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沪开卯年世界AI会精彩纷呈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7月6~8日,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主题是“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大会围绕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科学智能、具身智能、元宇宙等沿话题展开前瞻性探讨,展望“智变”后的人类文明全新形态。
“走上”生产线,人工智能为企业推陈出新、提质增效;“走进”生活圈,人工智能为居民增姿添彩、排忧解难。7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举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处处透露着人工智能从感知向认知,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赋能千行百业、绘制生动图景。
“别看这辆无人驾驶车体型小,但动力十足,可以一次性拉动8只成年亚洲象,而且可以实现全天候运输,非常适合在空港、物流等领域。”在西井科技展台,讲解员正在讲述一款全球首发的新能源无人驾驶牵引车—一“Q-Tractor”。作为本届大会展厅里的一项“镇馆之宝”,西井科技的智能换电无人驾驶商用车“Q-Truck”已先后在泰国、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商业落地。今年6月,英国第一大港费利克斯托港新增100辆“Q-Truck”,将联手西井在英国打造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无驾驶室”新能源无人驾驶商用车队。此外,西井科技在大会上首发首展的新能源无人驾驶牵引车“Q-Tractor”,可适配空港、工厂、物流中心等场景,提升人、货、场之间的物资运转效率。会展结束后,这辆车将会进入多个机场实地运营。
在网易伏羲无人装载机器人展位上有不少人在排队,等着戴上VR眼镜一探何为“无人工地”。这一基于工业大模型的无人装载机器人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比如自主定位精度优于5厘米,为自动化操作提供稳定安全支撑;可快速适配不同车型,铲料作业满斗率达到95%以上,卸料料斗残余率在5%以下,铲运效率接近“老师傅”。网易伏羲挖掘机器人自去年年底登上高原参与西南重点基建铁路项目后,目前已在露天矿山场景实现一个师傅同时操作多台挖掘机的自动化任务。
大会上,深耕康复领域的傅利叶智能发布了最新研发的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GR-1,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步行速度可达5千米/时,负重50公斤。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最强大脑”出现,人工智能的演进路线日渐清晰,具身智能被视为下一个浪潮,即让“大脑”有可支配、可感知、可交互、可行动的“身体”。人形机器人一旦通用化,就像从台式电脑到个人电脑再到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一样,未来会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也将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
拥抱技术洪潮,传统农业也迎来了“新风口”,成为会上一大亮点。展厅里,中信集团带来的智慧农业数字化系统,助力为百姓餐桌提供“一碗好饭”。
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不仅对数据、算法、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安全、隐私、伦理提出更多挑战。在蚂蚁集团展位上,带来了以“AI+根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大图,其可信AI产品“蚁鉴AI安全检测平台2.0”入选本届大会的“镇馆之宝”,希望能助力更多应用大规模落地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伦理安全等。
另外,美团无人机展示了第四代新机型,可在零下20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中雨、中雪、6级风、夜晚等情况下飞行,配送距离较上一代提升35%;第四范式携“式说”大模型以及其在零售、金融、医疗等产业实践,展现人工智能成为不同岗位的“好帮手”……5万平方米世博主展览里,无论是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还是和商汤科技的象棋机器人“元萝卜”对弈,展位上挤满了暑假学生们的身影。
笔者认同,探寻“未来世界”,AI让生态更完善。相比前五届,今年大会上30多个大模型集体亮相,不少通用和行业垂直模型首次登场,成为最火热的领域,也让不少参展商和观众觉得未来的世界更科技、更可期。大会期间聚焦海陆空铁等多场景的数智化与绿色化转型,人工智能正通过新势力、新场景、新价值展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科技创新的魅力。为此,特赋《减字木兰花》为评为纪。
智能数袂。
贯穿古今元宇启。
海陆空间。
定位遥程控键盘。
住行医食。
舒捷便安心省事。
碧水霞云。
绿色环球乐半神。
一一2023年7月8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