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姚官岭
陈广祥
早就听说姚官岭,隶属延庆区刘斌堡乡管辖,山区乡村,却创出了民宿品牌:“合宿.延庆姚官岭”,这个品牌,在北京电视台曾报导过。创造这个品牌的人,还是一位八五后青年,担任姚官岭村支部书记,已经有八年了,不但改变家乡面貌,还创造民宿品牌,并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迎来众多民宿客人。
作为他窖村,也属山区乡村,只不过在房山,随着山区人口搬迁,村民都住进了高楼,村里的后续经营,也面临困惑。地处南山脚下的他窖村,基本都搬出山区,分别居住青龙湖、公主坟和官道三处的高楼。留下的宅基地,还有部分没拆的房屋,如何去经营,如何去管控,总不能放任自流,却摆在党支部和村委会面前,总在思考中。
随着新的规划实施,这些资产算是闲置资产,总要盘活,从中获得效益,使项目启动,从而摆脱低收入群体。他窖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行动。根据河北镇总体规划,也要跟上全区生态涵养区实施方案,讲究青山绿水,倡导特色农业,也摆在党支部和村委会面前。作为他窖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文军,同支部一班人,也静下心来,进行反复思考,规划村里的蓝图。根据土地和资产,探索一条适合本村脱低致富的振兴路。
他窖村地处南山脚下,虽然有青山,但缺乏绿水,生态涵态区建设,促使文旅的发展,特别是山区联络线的建成,从村委会顺盘山路,可以到达窖儿大岭,路旁的植被茂盛,有悬崖峭壁,景观出奇。从地质条件来看,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李强总理曾讲:“坐在屋里想,都是问题,只要走出去,都是办法”。
为了更好发展,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扩大经营意识,并产生共鸣,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军共同商讨,利用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在村会议室,全体党员举手宣誓,并重温入党誓词,然后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准备去姚官岭,参观合宿.延庆姚官岭,考察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成果展示。
王文军说:“姚官岭,窖儿岭,两村都带岭,姚官岭是传说中,是明朝姚姓官吏的私人土地,因四面环山,故称姚官岭,形成自然村,后为行政村。全村人口不多,因民宿群体闻名。在崇山峻岭在,窖儿岭是山西迁移,生活在岭上,也是青山绿水,因煤炭开采,青山还在,绿水却枯竭,实施搬迁,留下的青山和闲置的院落,看如何经营?
延庆的姚官岭村,能短时间内走出困境,寻找到一条脱低致富的路。因特色民宿经营,实现乡村振兴。北京电视台报导他的事迹,这位八五后的青年,回村创业成绩显著。作为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只用几年时间,使村里的经济腾飞,村民和谐相处,成为全国文明示范村。这些都是学习的榜样。
酷暑炎热的七月,经过一周的高温经历,人们有些疲惫,可听说要参观姚官岭,这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人们却来了精神。七月四日去姚官岭,夜里却一直下雨,清晨仍是小雨连绵,却没有挡住大家的热情。党员和村民代表乘坐大骄子车,向延庆方向驶去,目的地是延庆姚官岭,考察村里民宿。姚官岭村的路,正在硬化路面,因施工的原因,大骄子车不能直接开进村里,只能停在村子的路口,往村里步行。
望着周围的环境,看着群山环抱的村庄,感觉这村庄的美丽,名声享誉四方的姚官岭,居然景色这么迷人。虽然是山区,却有一块被山围绕的平坦土地,不愧在传说中,这是姚姓官吏私家土地,不是开荒而得,应该是朝庭赏得。虽然这么干旱,看村边的玉米地,还是绿油油一片,一道灯的风景,印入眼帘,夜间才展示风采,无限风光,它夜显灯光。在路的旁边,站着一位穿白色和尚领背心的人,看上去花白头发,显着有些老,迎接来自房山的客人。
