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掠影/(20)观音阁
从天长古城城壕街的“卢家巷”出来左拐朝南看,一座气势恢宏的双层阁楼---观音阁就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观音阁又称小南门,为廊柱双层歇山顶临河阁。内供佛像和神像,内外依次有“山环水抱”、“岳峙川流”、“扬柳一洒”三额。阁中尚存明、清碑石及明“燕晋通衢”石额。

观音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时绵水绕城而过,东关城壕街屡受其害,于是先人便在城壕街始建一阁。一防水患;二登阁远望雪花山古寨、凌霄古塔,下俯绵蔓河水。惜局面短促,隘狭窄小。清康熙六年(1667年)善士郝慎等人捐金输粟,增筑香坛三座,抱厦一楹,东构钟楼西盖僧舎。民国年间,为加強县城防护,又向外扩展,券口上嵌“山环水抱”石额。小南门的观音阁为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建筑。

小南门的双层阁楼上供奉观音坐像,慈航普渡,福祥广临。楼下供奉三官,即天官唐尧、地官虞舜、水官大禹。中为香坛亭,供奉财神爷、送子娘娘、老张爷。
每年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十月十五为庙会日期,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南门观音阁历四百余年,是天长古城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一座阁楼。
文字编辑/吴同庭
图片提供/郝墨荣、吴同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