庭。
在我的印象中还有一件事难以忘怀!那是八四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升入八甲刘中学的第二年,因那时念书都是自带馒头,平时母亲抽空骑自行车给我送去,十华里路程,当时还没修柏油路,全是不平的乡间土路,在一个星期三下午,母亲有事没给我送馒头,那时也没电话,下午放学后我骑自行车回家拿馒头去,骑到半路自行车链条断了,赶着自行车回的家,到家正赶上吃晚饭,父亲让我和大家先吃饭,他忙着修理自行车,吃完饭母亲让我凌晨早起去上学,我就匆忙睡觉了,当时没有闹钟,大约凌晨四点多母亲就起床,把馒头和咸菜给我装手提袋中挂在车把上,然后喊醒我,我立刻起床和母亲各推一辆自行车,因我不敢走夜路,母亲要送我去学校,外面漆黑一片,天空中闪烁着星光,我们母子俩一前一后骑车行驶在去中学的路上。路上碰到几辆赶马车拉砖的师傅们,看到他们不畏寒冷和辛苦的精神鼓舞了我,冻得有点麻木的手此时也不觉冷了。我们不一会就到学校门口了,我对母亲说:“娘,您回去吧!辛苦了!”母亲把盛馒头咸菜的手提袋递给我,然后骑车往回赶,目送着远去的母亲,愧疚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时天气虽然很冷,但是感觉有一股热热的暖流在我心中升华。
还有一次,全家人正在收秋,一个叫德山的堂叔在我家门口不远的地方,捂着肚子蹲着,他面色发白并且露岀痛苦的表情,正好被我母亲看到,她让我过去把德山大叔扶起来,他家里没人,就领到我家里扶他上床,又给他盖上一床棉被,母亲这时沏一碗红糖姜水让我端给大叔喝下去,二弟把大夫也喊来了,给德山大叔的儿子也打电话了,大夫用听诊器听听,说可能是急性胃穿孔。这时德山大叔的儿子开车从单位赶回来了,我们立刻把大叔扶到车上送到医院,主治医生让大叔做一下B超,确诊是急性胃穿孔,说幸亏送来的及时,若是拖延片刻恐怕有生命之忧。我们和护士把堂叔推到手术室,主治医生和护士们立刻给堂叔做了手术。堂叔没几天就康复岀院了,常对人说这次亏了我母亲和我哥俩救他一命,我母亲微笑着说:“微微小事,不用挂心上,何况平时你也没少帮助我们”。
还记的九九年春季的一天,母亲用地排车拉着两小袋麦子去前李村磨面去,她走到后李村南时,突然看到路中间放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她把车子停在路边,随手把笔记本拾起来翻开看看,是一个记满帐的帐本,她心中在想,丢帐本的人因帐本丢失无法要帐,可能着急呢?她想到这里就坐在地排车上静静地等待。大约一刻钟,从正南方匆忙过来一个骑摩托车的人,走到我母亲身边停下摩托车问道:“大娘您在路上是否拾到一个笔记本”,我母亲说拾到一个本子,说着就拿出来递给他,问道是这个本子吗?这人接过去一看忙说正是他丢失的帐本,并且对我母亲说:“他名叫国长岺,是北边乔集村的,在村西头开了一个卖建筑材料的门市,今天去周边十多个村庄要帐,走到一户家从手提袋里拿帐本时,发现帐本丢失了,那里面密密麻麻的记着好几万元的帐,这可麻烦了,他立刻骑上摩托车原路返回,这才有先前我母亲拾帐本并还给他的一幕,在我母亲把帐本递到他手里时,他心里感觉过意不去,激动的从衣兜里掏出五百元钱要给我母亲,我母亲立刻又推回去了,长岺见我母亲执意不要,给我母亲说以后盖房需要建材去找他即可。我母亲对他说:“小伙子,这个钱我不能要,这件小事不叫事,不要感觉为难,换到任何人拾到也会给你的,你做生意也不容易啊!”淡淡的几句话,彰显出母亲一颗朴实善良的心。
母亲一生助人为乐的事枚不胜举,也不一一诉说了。母亲因年青落下的手麻和腰腿痛病,药没少吃,只要听说那里有好医生,我兄弟几人也没少带她去求医看病。中医针灸拔火罐推拿按摩这些方法用了多次,也是不见成效。去年立夏时老母亲突然一阵一阵的头晕,当时三弟在家,他马上开车带着老母亲和我妻子,到聊城专看心脑血管病的东昌医院去治疗。走到先挂号找脑神经内科主治医生看病,医生让母亲先做磁共振仪器,做完仪器,医生看看拍的片子,对我们说:“老人脑血管也没有血栓和堵塞,血压不高,只是到了七十多岁这个年龄小脑神经逐渐萎缩,身体各部位器官也开始衰竭。先住院观察治疗一下吧!”