据他窖村书记王文军介绍:“这人姚官岭村党支部书记,名叫张晓静,可是个八五后青年,2015任姚官岭村党支部书记,刚到而立之年。看着张书记满头白发,内心深处不太理解。当张书记与王书记,在握手那一刹那,我细心观察,虽然满头白发,脸上带着憨憨笑容,看上去不善于言谈,脑子里却充满智慧,心里也是非常善良,这位年轻的书记,嘴里连连说着:“欢迎!欢迎!欢迎房山的客人,来姚官岭村”。
别看张书记沉默寡言,却热情好客,让我们非常高兴。这位年轻的书记,显着干练中,却透着自信,也许是张书记日夜操劳,为了村民早日脱低,为了百姓生活,也是日夜操劳,过早地染上白发。
张书记筒单介绍村情,便领着客人参观民宿,那是一处白色墙皮,黑色的屋顶,大有南方微派建筑风格,虽然设计小桥流水,却显着干枯。据张书记介绍:“姚官岭地表水缺失,都是地下水,虽有妫河,是永定河支流,相邻又远,滋润不着姚官岭,还是缺水村。穿过民宿的前厅,有个后花园,有水池却无水。有开放式厨房,有宽敞的客厅,老少皆宜,都可以居住,而且舒适。
宽敞的大街,也划有车位,虽然是民宿,从整体建筑风格,虽然处在北方,没有北方三合院的特点,古典建筑风格略少,都是排房建筑,东边临街还建个门楼。即便有院的结构,也没有三合院格局,并没有古树,既北方的大槐树,不愧是姚姓官吏的私人土地。
据张书记介绍,姚官岭村人口并不多,人也不杂,整个姚官岭,只有72户人家,还可分农户和非农户。在二元结构的环境,仍然是两个阵营,就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村庄。要想规划发展,还要有持续性。首先,在村里讲究和谐,才能共赢发展,不要为蝇头小利,而明争暗斗,要有大的格局,有长远的发展眼光。
作为姚官岭村支部书记的张晓静,身为八五后青年,曾入伍参军,保家卫国,在部队得到了锻炼。退役后,在区交通局工作,刚过而立之年,被刘斌堡乡党委选派到姚官岭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并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
姚官岭村,也算传统的农业,有耕种文化,以种植玉米为主,还兼种杂粮,蔬菜种植,以大白菜为主,还有萝卜。当地的果品,以山杏为主,还有各种枣儿,酸枣儿居多,大枣儿居少。随着退耕还林的开展,使得村集体没有收入,主要靠上级财政拨款,用来解决村委会开支。
在文旅兴起时,姚官岭也曾种植有百亩油菜花,也是姚官岭的一景。当油菜花盛开时,金黄色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多姿,也吸引众多游客,也成为京郊好去处。这油菜花开,只是短暂一时暂,而且不会长久,姚官岭村民的家庭收入,仍然处全乡中低水平。
作为姚家岭村支部书记,身知肩上的重任,既然担任了村支部书记,不辜负上级领导信任,还有村民的支持,要干出一番事业,回报给乡亲们。根据延庆区的总体规划,面对姚官岭村具体情况,张书记经过认真分析,并制定了方案,整合村里闲置资源。处在山区乡村,靠种地生活,每天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这样真的不行。人不能只懂吃苦,不懂经营的路子,一辈子也就吃苦吧,可能有吃不完的苦。当今的财富,是对认知人的补偿,不是对勤劳的奖赏,要懂得经营思想,发挥团队作用。
作为村里的规划,起先制定不少,执行力却不强,总要落实在行动上。嘴上干说,需要资金支持,姚官岭是穷村,村民的收入,属于乡镇低收入群体,靠银行货款,村委会银行不认,也行不通。只能个人集资,全村只有72户人家,纯农业户只有50户,还有老弱病残,需要人照顾。全村能够集资的人,不过是三十几户,这三十几户村民,还是都配合,使得个人集资突破一百万元。在姚官岭村,这个集资金额,算是不小的数目。可这一百多万,要想改造姚官岭闲置房屋,却是微不足道。
于是,经村党支部书记提议,既然村委会货不了款,咱成立农业合作社,有了合作社机构,有了法律程序,适应形势需要。合作社成立之后,以姚官岭农村合作社名誉,向银行贷款七百万,再加上村民集资的一百多万,共有八百多万资金。有了这笔资金,姚官岭村改造了七个闲置宅院,设计不同风格,目的还是面对游客需求,让游客住着舒心,吃着放心,玩着开心,总之都要满意。在姚官岭民宿,体验民俗风情,这样一来,使姚官岭民宿集群,入住率达到100%,
姚官岭风俗,地理环境,人文特色,吃住风格,作为合作社,又引进两个公司,专业化经营姚官岭民宿。首先是吃住,一个餐饮公司,一个住宿管理公司,两个公司都隶属合作社管辖,村合作社,作为姚官岭村民分红机构。
