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愿坐牢的人
原本他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李有根。但村里人几乎没人知道,因为他最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监狱里度过的。村里人大都叫他“傻根儿”,而唯一的儿子则称呼他“那个人”。
上世纪60年代末,“傻根儿”因为偷窃生产队里的粮食,导致一个追赶他的社员,不慎掉进了清凉江里淹死了。于是,他成了罪犯,被判了13年有期徒刑。女人和他离婚后,独自带着不满两岁的儿子生活。

等到“傻根儿”出狱时,儿子已经读初中二年级了。女人问儿子:“小钢,你还要‘那个人’做你的爹吗?”
儿子说:“不要”。
“傻根儿”只好住进了废弃多年的破房子里。
后来,儿子考上了县一中,一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加在一起得六百多块钱,女人找到村书记,要求在村办地毯厂,给儿子安排个零活儿,以便挣点学费,村书记同意了。儿子去厂里上班时,看到了同样在这里干活的“那个人”,但儿子耷拉着眼皮,没正眼噍他。
念高二时,女人又问儿子:“你还要不要‘那个人’做你爹?”
“不要!”儿子倔犟地说。
女人则含着眼泪说:“实话对你说吧,自从你去县里读高中,你用的钱,大多是他给的,我一个人就是拼死拼活,也供不起你啊!”
儿子一听,赌气地说:“早知道那是‘贼’给的钱,我就不念高中了。”
女人瞪着眼,大声吼道:“不许你叫他贼,要不是他隔三差五地偷点粮食,咱娘俩早就饿死了。那个年月,大伙儿都饿,有几个人不偷……?”
可儿子打断了母亲的话:“不提他,好不好?”
高考后,儿子收到了河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女人问儿子:“开学得需要带多少钱呢?”
儿子仔细看了上面的缴费清单,数字是1400元,便随口说了一句:“有1000块钱就够了。”他心疼母亲。”
临近开学时,女人卖了猪,还有给厂里干活的工资,东拼西凑,总算是凑了一千叁百多块钱,女人对儿子说:“1000块钱交学费,剩下的钱,就是你的生活费。”
他张了张嘴,没说什么。

晚上躺在炕上,他动起了脑筋:缺的钱,去哪里弄呢?他想到了地毯厂,他知道织地毯用的毛线很值钱,不如先偷点毛线救急,先凑够了学费再说。于是,他趁着夜深人静,又是熟门熟路,从窗户爬进了仓库,偷窃了一捆子毛线。
只是没想到,收毛线的老板虽然对毛线很感兴趣,但价格却压的很低,一斤只给6块钱。
没办法,第二天夜里,他只好又一次爬进了仓库,想再偷一捆毛线。可他万没料到,正当他抱起一大捆毛线,想从原路跳窗逃走时,却从窗外的光亮处,陡然冒出了几个人影。不好!肯定是厂里发现丢了毛线,早已设好了埋伏。
就在他万念俱灰时,黑暗中突然蹿出了一个人,男孩儿定晴一看,认出是“那个人”。说时迟,那时快,就见“那个人”举起一块木板,照着男孩的脑袋拍了下去。
仓库的门被打开了。“那个人”恶狠狠地指着男孩说:“小兔崽子,竟敢跟踪老子,坏了老子的好事。”说完,又抬腿踢了那男孩儿一脚。人们一拥而上,将“傻根”摁倒在地,并高声嚷道:“抓到了!抓到了!他还打伤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傻根又一次成了罪犯,而男孩却俨然成了大义灭亲的英雄。
等男孩清醒过来时,已经躺在自家的炕上,他的母亲眼睛又红又肿,手里捏着一把钱,那是男孩藏在炕席下面的‘赃款’。
女人神情恍惚,反复念叨:“你为什么总是委屈自己呢?”
男孩恍然明白,是“那个人”救了他。
女人对男孩说:“十几年前,他和一个邻居去清凉江对岸的村子里偷粮食,被夜巡的村干部发现,那邻居水性不好,又加上小腿抽筋,结果被淹死了。傻根被抓到后交待,死的人是为了逮他,才被淹死的。唉,被淹死的人,家里比我们家还穷,为了那家人能够得到救济款,他撒了谎。”
沉默了一会儿,女人语重心长地说:“我希望你一定要记住,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好父亲,不是贼。”
傻根又一次被判了7年有期徒刑。
儿子想去看他。但被拒绝了,并让女人捎话给儿子:“我永远不要他来这种地方。”
一转眼,男孩大学毕业了,并成了县一中的一名数学老师。他告诉母亲:“等我爹出狱时,就把您俩接到城里生活。
女人笑了。
傻根出狱的那天,女人和儿子提前赶到了监狱,儿子伸手提行李时,叫了一声爹,傻根儿听了,顿时泪如雨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