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年后重聚首
作者: 何喜牢
时光荏苒
天地苍茫
曾经挥别的小手
铭刻在那个苦读的寒窗
我们带着心与心的守望
穿越了记忆的长廊
一张张陌生而熟悉的面容
抹不去
曾经童年清纯而天真的眸光
一声声亲切而温暖的问候
挥不去
对人生青春幽梦美好的幻想
弹指一挥间
一别五十载
五十年漫长的岁月
虽然将我们的青丝
已染成了白霜
五十年的风风雨雨
虽然雕刻了我们
饱经苍桑的脸庞
但是
那青葱岁月的记忆
那温馨可爱的时光
那青春冲动的幻想
那鲜红旗帜的飘扬
依然 如影随形
伴着我们这一代蹒跚的脚步
在我们人生漫漫的旅途中
萦绕在眉间
雕刻在心上
还记得
那朗朗读书声的校园吗
那里
记载了我们童年殷切的希望
还记得
那高高的白杨
宽阔的操场吗
那里
铭刻着我们足迹的成长
还记得
那小草如茵 百花盛开
田间的小路吗
那里
洒下了我们青春的梦想
还记得
那彩旗飘扬 红歌高唱
上山乡 割麦忙
下河滩 釆蒲黄吗
那里
有我们挥洒的汗水与泪光
还记得 天空说
我等待着你们的飞翔
还记得 田野说
这里有你们含苞欲放的倔强
还记得 大地说
这里有你们的豪情与歌唱
还记得 大河说
我见证了你们茁壮的成长
然而 这一切的一切
都随着时光的流逝
化成了一种岁月的沉淀
流淌与过往

亲爱的同学们
五十年漫长的岁月
虽然改变了我们青春的模样
却无法改变
我们的执着与花季梦想
今天
在这个枫红菊黄丹桂飘香
五谷丰登的收获季节里
我们阳城中学
六六届的莘莘学子
一同来到了黄河岸畔
风光秀丽的北节义村
姚万胜同学的家乡
激情滿怀
欢聚一堂
在他的家里
他勤劳贤惠热情好客的妻子
以东道主的身
为我们捧上了
他们用科学技术领先
辛勤汗水浇灌
结出的丰硕成果
蟠桃 仙桃 大红蜜桃
一盘又一盘让我们细细品尝
这一份份盛情
一种种滋味
一丝丝蜜意
一阵阵喜悦
甜美了我们的心房
在这个大家庭里,
有各行各业的精英,
他们都有着
事业有成的共同骄傲
他们都有着
不一样的人生辉煌
药行状元张记牢
为人诚笃
酒店经理高文育
恭良俭让
河东果王姚万胜
精明强干
商界骄子韩有全
古道心肠
他们一个个幽默风趣
慷慨激昂
言语不凡的演讲
给同学们带来了
无限的喜悦和欢畅
多才多艺 性格开朗
煤厂厂长杨永智
一曲《我们这一辈》
和共和国同年岁的即兴演唱
更是让同学们
热血沸腾
荡气回肠
感慨万千
热泪盈眶
那跌宕起伏的旋律
那激情奔放的歌声
抒发出了我们这一群夕阳人
对未来生活
无限的希冀和渴望
也唱出了我们这一辈
近半个世纪的酸甜苦辣
饱经苍桑
坎坷曲折
情深意长

一次次相聚
饱含了我们多少欢笑与泪水
一杯杯美酒
溢满了我们多少眷恋与珍藏
夕阳下 我们依然从容迈步
夕阳下 我们依然幸福吉祥
不要说我们已经老去
不要说我们容颜苍苍
我们历风沫雨
我们饱经风霜
我们这一辈
才是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
我们没有遗憾
我们没有奢望
我们这一辈
才是现时代的幸运郎
我们恰逢盛世
我们热血满腔
我们高唱凯歌
我们步履铿锵
我们昂首阔步
行走在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

莫道夕阳晚
为霞尚满天
我们这一辈
虽然己是灿烂夕阳
但我们更应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为指针
与全国人民一道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与时俱进
乘风破浪
在伟大中华民族复兴梦里
在奔向康庄的金光大道上
为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家乡
锦绣芮城大美风陵
有一份热
发一份光
明天 我们的明天
依然是
老骥伏枥
志向高远
依然是
霞光万丈
灿烂辉煌

何喜牢(桃花源),山西芮城人。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科普作家协会员。运城市曲艺家协会理事。各种作品曾刊于《运城日报》《运城晚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广播电视报》《中国乡村》《蒲剧艺术》等各种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并多次获奖。其中诗作七律《黄河金三角抒怀》,已被《中国古今名人百家诗词通鉴》收录。诗歌《祖国颂》,2019年在参加《与共和国同行奋斗新时代》全国征文大赛获二等奖。诗歌《我的家乡北基》,在《红色山西》网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诗歌书画活动中荣获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