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走进彝族之三
大部分彝族聚居区有“喝喜酒"的习俗。凡娶亲嫁女,在庭院里或者场坝上,用树枝叶搭起一个大棚,俗称“青棚″。棚内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青松毛,象征吉祥,主要供客人闲坐、吃饭。吃饭时围成一个圆圈席地而坐,一边交谈,一边开怀畅饮。席间,新郎、新娘坐上方,提酒端盘一一向长辈、亲友、来宾敬酒。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姑娘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的情景,令人难以忘怀。她们摆体、拍手、跺脚、转跳的舞蹈动作美极了。
彝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比较多,诸如十月年、二月八节、火把节等。
彝族的导游小姐向我讲述了“火把节”的故事。为了准确和更多的了解彝族的“火把节",我翻阅了不少相关资料。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等民族的传统盛大节日,一般在农历6月24日前后举行,时间一至三天不等。
白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饮酒庆贺,举行摔跤、斗牛、射箭、赛马等活动。夜晚,人们都会来到村口、寨边或广场上举行篝火晚会,燃起千百支火把游走,人们在田间穿行,表示驱除虫害邪恶,以求幸福昌盛。火把在田间游动,照亮山坡,形成一条条灿烂耀目的火龙。此后,全村男女老幼聚集在篝火边,有的弹月琴,有的吹口弦,还有的跳起欢乐的“锅庄",通宵达旦,以祝丰收。
关于“火把节"的来源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其中主要的有以下两种:
一种说法是: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名叫额其拉巴的摔跤英雄,天下闻名,无人能敌。上天知道后,派了天上的凶神来和他较量,结果被他摔死了,上天恼羞成怒,放下无数“天虫″来吃庄稼,危害人间,借此报复。眼见彝族的庄稼毁于一旦,于是,额其拉巴率领大家高举火把烧"天虫”,终于烧死了"天虫”,保护了庄稼,夺得了丰收。
可是还有一部分未烧死的"天虫",钻进了庄稼地,第二年又钻出来吃庄稼,因此,彝族人民的火把节就这样一代接一代,一年接一年的传下来,成为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第二种说法是:传说唐代六诏之一的譫赕诏王被蒙舍诏王皮罗格所害,其夫人在6月24日这天燃点松明招魂,彝族人民相沿成习,以示纪念,就形成了“火把节"。