三弟因工地忙,办完住院手续就走了,留下我夫人在医院陪护老母亲,老母亲在医院住了八天,这几天一直是我夫人陪伴照顾,打了八天中西药配制冲血管的点滴,老母亲的头也不晕了,医生让出院,三弟开车到医院办完出院手续,然后把母亲和我夫人送回家。到了立秋时,母亲又头晕了,这回是间隔性的,听我村上一个和母亲年龄差不多的亲戚说,她头晕有时腰腿疼,在离我村有七八里的南周庄有个中医看好了她的病。我和夫人问清后,就骑电动三轮车带上老母亲和老父亲的陪伴下,去了南周庄,走到以后看到有许多中老年人前来治病,我们就在一边排号,等了大约不到两小时,排到我母亲的号了,这位中医问明我母亲的病因,接着给我母亲把脉,然后在我母亲的后脑勺和颈椎处扎上了银针,等了一刻钟取掉银针又在两耳后贴他配制的小膏药,在颈椎靠肩膀处贴一副他熬制的大膏药,又开一些中成药,并给我说这几贴膏药和中成药,专治你母亲的头晕和腰腿痛及手麻的。并且嘱咐我再过三天来一次,回到家中住了两天母亲的头不晕了,这样我隔三四天就带母亲治疗去,有时我去工地干活时,我夫人就带母亲去,前后去了十多次,平时在家间隔两小时就给我母亲按摩头部和腰腿,隔两天再给母亲洗一次澡,然后把父母亲换下的衣服洗了,抽空把父母盖的棉被拆洗一遍,然后再缝制好,确实辛苦我夫人了!老母亲逢人就夸我夫人比亲闺女还亲呢?在我母亲和大家的眼中,我夫人确实做到了,在她身上又看到了母亲孝顺奶奶的影子。正应了易经上一句古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老母亲当年孝顺我奶奶的一幕幕,放电影似的在我夫人身上淋漓尽致的展献出来,这就是佛家常讲的因果循环。
转眼到了2023年,春节过后,母亲脸色也变的红润了,身体也胖了,因长期吃药导致身体各器官衰竭和小脑萎缩,尤其大脑记忆不清,耳朵也聋了,我让夫人和父亲常看着她。
永远忘不了农历润2月11日那一天,凌晨五点多我和三弟去工地干活去了,到了上午十点多,突然我夫人给三弟打来电话,说老母亲因突发脑梗缺氧引起心脏呼吸骤停离世。我和三弟在工地听到这个噩耗,心里顿觉天踏下来似的。三弟抓紧开车拉着我和两个弟媳,一路急驶往家赶。进家第一眼就看到老母亲安祥的躺在床上,仿佛静静的睡去了一般。我们兄弟几人的脸颊瞬间挂满了泪珠,嚎啕大哭,这时家中过来多位邻居和朋友,帮忙把灵棚搭上,我夫人和仨个弟媳在几位婶子的帮助下,给老母亲穿上了刚买来的寿衣我们十几人把老母亲的遗体抬到了灵床上。在我们老家,老人从去世这天算起放三天发丧岀殡。第二天晚上在部队当兵的儿子和侄子,也请假做飞机回来给他们的奶奶送最后一程。到发丧那天,村上的庄乡四邻和亲朋好友全到了,中午十二点亲戚朋友们吃过饭,一点多岀殡时,村上的青壮年把装老母亲骨灰的灵棺,在杠头的带领下慢慢的抬岀院,然后放在灵车上,大家在灵车前后慢慢的走着,中午老天就下起了淅沥的小雨,也在默默地为我母亲送行,在浩浩荡荡送殡队伍的护送下,平凡一生的母亲走完了最后的里程碑。
母亲虽然离世多日,但她的灵魂永远活在我心中,她的一言一行这盏心灯,在我的人生路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指引着我砥砺前行。
最后要奉劝大家在父母健在时多行孝,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老父母才是我们敬养的活佛。此刻怀着沉重的心情把一首唐诗献给我的老母亲:
巜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让菩萨伽持她早日往生极乐世界!
2023年7月6日诚信是福(荣维江)写于聊城东昌府区

作者:荣维江,笔名诚信是福,家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人氏。曾在中华传统文化论坛上做过义工,以前做过白铁电气焊加工,曾在聊城手表厂工作过,后期下海经商,干过农产品加工,开过快餐馆,卖过小吃,在幼儿园做过维修工和保安,扣过蔬菜大棚,养殖过鸡,种过地,现是一名农民工,业余时间爱看看书,偶而书写身边的生活见闻,为主弘扬国学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