在姚官岭会议室,是个数字影院改建而成,仍有数字影院功能,又有开会办班的功效。听了张书记介绍,姚官岭村老年人过多,八十岁以上就有近六十人,七十多岁还在做保洁,养老却无忧,每年获得村里补贴,不愿意跟着儿女,总想在村里居住,安度晚年生活。参观活动的党员,还有村民代表,也是深有体会,老人的根都在村里,到了年纪了,不愿意东跑西颠,总爱过安逸的日子,跟老伙伴聊天,心情愉悦。作为人村里,要如何管好,先说如何创业,如何去经营,使村民和谐,共同发展,老人才有安逸的日子。
姚官岭走民宿发展之路,持续性发展,所带来的效益。也确实在张书记的带领下,姚官岭村创新开发了“合宿”品牌,并打造出北方第一个民宿产业集群,即“合宿.延庆姚官岭”,不但实现村集体收入,还逐步得到发展,使姚官岭村,在时代的潮流中,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称号,这都在于张书记带领村民,将村里闲置房屋进行改造,从而打造精品民宿集群,才吸引各路的民宿客人,前来姚官岭住宿观光,使客人们心情愉悦。
一处“合阖”餐厅,离村口不远,有其特色,看餐厅的广告,还有经营的菜谱,应该是合作社下属餐饮公司,餐厅经营是海鲜风味。在姚官岭餐厅就餐,确实一番风味,主菜和配菜,大有协调,从餐具而看,有美味佳肴,让饮食者,也是食欲大增,从而调理人体的需求,让餐饮人心里舒服。
此次考察参观,去时是阴雨连绵,小雨连绵不断。可回来时,扯开乌云见了太阳,真是阳光普照。坐在大骄子车上,党员和村民代表,也在默默地思索,姚官岭民宿做得好。作为他窖村,两村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姚官岭与他窖村,都属于山区乡村,一个太行山脚下,一个燕山脚下,只是姚官岭处在平坦的岭下,他窖村却在岭上。姚官岭大部分在处打工,而且都在县城有房,村里大部是老人,八十以上几乎占去了一半,闲置的房屋,都可以利用,算是资源不缺。
他窖村虽处南山脚下,山区政策性人口实施搬迁,他窖村在范围之内,留下的资产,需要人整合,他窖村已有南山云居,以民宿形式对外开放,也是青年人回村创业,在自家宅基地上,建造了房屋,主院是一座二层小楼,次院是一处排子房,两个套间,两个单间,前面配置厨房,属于网红打卡地。
曾在张坊大峪沟,哪儿是磨盘柿之村,都柿小院,博士小院,打造的精品,一直吸引游客。按大峪沟博士小院院主,是朱氏家族两位堂兄,老大朱啟臻,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老二朱啟酒,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俩人回村创业,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百姓,因此提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练,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他们的模式,仍然是村里闲置房屋,打造精品民宿,吸引外面投资建设,实现农民共赢。
当然,在打造精品民宿,进行改造房屋,原则不改变结构,有民宿特色,不主张盖楼,楼是城镇所属,农村讲究三合院,独门独院,只是对卫生间和厨房改造,适应于城镇居民,也算提高了档次,适合游客需要。当然也不能太原始了,也要有突破点,自然环境的优越,人文环境的适当,别出心裁,让游客有新鲜感,不觉得怪,有自己的创新。他窖村环境优美,有文化底蕴,春天可以赏花,夏天可以赏景,雨过天晴,如人间仙境,有独特之处,必然可吸引众多游客。
任何一项工程,自始至终有规矩可言,有章程可尊,持续性发展。他窖村有资源,有土地开发面积,有历史文化,有民俗习惯,保持进取精神,创造优质环境,形成良性发展。
其实,姚官岭可以做到的事,他窖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宏观上的强势,微观上的劣势,只要形成共识,目标的确定,制度的实施,有行动指南,任何的事情,都不在话下,实现梦想,不但要脱低,而且要致富,也是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陈广祥,北京房山人,文学爱好者,也曾发表过文章,现为房山作家协会理事,西潞街道写作协会秘书长,《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渤海风杂志签约作者,老舍文学院学员,曾与人合作出版《金色年华》散文集,仍热衷于文学事业。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