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迟来毕业证
作者/李阳
诵读/月娥
1984年12月的一天,我代母亲收取一封来自北京的挂号信。母亲拆开信封,一本鲜红封皮的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证书呈现在眼前,学生李淑君于1946年9月入本校教育专业学习,1950年7月毕业。
母亲的毕业证书与众不同,它没有校长的名字,却有一行特殊的红字:根据教031号文补发。当母亲收到补发的毕业证时,她已是青丝白发,年过花甲,离休在家。
母亲十分激动地读完证书上每一个字,然后将毕业证紧紧贴在胸口,沉思许久,追忆往昔,眼含泪水,哽咽地说:“党和国家没有忘记参加南下工作团的学生,母校还记得曾经为革命中断学业的学子,认可了革命的实践是最好的毕业答卷。当年,我响应党的号召,走上革命道路,这是我的人生选择。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永不回头,至今,我也无怨无悔。”母亲发自肺腑的话,我一生难忘,铭记在心。
1921年,母亲出生在重庆市云阳县硐村乡麦地村,她2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我的姥姥一人含辛茹苦将她养大。1939年,母亲从云阳简易师范学校附小毕业,在云阳东城小学当教师。姥姥曾经对母亲说:我们母子相依为命,你只能坚强自立,人生的每一步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希望你呀,继续读书,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立足社会。母亲回答姥姥:您的话我记在心上,我一定勤奋努力,读到大学,实现您的愿望,这是我人生的理想。
母亲教书两年后,离开家乡去重庆求学。194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校的毕业证书,毕业后留在了重庆当小学教师。
梅花香自苦寒来。母亲自强自立、刻苦读书、勤工俭学,为师从教,具备了保送上师范大学的条件,1946年,被四川省教育厅保送到国立北平师范学院,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母亲求学路上勤奋努力,终于圆了她的大学梦。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将向南挺进,急需大批干部随军南下,为开辟新解放区工作。为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第四野战军直接领导建立南下工作团,招收平津地区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参军、参干,壮大革命的队伍。
身为共青团团员的母亲,毅然决然中断学业,放弃了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当教师的理想,参加了南下工作团,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从此,她为革命事业付出了一生。
母亲珍藏了一枚1949年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毕业纪念章。它见证了75年前,有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怀着革命理想跟随解放大军渡过长江,这个特殊而伟大的群体,把美好的年华和无悔的青春,倾注在祖国南方新解放区炽热的土地上。
每一次聆听母亲讲她参加革命的往事,我深思许久。母亲那一代大学生,出生在旧社会,水深火热的黑暗生活境况让他们普遍具有忧国忧民、积极进取的精神,能很容易接受进步思想,当真理的火炬点燃他们的理想之火,他们一腔热血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母亲走完了她百年的人生路程,永远离开了我们。在家中书房墙上挂着《我的母亲与党同龄》摄影作品,这是我抓拍母亲读书的一瞬间,凝视这幅写真照,母亲的音容犹在,光彩依旧。耳边响起了母亲语重心长的话语:从我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天起,党的光辉照亮了我的心,也照亮了我的人生路。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我的儿女生命中有红军父辈的血脉,你们一定要像父母一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着党走,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红色江山千秋万代。
母亲遗留的大学毕业证和南下工作团毕业纪念章,是比金钱更珍贵的“遗产”,它见证了党龄72年的母亲平凡而光荣的人生。虽然父母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留给了儿女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红色精神世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