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二六、赶集、赶会
旧城有赶大集的传统习惯,旧历每月二、七是赶集的日子,每逢大集赶集的人很多,四里八乡的百姓纷纷拥向旧城。大集设有布匹市场、成衣市场、蔬菜市场、红枣市场、家禽市场,家禽市场经营活的鸡、鸭、狗、猫、家兔、野兔等饲养的家禽。还有猪市、羊市、牛市、骡马市场。家俱木材市场有新桌子、椅子、新旧门窗、门框。旧城集上买东面的人们尽情地游看商品,寻找自己想买的东西。卖东西的夸耀着自己的物件,吸引着买主的到来。到处是一片讨价还价声,有的为讨价还价争的面红而赤,象不共戴天的仇人,待价格商定好后,买卖成交,又和好如初。还有上了岁数身体健壮的老人逢集必赶,一是买点需要的东西,二是来会会想念的老友,老友们按照约定好的地方、时间见面,见面后虚寒问暖,还有的开着善意的玩笑,即解除了闷念的思绪,又享受着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然后一块游走在集市上,一边观看着商品,打问着价格,一边张望着车水马龙的人群,多是问的多,买的少,互相传递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在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没有外出旅游的习俗,老友们赶一趟集兴致之高,不亚于外出旅游所带来难得的享受。
大集一般赶到下午两点多钟以后渐渐散去,弥补了计划经济时期商品流通不足的困惑。
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更是热闹非凡,物资交流大会一般安排到每年的旧历九月份,会期十天,又称九月会。九月是深秋的季节,农田里的活已基本结束。金银般的粮棉己入庫,一年一度的丰收收获已成定局,老百姓手里有了真金白银,计划安排着新的一年里所购买所需的开销,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修房盖屋,把需要购买的物资全部寄托到九月会上购买备齐。
为赶好九月会,工商管理局组织成立了由县社、商业局、工商协会、派出所参加的大会指挥部。大会指挥部根据所辖单位需求,在赶会街道上划分了不同长短的路段,县社系统因下边供销社门店多,分得赶会搭棚用的路段最长。指挥部将大会集中到商业街北边,由西边青龙河桥向东至旧城北关的大公路上,各基层供销社下属门店自公路中间背对背向两边撘建售货棚。为防阴天下雨下雪,大棚都用竹杆和大苫布搭建,搭的棚坚固牢靠。可遮风避雨。来赶会的门店一般在赶会的头天上午将棚搭好,拉上照明电线,下午将布匹、成衣、日用百货摆放到大棚里,赶会的售货员自带被褥睡在大棚里,万事俱备,迎接着赶会群众的到来。
九月会一般安排在旧历九月上旬的某一星期天开始,也称为头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赶会的头一天,来安排赶会搭棚的人员要吃饭,为了安全,参加赶会的人员不准自带炉灶起火做饭,这些提前到来准备搭棚的人员吃饭,完全依靠外卖的小吃部,所以会还没赶起来,卖小吃的已经忙起来,前来赶会卖食品的棚子己搭好开始了营业。
前来赶会的歺饮小吃业很多,其中煊饼棚最多。武城煊饼起源于故城县岳庄镇郭庄村,郭庄村是煊饼的发源地,多数村民以外出制卖煊饼为副业,难得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是郭庄煊饼户难得挣钱的机会,所以赶会之前几天,煊饼户就早早地在交流会场所搭起了煊饼棚。郭庄煊饼也称为武城煊饼,是武城地区持色传统名点。武城煊饼选料精良,面料上等,多选精肉,其制作更加考究,和面要根据一年四季气温不同,采用不同温水和面,从而掌握面的软硬。为使口感好,和好的面要反复揉捏。馅很讲究,将各种精肉与不同蔬菜搭配,但以肉为主,将肉剁成肉馅,再与不同蔬菜搭配,有韮菜猪肉的,有香菜羊肉的,有牛肉大葱的,有韮菜鸡蛋的。根据每人的口味选择不同的品种。饼厚如指,大如盘。色褐且油亮,外皮油酥焦脆,内馅松软鲜嫩。肥而不腻,清香可口,越吃愈香,回味无穷。
