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乌鸦不会道歉》
文/张之路 图/庞旺财
一场演讲比赛,使刘子舟和钟学三这一对好朋友产生了嫌隙。刘子舟不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罗老师和爷爷讲述着一件件往事,刘子舟和钟学三能一起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 “浅显”的但是有意义的主题
——《乌鸦不会道歉》创作谈
// 张之路
2022年的6月,疫情还很猖獗的时候,我翻看着以前的一个笔记本,那里记载着多年来我从各种报刊上收集来的“动物特工”的故事和新闻。我当时萌生了一个想法——写一本动物特工小说。
我一直有这样一种想法:写作很像种树,最开始要把你的初步想法像一粒种子似的种在脑海里,我相信这粒种子会在那里默默地发育,可能还会生根发芽……最好的营养就是不断地关注它,思考它……
一周以后,我再审视这个题材的时候,发现“二战”时代的动物特工和现在的动物特工已经不同了。许多原来动物可以完成的特工任务,已经被更高级的仪器替代了,我们不能不承认动物特工的昨天和今天是不相同的……于是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爷爷讲动物——爸爸讲动物——甚至我来讲动物——比如小鸟刺探情报,老鼠排除地雷……
用什么样的故事把这些珍贵的有趣的片段连缀起来呢?我开始思考作品中的人物。爷爷是个科学家兼驯兽员,爸爸是个动物的标本师和工程师……
我从人物的介绍开始写了几千字,发现这个故事缺少原动力,写出的文字显得苍白。但是这个书写启发了我的思维。我加上了“有关动物内容的讲演大赛”作为开始。
故事渐渐有了雏形,人物也逐渐丰满起来,两代人的不同遭遇与情感纠葛……但是在书写过程中,仍然缺少一个中心表达,没有这个表达,作品就显得轻浮,人物就没有根基,写作者就提不起精神,作品就没有新意。这个中心表达到底是什么?我意识到,当然还是要写人。
大约一个月以后,一个藏在我心中的念头浮现在脑海里。
人是复杂的,人的情感也是丰富的甚至是多变的,一件事情的对与错,好与坏,绝不是一两个定义就可以涵盖的,有的时候,我们面临两难的困境:表面上多了一种选择,但却成为我们痛苦的选择时刻。我们做了某一件事情,从道理上说似乎没有什么毛病,但是情感上却让我们纠结……
多年前我曾经看过一个反映“二战”时期历史的外国短电影。
一个男人千难万险逃出了德国纳粹的集中营,德国兵带着军犬跟踪而至,在一个山口,只有军犬跟上了逃跑的男人,在以后的路上,就只有男人和那只军犬。男人遇到危险,军犬救助了他。经过沼泽地的时候,他们相互帮助,看得出,军犬与这个男人已经建立了“友谊”。再后来,男人因为饥寒交迫,晕倒在路上,军犬不离不弃,一直拖着男人逃生……
影片的最后,军犬终于把男人拖到了有人的地方,但这个地方就是原来的集中营……
人类相互战斗的时候,介于双方之间的动物分不清楚敌我,可能就是一部作品“浅显”的但是有意义的主题吧。
乌鸦是非常聪明的鸟,它比一般的鸟儿有智慧,因此我选择了它成为我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尽管它很聪明,但是它也不会道歉。
在这里我要感谢希望出版社的编辑,感谢“小十月”的编辑对我的作品给予的帮助。
作家简介

张之路,祖籍山东,生于北京,作家、剧作家,中国作协儿委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委员会会长,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获得者,国际林格伦奖提名,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
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等几十部,作品曾多次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小说《羚羊木雕》、童话《在牛肚子里旅行》分别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阿拉伯文等出版。
电影剧本有《霹雳贝贝》《魔表》《足球大侠》等10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