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 给 奶 奶 的 歌
“都说世上最亲的是娘,其实奶奶您也一样”。这首唱给奶奶的歌,是本村高中同学发现转发我的,因为她非常了解我的成长经历,所以第一时间就给我发来。那优美的旋律、温馨的歌声,撞击着我的心扉,震撼着我的灵魂,使我心海激情荡漾,含着热泪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细细想来,不由得一阵阵心悸、自责。自己是五音不全,不懂音乐,作不了曲,难道就不能用手中的笔把心底对奶奶的爱写出来、对奶奶的深情喊出来!我要写、我要说,我要把积压心底六十九年的心里话,大声呐喊出来——奶奶我爱您……
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七日,一个小生命降临这个世界,在给全家带来欢乐和生机的同时,也带来难题。父亲在兰州上学,母亲在西安黄河棉织厂刚参加工作不久,她积极要求上进,不想工作受到影响(当时厂里根本没有幼托),在经历了艰难的亲情割舍,权衡再三,含泪把出生不到八十天的我送回老家交给奶奶抚养。有谁知道,要把一个不足八十天的哺乳期孩子,抚养成人,其中之艰难,其中之辛酸,特别是责任重大,心理负压,岂能用语言表述。只有用赤诚的心、深情的爱,精心呵护。由于当时条件太差,既没有奶源,又没有加热设备,白天还比较好说,每到晚上奶奶把炼乳、米面准备好,把硬柴片架在灶火口,只要一有蠕动,便急忙起身忙乱起来,把做熟的米面糊糊晾得不凉不热的情况下,一勺一勺喂食,就这样没明没夜地辛勤操劳,整整三个多月和衣而睡。我渐渐硬朗起来,奶奶却因为操劳过度,眼圈发黑瘦了一大圈。行伍出身,不善言辞的二姑夫看在眼里说我二姑“咱家的事先放一放,多多帮助你妈带带孩子,千万不敢把老人撂倒了”。
为了利于身体发育、方便喂养,听说吃羊奶比较好,爷爷便四处打听,步行走了好几百里路,辗转串乡从横山县高家沟镇花高价买了只奶山羊(当时很稀缺),一步一步牵着走回来。每天爷爷握住羊的后腿,奶奶挤奶、滚热、喂奶,在我会走路后,每次挤奶都要站在一旁看着、欢笑着。邻居有位蔡先生,风趣地调侃说“爷爷属羊,孙子也属羊,又买了一个奶羊,真是三羊开泰,这娃一定能健康成长”。在奶奶、爷爷的精心呵护下,我渐渐长大,把叫妈妈、爸爸的本能语言,变成了奶奶、爷爷。我是奶奶、爷爷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他们最大的精神寄托。耳鬓厮磨日夜相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奶奶出身于周家硷镇车家沟姬氏望族,人口众多,光老舅舅就有二十四个,每每奶奶去坐娘家,我一步不离,对哪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八岁那年春天,随奶奶坐娘家,见到一队队大雁回归,我牵着奶奶的后衣襟摇摇摆摆唱到“雁咕噜雁咕噜摆路路,我有二十四个老舅舅”,这话很快就传开了,现在回想深感好笑。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是不兴接送,但我是唯一。奶奶天天迎来送往,同学们都调笑叫我,“小毛孩”,我觉得很没面子,哭闹了一场,奶奶不接送了,但每天站在村口灰渣峁上用目光接、目光送。一次,放学了,我没有按时回家,因为我和同学打架,被文革期间返村任教的父亲留住教训。奶奶来到学校,一见立正站立正哭泣的我,顿时老泪横流,拉着我的手回头就走,闹得父亲非常尴尬。十岁的时候,我患了风湿性心脏病,路也不会走了,奶奶、爷爷背出背里,四处求医,在她们悉心照顾下,四十天后病体痊愈,活奔乱跳起来。
上了初中,我到了周硷中学,每到星期六,奶奶就到大理河畔找各种借口来接我,不是说捡柴遇上,就是说担水碰到。是年,十一月,家中杀了一只山羊羯子,奶奶把我接回家后,把盛在锅里的羊肉、白面馍端出来叫我趁热吃,我随口说你们为啥不吃?奶奶凄然泪下说“你不吃,我们怎么能咽得下去”!我不由心头一热,眼中的泪珠涌了出来。奶奶把我装在心里、汇入血液、和她的生命融为了一体。
一九七三年高中毕业后,过惯了红火热闹群体生活的我,在家闲的百无聊赖,饭量大大减少,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在变着法给我做好吃的同时,叫爷爷给我买了一把二胡,一支竹笛,整天吱吱扭扭,“滚碾子推磨”。所幸没多少时间就在村里当上了民办教师。当时除了推荐上学,当兵跳出“龙门”,任民办教师成了走出“龙门”最好的跳板。一九七四年冬,征兵开始了,我急切想报名参军,又舍不得离开奶奶、爷爷,更担心奶奶、爷爷不会同意,让两个姑姑去做工作,没想到奶奶第一个同意,并说“谁也不要阻挡,让娃飞的高高家”。人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爷爷流着眼泪说奶奶“你心上绑刀子着哩,我都不忍心让他去当兵,你怎放手”?我顺利地参了军,“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走进了解放军的行列。尽管对奶奶、爷爷有割不断的情结,但,火热的部队生活,紧张的新兵训练,使我忙忘掉了一切。新训结束,下到连队一月后,接到父亲写来的第三封信,打开一看,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在部队卫生员和驻地医生的理疗下醒了过来,看着父亲的来信:“孩子,你奶奶其所以那样爽快地同意你当兵,是她感知自己得了重病,不想拖累你,耽误你的前程,我和你两个姑姑发现不对劲,强行拉她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肝癌晚期。她忍着对你的思念,忍着强烈的病痛,强装笑脸哄着大家。你走后,她整整放声嚎了三天,连哭带喊‘我的孙子当兵了,我的孙子出息了’。最后,嗓子嘶哑连话也说不成,并不让我告知你真相,在她油尽灯枯咽气的时候还呢喃着你的乳名”。看着沾满父亲滴滴泪痕的来信,我的泪珠再次覆盖一遍。
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事实,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诚然。但世上也有奶奶好,有奶奶的孙子也是宝。虽然我年近古稀,但心底有一个愿望,并为之进行了多次尝试,写了六首不同题材的歌曲,就是没有勇气写一首“唱给奶奶的歌”,因为怕写不好,亵渎了奶奶这个神圣的称谓,只有暗暗积累,不断提高,决心在有生之年,写一首能宣泄自己的激情、大声唱给奶奶的歌。
作者简介
师建东,1955年3月生,子洲县马家沟岔镇师家坪村人,中共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曲学会会员,榆林市作家学会会员,榆林市诗词学会会员。当过农民,任过民办教师,部队服役五年,在乡镇任武装部任干事、部长,后调县武装部政工科任干事,参加《子洲县军事志》和《子洲县志》续俢以及《子洲年鉴》的编写。曾任《师氏家谱》副主编,《校友风采》主编。在中省市县级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微电影、朗诵词、陕北说书多篇(首)。2022年被延安市《曲艺馆》聘为陕北说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