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记录成长
中职生爱上语文
文║贾俊海(内蒙古)
为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热情,培养写作兴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用文字记录成长的方式,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爱上语文。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这是我校外聘语文老师贾俊海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贾俊海老师在教学之余勤于笔耕,他是通辽市作家协会会员、《作文报》特约编辑,自由撰稿人。多次在《呼和浩特晚报》《作文周刊》《中学生报》《内蒙古日报》《中国社区报》等省市国家级报刊中发表各类体裁作品约40万字。他的新闻作品《异地打工患病回乡住上新房》荣获通辽日报社有奖征文二等奖。
一提到写作文,好多学生就觉得无话可说,有的同学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作文,其内容也显得空洞,缺乏艺术效果。每到这时,贾老师总会鼓励学生先从课文中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他还通过自己的写作经历告诉学生,要写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然后再做艺术处理。贾老师还将自己发表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分享给同学们,用自己的发表之作来激励同学们积极写作。
2020年11月份,贾老师在给我校20级商务2班代课期间,发现班级语文科代表吴洋洋同学的作文真实地记录了她的成长经历。于是,在贾老师的精心批改下,这名同学的作文《多彩的校园生活》发表在2021年2月8日《科尔沁都市报》上。吴洋洋同学发表作文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不少同学也开始提笔写作了。
截至目前,我校贾老师指导的另外两名同学作文也发表在刊物上,即22级保育6班宋雅萱同学的作文《中职成就求学梦 惜时奋发方有为》、20级会计2班李跃平同学的作文《读
〈平凡的世界〉有感》分别在《中学生报》、《涓涓》文学季刊、《通辽日报》及《科尔沁都市报》上发表。
学生的作文变成铅字后,会油然而生有一种成就感,因为这是一份荣耀,是一次肯定,更是一种激励。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发表作文,不但使发表的同学受益非浅,还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写作热情,从而在班级里形成了爱读书、善表达的浓厚氛围。
中职语文教师要做的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和唤醒,让他们重拾梦想,恢复自信,学好语文。
真诚期待我校越来越多的中职生能珍惜在校读书的黄金时光,真正学会阅读,学会欣赏,学会写作,将心中的快乐、成长的情感与写作结合起来,用文字书写绚丽多彩的人生,共筑美好理想。
作者简介:
贾俊海,内蒙古通辽市作家协会会员、《作文报》特约编辑,自由撰稿人。现担任通辽市库伦旗福缘寺社区党委宣传委员,曾担任福缘寺社区武装部小区党支部书记。自高中开始陆续在《呼和浩特晚报》《作文周刊》《中学生报》《草原》《内蒙古日报》《中国文物报》《市场信息报》《粮油市场报》《老年世界》《中国社区报》等省市国家级报刊中发表各类体裁作品约40万字。曾在2009年—2011年担任《内蒙古商报通辽周刊》库伦旗记者站站长。2006年,新闻作品《异地打工患病回乡住上新房》荣获通辽日报社举办的“从先进性教育看变化”有奖征文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通辽市“五四”优秀青年称号等荣誉。2009年,被《内蒙古商报通辽周刊》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2009年被《通辽教育》杂志评为最佳摄影者。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