武城煊饼有一种独特的风味,散发的香气是肉饼所没有的,这种香味具有烤制面食的焦香味,也有一种豆秸、木柴烧焦的熏香味,这种独特的香味令人食欲大振,无有任何香味可替代。这种独特香味的产生要追溯到煊饼的烤制过程。煊饼成形后,先在烙子上烤制,待两面有阁渣后,将煊饼放到象磂磂玻璃球大小的石子上进行翻烤,就是这一过程,煊饼才散发出独有的香味。因为这看似石子的东西不同寻常,它不是普通的石头做成的石子,而是用过去老房子上的蓝色石面瓦砸磨而成的,只有这种面瓦才能烤出煊饼的独特风味。当夕阳西下,凫烟潦绕,煊饼棚已亮起灯光。煊饼味飘香四溢,煊饼棚里已坐满了提前准备赶会的人。
赶会时文艺娱乐活动是非常丰富的,娱乐场所一般设在离大会较远一点的空旷地方。有马戏团、训兽团、歌舞团、河北梆子剧团。马戏团也称杂技团,演员们做着各种惊险的动作。训兽团有狮子、老虎、狗熊、豺狼等凶猛动物。歌舞团精彩的舞蹈表演,歌星们唱着各种流行歌曲。马戏团、训兽团、歌舞团是儿童及青年光顾的场所。马戏团、杂技团,一般来自武巧,武巧杂技团是世界闻名的。河北梆子剧团演唱着传统剧目宝莲灯、秦香莲、打金枝等精彩戏曲,音韵婉转优扬,情感真切,故事情节动人,传扬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文明,河北梆子是老年戏迷们喜爱的地方。河北梆子剧团一般在衡水、保定一代地区聘来。
面临十天的会期,我们储存了大量的面粉、食用油,赶会的头一天便忙碌起来。在门市前搭起了大棚,约请了七、八个亲戚来帮忙赶会,除原来的油条、烧饼、老豆腐外,还增加了烙肉饼的项目。第一天头会人最多,我们从早上五点开始炸油条、打烧饼,直到上午九点才终止早歺的供应,大家紧忙吃了饭,继续操作,分别把盛放油条、放烧饼的两个大菠萝装满,继续不停的炸油条、烤烧饼。另外在大棚里放了一口大缸,烧开了满满一缸开水,供赶会后口渴的百姓饮用。临近十二点钟,大批赶会的百姓走入大棚,繁忙的生意开始了,一般赶会的携老带幼,居家坐在大棚里,每人要上一碗老豆腐,秤上两斤油条,或买上烧饼,开始了津津有味的午歺。十二点半至两点半是生意最忙的时刻,油条、烧饼象不要钱的一样争抢,上午炸出的油条、打出的烧饼相继卖空,点出的一缸老豆腐很快卖完,吃不上老豆腐的只能喝开水吃油条。
我在大棚的外边烙肉饼,当猪腔板油在烙子上吱吱作响,冒出的油烟香味吸引来了爱吃肉饼的食客,一上午烙好的肉饼霎时争抢一空。当杨官屯董师傅带孙子来赶会时,我热情地招待他吃了一顿肉饼,临走时他对我说:“东标,你干的太实在,赶会是挣钱的好机会,俗话说,养集不养会,知道是什么道理吗?”董师傅说完后笑了笑走了。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第二天烙肉饼时,馅子里的肉明显地少了。
头一天赶会吃饭的人,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多钟才慢慢散去。第一天穿柜,营业额四千多元,一天可获得一千元左右的利润,收入相当可观,启盼九月会结束后,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正是:
传统大集百业兴,
九月立会市兴隆。
四里八乡百姓聚,
满载而归心高兴。
待续……
下节请看:
一二七、贝州宾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