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偃师区缑氏镇金屯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只听一段字正腔圆、高亢豪迈的唱腔引发了一阵叫好声,唱戏的、听戏的、看戏的,欢声笑语不断。这处小院就是村民杨振宁的“戏迷俱乐部”。
杨振宁今年49岁,在金屯村创办了一家制鼓企业,他自小爱好戏曲,闲暇时,和票友一起唱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0年,为了让大家有个稳定的唱戏场所,他把自家院子一间正屋腾出来,办起了“戏迷俱乐部”。每个周末,来唱戏、听戏的村民们络绎不绝。
7月6日晚上20点左右,在杨振宁家记者见到,四位戏迷正在演唱曲剧《清晨起他父子前去瓜园》唱段。
“我是一个戏迷爱好者,杨振宁老师在咱们金屯村为咱们搭建了一个直播间,这个小舞台。在这里也展现了我们姐妹们的风采。平日我们来这里玩玩,有乐队老师和杨振宁老师对我们的支持,把开心也带给了我们所有的观众朋友们,在这里非常感谢杨振宁老师。”戏迷任利娜说。
得知有个这么舒坦的地方可以唱戏,票友们高兴极了。每到约定的日子,小院里早早的就能聚集起二三十人,三弦、二胡等乐器一溜排开,上台的人一板一眼的亮起嗓子,没上台的人聚精会神地看着表演,有的还小声哼唱着,一众人互相切磋技艺不亦乐乎。
”杨振宁同志为了活跃群众生活每个礼拜六和礼拜天不定时地参加群众集会的活动。俺这个团队为了活跃农村生活,啥时候叫啥时候到,为群众搞义务伴奏。”乐器手刘根说。
来唱戏的票友大多都是50岁以上的人,平时没别的爱好,大伙一边搭档唱戏,一边唠唠嗑,心情舒畅了,人也越活越年轻。
莫道桑榆晚,心系戏迷情。杨振宁为“戏迷俱乐部”的辛勤付出,赢得了戏迷爱好者和附近群众的广泛认可与尊重。如今,杨振宁的“戏迷俱乐部”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演出300多场,他打算把院子再好好装修装修,发挥自己的余热,传承戏曲文化,也能够带动更多身边的人爱上戏曲。
“我是偃师的一个戏迷爱好者。我是做鼓的。每次在我们唐恭陵看到他们刮风下雨唱戏不方便,我正好有个闲屋子,就为偃师境内的戏民们搭建了一个戏迷俱乐部。为了发扬中国文化、戏曲文化提供更好的平台。我也顺便开了直播,让大家都能看到戏曲文化、发扬戏曲文化。提供的音响、吃的、喝的都是义务的。反正也坚持了两年多了吧,每月大概几十场,两年多大概演了三四百场,感觉到非常开心。”杨振宁说。
转自偃师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